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丹青晴寄画,朗夜月窥人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1)

  我走近了一看,发现他们一干人等,正对着一幅画评头点足。

  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定是刘恒将昨晚我给他的画取出来大家共赏,那是怎么一幅画?

  只见一幅中堂画上,右上角有五个魏碑繁体大字,为“琴峰箫涧图”,周围几条行书小字,写的是一首五言排律诗。诗文且放篇尾。

  内容是一副浅绛山水,画中峰壑纵横,典型的李唐大斧劈皴风格,一潭湖水,几处山丘,一条曲折的瀑布,几株苍劲的松树,两三间茅庐。人物有两个,一人抚琴,一人奏箫。

  看见我进来后,一群人就问我各种问题,我喝了杯茶,就跟他们闲谈了一会儿,借此休息一阵。

  闲聊片刻后,我继续去写字。因为天气暖和,手不僵了,写起来就快了很多,如今只剩下《孟子》内容的一小部分了。

  看着这面最大的墙画即将完工,我就兴奋起来,一股脑地上下梯子写着。速度益加快了,不到上课时分,当三位民工到来时,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幅最大的。

  老马看到我坐在一旁休息,便递我根烟搭话过来:“兄弟这手脚快嘛!”

  我点燃了烟,说道:“咳,这哪能比你们快,瞧你们差不多都弄好了。”

  他接道:“我们这活简单嘛,都是些粗人,哪有你们写文化的强,动动笔杆子钱就来了。”

  我说“快别这么说,这各行各业做精了都一样,不然,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师傅不就跟我们一样专攻木匠活么,如今不也是圣贤一般的人物,还有那隋朝的宇文恺,不仅是武将,还设计了两座都城……”

  侃了一根烟时间,大家各行其是,都开工了。因为弄好了最大的,心就放下了许多,不过还得乘胜追击,毕竟革命尚未成功。

  在我休息的时候,我正思考着接下来该弄哪。春晖明媚中,我想起了来时路上看到的牵牛花,再看看剩余的墙壁,心意一决就这么定了。

  我打算先把那些小块的零碎墙面画上牵牛花补满,此时不带犹豫,马上就动手了。

  写意花鸟是国画中相对简单的,画起来也很快,而我这里用的是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的画法,我看着舒服的阳光,时时吹来徐徐东风,沐浴在春光下,此中真意欲辨而忘言,就索性寄托与画中。

  提起大号毛笔蘸了原料,再点下水,一笔笔刷上墙去,这里一团那边一簇,很快就画好了叶子;

  然后画出茎、梗、花和花苞,我用胭脂红画了花和花苞,用绿色点出花蒂,连上茎枝,就很快完成了一幅。

  不待停息,继续下一幅蓝色的花。这幅大了些,我就在下面太多空白的地方,画上嫩黄色的四五只毛茸茸的雏鸡;

  接着是紫色的花,这面墙狭窄,上面点缀了两只并立于篱笆竿的肥鸟;

  再然后是橙色、黄色……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2)

  一共七面小墙,我分别用七色各画了一幅,分别题字“晴天”“迎霞”“向阳”“生机”“丽日”“蓝天”“斗艳”,落款就一个草书“翎”字,下面画上朱砂色图章,第二节课期间就完成了。

  我稍微缓了口气,就赶紧准备接着画。今天打算把所有的零碎墙面弄完。

  这些墙面虽然小,但是总共十多处,工作量也不轻。这时这剩下八面了。

  歇罢就开始画,就近搬了张桌子踩上去画,因为桌子比梯子省事多,活动线长又可放东西。

  我分别在一楼的四小块墙面,依次画出折扇形、浑圆团扇形、芭蕉扇形,和一个方圆形宫纨扇面。

  当我用黑色画出来时,校长夫人,也就是子华妈妈看到我画的圆,问我道:

  “哇!画得好圆,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我愣了下,说:“很简单呀,你不会不知道怎么画吧?”

  她:“真不知道呢!”

  于是我跳下桌子,拣起刚刚放在一旁毛线,线的一头拴着根粉笔,另一头粘着张透明胶。

  “就这么画的。”说完,我把透明胶的一头粘在地上定一个点,然后牵起另一头拉直了线绕着画了一圈。

  她:“噢!我还以为你是平手画出来的呢。”

  我:“那我就画不出这么圆了。不过难画的还是有的,那就是芭蕉扇形,像蝴蝶的双翅一样,我是先画出一条中轴线,然后借助线条慢慢找对称点才画好的。”

  听我说完,她径直走去了宿舍,我画完框后开始画内容。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3)

  第一幅折扇章法,做鱼戏茨菰,画四五尾锦鲤,有黄有红,绕三四箭墨色菰叶,因茨菰叶呈箭头状向上,就题字“上进”;

  第二幅团扇章法,作熊猫食竹图,黑白熊猫淡墨竹,不用其他颜色,看那萌萌的模样,就题“天然呆”;

  第三幅芭蕉扇章法,作牡丹图,墨色茎叶,曙红花瓣,题“富贵”;

  第四幅宫纨扇,作墨荷图,荷叶有展有收,花朵花苞红白相间,点缀三只姿态不同的鼓眼蜻蜓,题“不染尘”,皆以草书题穷款作“翎”,再画上朱砂色图章。

  校长时不时走过,一次对我叹道“这画画可是讲些天赋哟,我也送子华去学国画了,他就是学不好”。

  我说“这得看时间呢,现在他不喜欢,说不定将来又喜欢了,长大的事情可说不定哦”。

  下课后没过多久全部完成。这时校长夫人走过来看见了那幅熊猫图,由于上面的三只熊猫有一只小崽我是画成侧身模样,她也就跟图画一样萌萌的说道:

  “矮油,这个熊猫崽怎么就画成了个小狗熊,一点都不得熊猫萌!”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4)

  这时校长正好在巡游,听到后来兴地告诉她:“恰恰是这样才对,你们经常看到的熊猫都是卡通的正面形象,哪知道熊猫真正的样子,它跟狗熊本来就长得像哩。”

  “可是人家还是觉得卡通可爱嘛!”

  校长说了会儿就走开了。校长夫人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毕竟那熊猫画得太有喜感了,于是便呆呆地看着。

  几分钟后,我收拾了下工具,准备弄楼上的。这时她后突然想到个事,就告诉我说:

  “对了,待会我们都要去镇上赴宴吃酒,今天晚饭你就跟我阿爷一起吃吧!”

  “阿爷”这个是我们这边对父亲的称呼,可能很多外人觉得很奇怪,但这的确是一种传统古老的称呼,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南北朝的时候。

  我听了后,自然就想到她父亲是门卫大爷,于是回应了句好的谢谢啦,就上楼继续工作。

  由于是楼上,我就索性弄简单些,咖啡色各画出四个大小相同条幅框,边框部分全涂成咖啡色,里面就写些关于学问的对联就行了。

  内容就四对: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由于画框体的时候,我事先用纸板做了模具,一通刷下来速度非常快,几个字写下来,也就花了半个小时。

  今天终于可以提前收工了,随后收起原料工具,走下楼来,此时也才四点过些。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5)

  操场上,秋萍她们几个小女孩正在玩耍,见我走下来,围着我转悠了会儿,说早上都看见我练武,她们几个也想跟我学呢,于是吵着要我教她们练功。

  我就说“乖乖,你们不要以为好玩,真要练的话,怕你们会哭呢!”

  “我们不怕怕,就要学!”

  我:“真要学?”

  “嗯呢,要学!”

  我:“很辛苦的。”

  “哼,我不怕辛苦!”,“我也不怕!”“不怕!”……

  我:“那好吧。不过呢,我现在想休息哈,你们谁去帮我搬条凳子?”

  “我去!”一个乖乖跑去了。

  “谁帮我把这些拿到孔融让梨那儿去下?”我指着原料和毛笔。

  “我来吧!”秋萍拿起来便走。

  “秋萍,小心别弄到衣服上,过去放下后用那块木板盖好”虽然这几天她们看过我弄,应该都是知道的,但我还是在后面不放心地吩咐补充了下。

  “那我呢?”有一个乖乖问我。

  “可以帮我加点热水吗?”

  “好啊!”她拿起我的杯子往办公室跑去。“小心点儿!”我还是在后面嘱咐道。

  不得不说这些乖乖也真是热情,很快就把事情办妥了。我把凳子放到一旁没坐,而是把外套脱下放在凳子上,就开始教她们练功。

  三个女孩在我的示范下,正踢,侧踢,外摆莲,里合脚,看完一个,就让她们练一下,直到动作大体过得去才教下一个。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6)

  暖暖的斜阳下,群山的怀抱里,空旷的操场上,我慢慢地带着三个小女孩一拳一脚练功夫。

  半个小时过去了,看她们都满头大汗,我问还继续练不,她们回答还要练。我于是继续,同样尽量教她们些简单轻松的动作,腿法就教了他们蹬腿和侧踹,她们也都学得很用心。

  半个多小时后,她们都说脚有些酸,于是我便教她们抖臂甩腿、捶打放松后,就结束不练了。

  我坐在凳子上舒服的享受这暮光浴兼晚风浴,她们呢,就在我周围游去游来。

  十多分钟后,我感到再坐下去有些惭愧光阴,于是走到办公室里写字,她们也后面跟来,进了办公室,平时有老师在的时候,秋萍她们是不敢进办公室的。

  今天老师们都出去了,乖乖们才敢大胆进来。我静静地练着《集王羲之圣教序》,她们也就在桌子对面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写,好久好久,直到天色暮沉方才回去。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7)

  我见天色暗了下来,我打算开灯继续写,一按开关顿觉不妙,居然停电了!于是我走出办公室,门卫大爷也从门卫室出来,说停电了,就到食堂点燃气灶弄东西吃吧。

  我俩走到食堂里,二人都没玩过气灶,费了好几分钟才点燃炉灶,我们合计里面也没有剩余的蔬菜,干脆就烫些米线吃得了。

  说完大爷架上锅烧起了水,煮沸后直接取米线烫了起来,还好早餐的佐料齐全,我、秋萍、大爷就这样吃了晚餐,之后各回宿舍。

  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停电的滋味相当难受,不过还好,手机上有电子书看。

  走进宿舍一个人打开司马迁的《史记》,翻到《秦始皇本纪》接着以前读了起来。刚读了了丁点,见外面居然比屋里还要明亮,就拿起手机走了出去。

  是夜明月如霜,星垂天宇,松风徐徐,清景无限,好明亮的夜晚呵,我叹道,于是缓缓走出学校,沿着幽径的马路散步游心。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8)

  门外是一阵松林,蓊蓊郁郁的罩着马路,遮住月光。走出林子是个三岔口,那边是个泛着依稀灯火的小山村。我不喜欢热闹,喜欢安静,于是走了另一条路,通往清寂的原野,在月光下,和曲折的马路映得分外通明。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了,好像又不是。铺满银光的原野上,多是一片片碧绿油菜,开着稀疏的黄花,旁边的荒地里,是一株株枯萎的玉米杆子纷纷折倒在地,这生机和萧条相应,一岁一枯荣,倒像是哲学。

  田野中夹杂着阵阵松林,风轻轻地拂过,传来沙沙的响声,夜更清静了。突然飞过一行白鹭,放出三两声长鸣,不禁想起了《后赤壁赋》中的: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今晚我不会梦见一群道人吧?

  我停了小刻,就往回走了,皓月笼罩着校外松林,白云团团游过,依然还能找到仙后、猎户两个星座,而最清晰的却是北斗和银河,至于银河上有没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我可就不知道了。

  回到三岔口的时候,看到前面不远的小卖部,随即想起皓月千里,云淡风轻,如此良夜,怎么能少了点酒呢。

  于是先到了小卖部买了两瓶啤酒回去,到得门口给了大爷一瓶,取了杯子孤身来到操场上坐下,倒了一杯慢慢斟酌作玩。

  刚呷了两口,大爷就走过来,说我们可以去食堂弄些小菜下酒,于是我们便走了过去,他边走边说不要让老师们知道,不然得受责备。

  取了些脆哨炒豆,大爷径自走到屋里喝。我便回来坐在操场上慢慢呷,一边继续读秦始皇本纪。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9)

  我慢慢读、慢慢喝,秋萍写完了作业又,不知不觉地过来了,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我读书,并掇着炒豆吃。

  约摸两个小时后,门口处有车灯照过来,这时我的酒食早已吃完,大爷开了门,知道是他们回来了。我依然在继续读着,地上立着一支空瓶。

  他们下了车,也知道停电了,而月色如明,大家就在月下来回踱步。

  此刻我停止了读书,站起身来,这时夏姑娘走到我旁边看见了一旁的酒瓶,登时羡慕起来,说道:

  “哇!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优雅的情调呀!”

  我回道:“停电恼人,聊以读书浅饮消时。”然后拎起酒瓶去一旁垃圾桶处扔了,她也跟着我,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我没在意她跟着我,说话间我慢慢走到旗台边上,旗台不高,坐下往后就是一躺就是舒服。

  她看见我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也想学学,于是也坐下躺起来。我们头挨头,望着天空没说话。

  沉默了小会儿,我说道:“不怕脏吗?”

  她:“不怕啊,再说这旗台挺干净的。”

  我:“那你随意吧。”

  她:“你平时就那么喜欢沉默吗?”

  我:“肯定啊,沉默是金,干嘛不喜欢哩。”

  她:“其中一定有不少故事吧。”

  我:“故事多着呢,前一秒钟也算故事啊。”

  她:“像你那么厉害又多才多艺,以前应该没少姑娘追吧。”

  我:“多才多艺是个危险的东西。”

  “我觉得挺好呀,神奇得让人羡慕呢!”她疑惑的说道。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10)

  “这只是表面的”我说,然后给她慢慢解释一番:

  大部分多才多艺的人是相当怪的,比如张衡,米芾、沈括、徐渭、傅山、达芬奇等不胜枚举,这些人其实本身都是相当怪异,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奇葩。

  因为人们在追求文艺、学术、科学等各方面的高度时,很容易卡在瓶颈期,这时候便会出现两类人:

  一类是一根筋,不顾一切拼命突破瓶颈的人,这种人总被称作天才,由于长期强行突破,时间久了或者一开始便造就了他们偏执的性格,所以会有人说天才都是偏执狂。

  而另一类人在瓶颈期时,会冷静下来思考人性、社会乃至自然的本质,思考越深越会发现,宗教的思想和智慧才是终极真理,于是就会不知不觉的靠近大道,用这些哲学性的智慧来引导自己突破瓶颈,走出障碍,同时也避免走极端误入歧途。

  牛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晚年的他居然跨入了在旁人看来与科学天各一方的神学。

  思想、方向、修为、素质等这些东西属于‘道’;技能技巧技法等东西叫做‘术’。而张衡等这些能以‘道’驭‘术’的人,他们综合素质高、目光深远,不会出现偏执狂躁、乖张、孤傲等副作用,其结局都是相对圆满的;

  反之那些术高道低的人,久了便会受控于‘术’,很容易造成乖张、偏执、狂躁、孤傲的性格,程度深了就是直接被‘术’完全反噬,结果可能是疯掉或者自杀。

  不管任何领域,搞深研的人要想有成就必须有‘痴’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而控制不好这个字就会被反噬,历史到今天搞文艺科研等东西的人中,走极端的不在少数。他们可能有其他理由,但主要还是‘道’根浅薄或者直接没有。

  于是,杨凝式、米芾被世人称为疯癫;倪瓒是个超级洁癖;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不仅是军事家,并且书法、画画、诗三绝,结果晚年因疯杀掉自己的妻子;

  ‘北大才子’的诗人查海生于山海关卧轨自杀;梵高怎么样不用说你也知道的;就算是朱熹、爱因斯坦之辈,他们的私生活毫不检点。

  包括当代很多书法家,晚年就专弄些搞怪奇异,其实他们本身是有很深的技法功力的,然而思想情操跟不上技法技巧,也就是术高道低,迟早会沦为艺术的末流。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11)

  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发现自己的问题了,于是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所以专心学习唯物主义哲学;

  后来发现,唯物主义似乎不能解决我所有的疑惑,于是开始寻觅大道,选择儒道两家思想来专研;

  再后来,机缘之下接触了佛法,发现自己很适合修学佛法,于是心中的最高大道就此定格了。

  夏姑娘听了后,说:“这么说来,应该挺辛苦的吧!”

  我说:“还好吧,修学佛法后,心境宽大了,承受力也变大了,再大的苦也就不觉得有多累了。”

  ……

  聊了很久后,我们都觉得后背有些潮,便起身并肩散步,一路沉默不语,好久好久。来电的时候已经是十点过,其他老师都各自休息了,我们也各自回宿舍休息。

  篇首画上的文字乃是:《题琴峰箫涧图排律》

  云松仙乐地,樵客梦初游。

  烂柯人去后,沧海世离愁。

  云去峰林掩,潮臻彼岸浮。

  山光空谷寂,鸟语翠微啾。

  忍顾寒林径,却怜白水幽。

  松风迢野鹤,古月递风流。

  桐木泠泠振,箫竹款款悠。

  沧波寻往忆,王孙自去留。

  落款:维丙申惊蛰节末。记与刘郎共青枫山水。空谷云林。古月亭中。琴箫合奏渔樵问答。归来应嘱作而寄之。青峰行者并识。(末朱砂图章)

西厢回眸(西厢往事一段漫不经心的莺花邂逅)(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