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丁景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单位能耗比居高不下,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避免重走西方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和政府就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河北培育新产业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河北培育新产业发展(提升环境人才培养层次助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培育新产业发展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丁景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单位能耗比居高不下,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避免重走西方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和政府就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将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设定具体目标,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2015年5月,国家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国家的最高发展战略,解决环境问题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国家前所未有重视、全民前所未有关注的大发展时代

提升环保人才培养层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也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资源和决定性因素。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生态环保人才总量小,学历结构不合理,本科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缺乏。到2020年,我国生态环保人才总数将达1463万人。未来五年,生态环保人才平均每年的需求量为87.6万人,其中,需求主体为环保产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占需求总量的97.7%;人才需求层次主体为本科人才,占需求总量的60.01%。但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下的环境管理体制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开设的环境类本科专业以急需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为主,设置在全国386所院校,三个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仅为2.8万人。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人才严重匮乏。如何既提高环保人才数量、又提升环保人才培养层次,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而在全国,环境高等教育却相当薄弱——没有一所专门的环境类本科院校;环境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分布在部分综合性院校中,环境类专业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很难成为优势专业。也正因如此,环境类人才培养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人才数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

新环保法的实施,需要环保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其要求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一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着重加强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环保监管职权是一把“双刃剑”。新修订的《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环境监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检查,授权环保部门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设施设备可以查封扣押,对超标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可以责令限产、停产整治。针对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针对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过暗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企业责任人,引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环保法》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行政问责措施。违规审批、包庇违法、发现或接到举报违法未及时查处、违法查封扣押,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未依法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降级、撤职、开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据测算,2015年我国环保人才队伍将达到25.2万人,2020年约为29.6万人。由于国家逐步加大环境监测、环境监督执法领域的工作,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比例有所增加。2015年环境监测与监督执法人才预计占整个环保人才的49.5%,2020年预计占51.0%左右。由于国家对部分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增长,经测算,环保亟需紧缺专业人才2015年约占整个环保人才的3.0%,2020年占4.3%。

培养环保应用性人才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河北省总面积为18.85万平方公里,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洋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但是,近年来,河北省在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内的“污染大省”。由于经济结构主要以钢铁、水泥、煤炭、铁矿山、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为主,河北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环境污染超过了极限,尤其是大气雾霾问题更是成为河北省的心腹之患。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成为河北省转型发展的重大瓶颈。

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正式提出了加快推动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发展。其中,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山青、水绿、天蓝”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瓶颈。

为彻底扭转环境污染的现状,全力保障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河北省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提出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四个支撑区”,承接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新兴产业转移,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并把生态环保产业确定为河北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之一,全力支持并致力于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环境创新人才。根据第三次、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将新增28.9万人,其中河北省将新增10.3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需求2.07万人,缺口主要为本科及以上层次毕业生。但在河北省,目前开设环境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仅12所,环保类本科毕业生每年仅700余人,远远无法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支撑河北省转型发展建设、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顺利推进,加快环保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对环保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坐落在北戴河,占地700多亩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河北省和环保部共建的、唯一的以培养环境管理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截止到2015年6月,普通专科在校生6319人。现有以环境类专业为主的专科专业38个,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其中,环境类专业20个,在校生数量占63.4%,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内首创专业,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现有专任教师36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51.7%(其中正高级职称5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7%;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1.2%。河北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人;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2人;秦皇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9名教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44项,其中,省(部)级59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9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289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1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25篇;获得专利66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4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十一五以来,该校有11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自1998年起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该学院自1981年建校以来,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环境专业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近5000名地(市)、县级环保局长在学院接受了岗位培训,20000多名环保在职干部在学院接受了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大专学历毕业生24000余人。

作为一所以环境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着深厚的血脉。该校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在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大批环保干部和环保一线人才。面对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该校理应肩负起历史重任,也有能力肩负起历史重任。组建定位于环境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该校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培养高素质的环境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在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之下的顺时顺势之举,对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对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河北省地处内环京津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一环,在三地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2014年,河北省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平均为15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1.64%,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平均6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8.08%;全省七大水系Ⅲ类及好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46.04%。据河北省统计局消息:2015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379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3.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947.2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5447.7亿元,增长9.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4%,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显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同时也预示着河北省环保产业暗藏巨大商机和提升空间。

河北虽为经济大省,并非经济强省。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依托,在现有办学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有利于继续挖掘该校的办学潜力,发挥该校办学优势,强化该校办学特色,促进并引导高校转型发展,而且有利于该校吸纳更多优质生源与师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实现该校在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发展,进而满足国家环保事业和河北省转型升级战略对环境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