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李庶民

学习金文的书法家大都知道有件晋国名器《栾书缶》传世,器上有错金铭文5行,每行8字,共40字。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1)

铭文日:“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已(洪家义《金文选注绎)》以为・己・或为・乃”字之异体)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余(原字为虍下有魚)用作・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栾书缶铭》很有特点,如字序排列为竖排由左向右读,这在金文中只有《芮大子伯壶》、《湯叔盘》等少数几件器铭是此种章法,从中是否可以领略到从右向左读的规定起码在春秋晚期还未统一,说不定也是在秦始皇灭六国颁布“书同文”之后才成为共同遵守的文法。

《栾书缶铭》的文字既有着当时通用文字的共同特征,又有着晋国的地域特征。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2)

如“春”、“丑”、“书”、“我”、“万”、“世”、“是”、“宝”等字。器铭虽为铸造,却与《侯马盟书》中如《侯马晋国朱书文字》等手书文字有着许多神似之处,如字的态势、点画意趣字的结构等。书写意味甚浓,给人以时间流动的韵律感,其线条匀细明丽,议者以为开后世“王筋篆”滥觞。

我们通过阅读《栾书缶铭》,还可以从中觉察到春秋末期甚至战国时期周王朝的权威虽然日益衰败,但是对列国的政治、文化、习俗的影响仍然很大。《栾书缶铭》第一句称“正月季春”便透露出这一消息。正月是孟春而非季春,称“正月季春”是因为周历以十ー月为岁首,而晋国用的是夏历,以一月为岁首,夏历的一月(正月)是周历的三月(季春)。栾书制作此缶时,为了流传千秋万代,不得不考虑这二者的差异有可能使后代产生时间差错,便兼顺了夏正与周正的记月。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3)

如果我们再翻一翻有关史料,使会发现作器的栾书在晋国的成公、厉公、悼公时期(公元前607-557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他在晋景公十ー年(公元前589年)在晋国大军中率下军同鲁、卫、曹等国联师代齐国于鞍,大败齐师。晋励公六年(公元前575年)郑国叛晋附楚,栾书曾力主“不可当吾世而失诸候。”并率中军与率上军的郤锜、率下军的韩厥一同与楚军战于鄢陵并大获全胜。后来晋励公愈加昏南无道,“传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参见《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八)可见栾书是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栾书曾集晋国的财政和外交大权于一身,且重兵在握,但是一生简朴,在他理政时期,晋国民强国富兵锐。

据《国语・晋语八》记载:晋国大夫叔向去拜见上卿韩宣子,韩宣子叹自己家贫如洗,平时连招待几个客人的钱都没有。大夫叔向听后却向他表示祝贺,称赞他虽然自己家中清贫,却把国家治理得秩序井然,社会安定,并举出栾书为政清廉的例子。同时还警戒韩宣子说:前朝的一位上卿,贪婪到家产几近晋国财政的一半,真可谓富能敌国,但贪赃柱法,穷奢极欲,最终却招致杀身灭门之祸。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当前在电视剧中展屡出现的清代巨贪和珅,这位诗文书画水准绝非附庸风雅的权相,最终以贪婪身败名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了解了栾书的故事;再读《栾书缶铭》,除了欣赏那精美的书法,大概也能理解“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不仅仅是器铭惯用的套话了吧!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4)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5)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6)

栾书和晋悼公哪个厉害(栾书缶铭背后的故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