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张九将(国共密使张子华的故事)(1)

张子华遗像

杨森林/原创

1935年初,张子华随同陈铁琤调到上海,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组织部秘书(负责人),兼联系河北省委政治交通。5月,张子华改任鄂豫陕边区特派员。就在此时,他接受了一件十分重要的特殊使命——国共第二次合作和谈的秘密特使联系员。

此时,蒋介石正准备对日作战。实行全面抗战以前,国民党政府要调整国内外的政治关系,要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改变同中共的敌对状态。蒋介石把打通与中共关系的任务交给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等少数几个亲信秘密办理。陈立夫指示他北洋大学和匹堡大学的老同志、CC骨干成员的交通部部长曾养甫,具体负责实施。

曾养甫转而找到了北洋大学同学、交通部高级专家谌小岑,帮忙寻找中共地下组织——谌小岑曾是“五四”运动时期天津“觉悟社”成员,与周恩来、邓颖超相识。谌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员、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征集部主任左恭,向他通报了国民党中央希望与中共谈判的意愿。左恭随即把这一重要情况向中共上级党组织作了汇报。中共上海党组织选择了张子华担此重任——党组织认为:张子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立场坚定,能力出众,具有其叔父王含章在国民政府任高级官员的背景,还是西北人,又去过陕北,人地熟悉,条件最为理想。当时只有21岁的张子华,担任了国共两党中央开始接触和早期谈判的秘密使者——这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关键、极为重要的角色——此时,张子华化名为黄君。

1936年1月3日晚上,左恭陪同谌小岑与黄君(张子华)第一次会晤。谌小岑传达了国民党中央的意愿,并请黄君(张子华)先生帮助与中共中央搭桥。第二天,黄君(张子华)回访了谌小岑,俩人进行了交

第三天,黄君就向谌小岑通告:中共方面愿意接受国民党中央的意愿,同意两党进行和谈,一致抗日,并建议由国民党方面派出代表与黄君一块前往陕北,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直接面谈。

国民党方面表示有些困难,便由宋子文出面,请宋庆龄从中设法帮忙周旋。

宋庆龄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了亲笔信,委托周继武(真名董健吾)以国民党中央政府财政部西北经济专员的身份与上海党组织派往陕北的黄联络员(张子华)一同前往陕北。

黄君(张子华)、周继武(真名董健吾)二人到西安后,得到了张学良将军帮助,于2月19日,顺利进入陕北,到达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今陕西省子长县。因当时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在东征战役前线,由林伯渠、秦邦宪等接待了周继武(真名董健吾)客人,并听取汇报。随后,张子华专程赶到东征前线交口镇,向中央详细汇报了他与国民党方面几次接触的详细情况,并把上海临时中央局的处境情况一并作了汇报。

毛泽东夸讲张子华说:“你作了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中央对张子华的工作非常满意,决定继续派他作为中央的联络员。

1936年3月中旬,张子华返回上海。

通过这次联络,中共向国民党提出了和谈的五条原则:

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结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进攻;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和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

这样,敌对了近10年的国共两党又恢复了联系。

1936年4月,张子华又去了南京,向曾养甫转达了中共中央愿意联合抗日的诚意,并向南京方面提出两点要求:一、希望国民党中央坦诚披露联共抗日的具体办法,并能得到书面的东西;二、要求南京方面派代表到陕北与中共中央直接会议。

曾养甫向上级报告后,立即把陈立夫口授的四项谈判条件转告张子华:一、欢迎共方的武装队伍参加对日作战;二、共方武装参加对日作战,与中央军同等待遇;三、共方如有政治上意见,可向即将成立的民意机关提出;四、共方可选择一地区试验其政治、经济理想。

至于直接派员谈判,仍以“一时派不出合适人选”婉拒。

1936年5月,张子华把国民党方面提出的四条谈判条件送往陕北瓦窑堡。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见了他。

周副主席听完汇报,表扬张子华道:“你的工作意义是重大的,你做得也很有成绩。”

接着,张子华为了完成国共两党互换电报密码、电台呼号,直接通讯联系的任务,又在8月第三次赶赴党中央所在地保安——今陕西志丹县,促成两党直接通电,并携带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分别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和曾养甫的信件,改赴广州将信件送交谌小岑。

10月27日,新任广州市市长的曾养甫会晤张子华,又向张口头转达了国民党关于与中共和谈的四点建议:一、苏维埃区域可以存在;二、红军的名义可不要,改为联军,待遇同国军;三、中共代表可参加国民大会;四、即派人具体谈判。

同时,国民党方面提出邀请周恩来到广州或香港会谈,并已为周恩来办好了去港护照。

第二天,张子华向中央电报上述内容。

毛泽东、周恩来当即回电给张子华,让他向曾养甫和陈氏兄弟转达中共四点意见:

一、请蒋先生按七月间对全国人民宣示的诺言,坚持民族立场,万不可对日再作任何领土主权之让步;二、中共宣言:只要国民党不阻拦红军抗日去路,不侵犯红军抗日后方,红军首先停止向国民党军进攻,但在受攻击时,亦作不得已必要回击;三、提议西北各军停止向红军进攻,各守原防,互派代表谈判。如果安全有保障,周恩来可南下谈判;四、先派潘汉年为中共谈判代表。

随即,中央电令张子华返回陕北。

1936年11月上旬,张子华第四次回到陕北,结束了国共密使任务,被中共党中央重新任命为中共中央统战部联络局副局长,留在中央工作。

抗战时期的张九将(国共密使张子华的故事)(2)

张子华遗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