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的茶杯,通常没有“把”?

这个细节,倒是很有意思。

某次看展馆时,看到过汉朝用于煮茶的“鼎”。

当时喝茶就是将茶放在锅里煮开,烹煮成羹汤再倒入碗里喝,与喝粥的做法相似。

最早的茶被人当成蔬菜,与饭菜一样烹煮而食,没有特别的茶具与茶器细分。

哪怕茶具从餐具里脱离出来后,茶杯设计时还深深受到“碗”的影响,多数不设把手。

从搭配角度看,泡一次茶,茶桌上要摆放各式茶具。

杯杯盏盏,有序罗列。

要是杯子旁带有手柄,反而不方便收纳归置。

平时使用时会互相碰到,发出嘈杂声响。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2)

从实用方面看,茶杯与杯托搭配使用。

斟茶给客人时,拿着杯托双手奉上,更显周到。

有了杯托,自然没有必要再设把手。

再加上泡茶离不开沸水,刚泡出来的热茶温度很高。

无手柄的茶杯在拿起喝茶时,能提前感知温度变化,进而判断是否饮入。

不然举杯直接喝入,不免会烫伤口腔。

西方人青睐的杯子大多带有手柄,据传是瓷器还没传到西方前,西方本土所用的杯子以金属为主。

金属导热速度快,自然要设计手柄隔热。

茶叶传到西方后,沿用了这样的习惯,用带把手的杯子去喝茶。

茶杯把手有无,能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底蕴。

除此外,在买茶具时,这3点有意思的细节同样值得逐一细说。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3)

《2》

一、玻璃盖碗为什么不如白瓷盖碗常见?

泡茶喝,玻璃杯早已经普及千家万户。

但用盖碗泡茶时,玻璃盖碗却并非主流。

各地茶城里,随便走进一家茶具专卖店,琳琅满目的瓷质盖碗,从釉色到器型,从图案到材质,应有尽有。

而玻璃盖碗就要冷门许多,这是因为玻璃本身的导热性出色,泡茶时容易烫手。

高硼硅玻璃自身耐热耐高温,导热性能优异的特点,让它在炊具里小有名气。

运用到茶具领域内,秋冬季煮茶时,玻璃壶煮茶也颇受欢迎。

但玻璃本身的快速导热属性,用到盖碗身上却成了重大短板。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4)

往盖碗内加满水,合上盖,正准备倒出茶汤。

当你采用三指握碗法,伸手握在碗沿上方时,也能感受到不少热量。

因为烫手,所以玻璃盖碗在茶圈主流内并不是主流。

再加上,玻璃材质虽说是透明无瑕,但在衬托汤色上却不如白瓷效果好。

毕竟,玻璃自身是通透的。

透过盖碗,观察茶叶的情况时,容易受到背景色干扰。

比如,当你在泡某款叶片颜色偏黑,怀疑有做旧迹象的老白茶时。

将干茶投入玻璃盖碗内,偏巧茶盘、茶席、以及红木背景的茶桌组成的“环境色”偏深,就容易产生视线干扰。

换成纯白的白瓷盖碗,这类问题能彻底杜绝。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5)

最后,玻璃材质和瓷器相比,在文化蕴含上少有欠缺。

手绘图案的盖碗,可请专门的师傅画上几笔梅兰竹菊、加上意境山水、添上花鸟纹饰等。

夏天到了,选一个绿竹图案的盖碗摆在茶席上,光是看着也能赏心悦目。

反观玻璃盖碗,可修饰的空间有限,大多数是流水线生产的产物。

论质感,稍逊一筹。

为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茶圈主流里,白瓷盖碗的身影更加常见。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6)

《3》

二、泡茶喝,是不是离不开茶滤?

在村姑陈的茶桌上,茶滤一早就被“打入冷宫”,许久没有出镜。

按个人的泡茶习惯,平日能用到茶滤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论怎么看,茶滤都算不上必备品。

提到茶滤,它的功能比较单一,仅是为了过滤茶水使用。

倒出茶汤时,可将茶滤架在公道杯上方,能避免碎茶掉入到汤水里。

但茶滤的这项过滤功能比较鸡肋,实用性有限。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7)

首先,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只要稍稍静置片刻,碎茶就能自动沉底。

泡茶分汤时,些许碎茶会留在公道杯底部,并不会顺着水流分入茶杯内。

哪怕不用茶滤,也不必担心会喝到碎茶末。

其次,茶滤使用起来比较繁琐。

茶滤的过滤功能,依靠滤网来实现。

网眼细密的滤网在拦截碎茶时,还会趁机将茶汤中的茶毫一并滤掉。

喝白茶时,对白毫丰富的白毫银针、牡丹王来说,茶毫的存在不仅能提供毫香,还能带来清甜、鲜爽的茶味口感。

将茶毫滤掉,会有损好茶风味。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8)

再说了,网眼细密的滤网,使用完毕后若没有及时清洗,没隔多久就会沾染厚厚的茶垢,清洗难度倍增。

泡茶之前,茶滤若是没能洗干净会破坏茶味,影响茶香!

泡茶过后,茶滤底部会变得湿漉漉的,不适合直接摆在茶盘上。

而是得安置在专门的架子上,像练习毛笔时需要用到“笔搁”那样,配套使用。

清洗难,使用配套繁琐的茶滤,实用性其实并不高。

最后,碎成渣沫细屑的茶叶,哪怕用上茶滤,冲泡过程也多有不便。

每次出汤都会流失大半茶叶进入滤网内,泡了两三回后,盖碗内几乎少有茶叶剩余。

倒不如将碎茶末放入空的茶包袋内,自制成碎茶包,平日里用大杯泡着喝。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9)

《4》

三、公道杯应该怎么挑?

盖碗泡茶,公道杯堪称是黄金配角。

若是参考潮汕一带的泡茶,用盖碗泡茶时不用公道杯,而是将三个茶杯摆成品字形在冲泡时分汤。

这一系列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泡法,且不说绝大部分外地茶客难以驾驭。

在干泡茶台上,单是为了保持桌面的洁净,这套水冲水淋的泡法就不适合施展。

再说了,直接用盖碗分汤,往茶杯内匀分茶汤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茶水洒出。

平日喝一般的口粮茶,那就算了。

如果是牛栏坑肉桂、桐木金骏眉、7年陈白毫银针、冰岛易武等知名山头的普洱之类,价值不菲的好茶,泡茶时当然要尽可能避免浪费。

用公道杯盛放茶汤,会更加稳妥!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10)

那么从实用角度看,公道杯应该怎么选?

材质上,毫无疑问,玻璃公道杯才是主流。

透明的玻璃杯,更方便观察汤色情况。

万一这杯茶泡出来汤色暗沉、茶水浑浊、甚至含有杂质。

也能通过肉眼观察,第一时间察觉不妙,避免将一杯问题茶饮入肚内。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11)

造型上,选带把手好,还是不带把手好?

其实两者都可以。

不带把手的公道杯,整体看过去会更加线条流畅、造型简洁。

而带把手的公道杯,可以有效隔热防烫。

容量上,根据个人所需即可。

公道杯的容量,要与盖碗容量相互搭配。

理论上,盖碗泡出一冲茶汤后,落入公道杯内,能到三分满即可。

尤其是没有把手的公道杯,更是要留出空间。

公道杯容量选小了,倒出一冲茶汤后,满满都是热茶,拿起杯子时根本无从下手!

白色茶具盖碗好吗(白瓷盖碗和玻璃盖碗)(12)

《5》

日常喝茶,围绕在茶具身上的趣事可有不少。

曾有位外地茶友很是好奇。

问,为什么你们福建人在泡茶时,茶桌上总要摆上一把剪刀?

道理很简单,那是专门剪泡袋的茶剪。

平时在喝泡袋包装的正山小种、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时,要是随手一扯,容易将泡袋扯烂。

干茶条索洒得到处都是,影响美观不说,还会将好茶弄碎。

又或者,扯出来的泡袋开口,在投茶进入盖碗时很不顺畅,总会有个别茶叶被卡住。

用剪刀剪开泡袋,更能确保优雅。

泡茶喝,器物的佐使很关键。

茶具搭配得当,将细节做到极致,更能舒心享受一杯好茶!

更多关于茶具的知识

新手喝白茶,要准备哪些茶具?干货分享,4件基础茶具一个不能少

喝白茶、岩茶、红茶、绿茶时,如何为你的好茶,挑选适合的茶具?

担心茶桌上闹尴尬?这11种茶具不妨先认全,能让你提高喝茶的段位

泡茶的茶具怎么选?不只是盖碗、茶壶、玻璃杯,连茶盘也很有讲究

茶桌上常备的四类茶具,盖碗、煮茶壶、公道杯、茶杯,该如何挑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