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的是巾帼英雄梁红玉,擂响战鼓抗金兵……”12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前,东北大鼓表演者张娃佳正在家中和女儿穆芳菲一起研究东北大鼓《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表演技艺。一说起东北大鼓《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张娃佳自然就会唠起恩师刘兰芳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东北大鼓书呼延庆打擂完整版(三代人同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1)

刘兰芳沈阳首唱“梁红玉”

“我的恩师刘兰芳是第一代演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艺术家。20世纪80年代初,她在沈阳公演《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时,轰动一时。那时她才30多岁。”张娃佳介绍说,当时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已经红遍大江南北。每当电台播放《岳飞传》时,大街上的人流明显见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刘兰芳邀请著名东北大鼓作家郝赫、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张玉梅和她共同创作了东北大鼓《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后来,由刘兰芳首唱的东北大鼓《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在沈阳引起轰动,成为鼓舞人心,激发爱国情怀的东北大鼓保留曲目。

9月16日,刘兰芳在沈阳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我的童子功就是唱东北大鼓。沈阳是东北大鼓的故乡,在20世纪30年代,沈阳的各大茶楼、北市场、小河沿等地,到处都能听到东北大鼓,它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深得百姓的喜爱。我在沈阳学习东北大鼓的过程中,霍树棠先生对我影响巨大。当时,我每天都到沈阳的曲艺厅观看霍老的演出,他的表演说唱俱佳,形神兼备,使我大饱眼福,增强了我从艺的信心。拜师后,霍老教我唱《虎牢关》《草船借箭》等三国名段。霍老逐字逐句教唱,使我永生不忘。”

几十年来,《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已有京剧、电影、西河大鼓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但是东北大鼓版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塑造的“淮安义女褪红妆,披甲带刀上战场。击鼓三通寒敌胆,弯弓一羽落残阳”的中国女英雄形象,则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张娃佳再唱“梁红玉”

张娃佳介绍说,《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是《岳飞传》中的一个故事章节,刘兰芳特别将一个抗金女英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的故事演绎得出神入化。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刘兰芳作为新版《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编曲、艺术指导,她在疫情防控期间一直在线上辅导培训她的弟子、学员。今年9月16日,她还特别从北京亲赴沈阳辅导张娃佳、穆芳菲排练,为东北大鼓薪火传承站台、助力,十分可亲可敬。

近年来,整个曲艺界都面临着市场的挑战,为了让东北大鼓再一次凝聚力量,开启新程,2019年10月,刘兰芳为东北大鼓开山收徒。这时,作为沈阳曲艺团优秀的青年演员张娃佳,正式成为刘兰芳的爱徒。

张娃佳是个“全能型”演员,能驾驭小品、评书、快板、鼓曲等多种曲艺艺术,但她最喜欢的仍是东北大鼓。2012年,张娃佳荣获辽宁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时隔六年,又获得第五届辽宁曲艺牡丹奖。她说:“东北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拜刘兰芳为师后,她让我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东北大鼓,了解和掌握这门曲艺的传统唱段、唱腔。”

作为目前省内唯一的东北大鼓专业演员,张娃佳表示,她要在东北大鼓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新融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穆芳菲又唱“梁红玉”

为了排练好新版《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刘兰芳在推新人上做了调整,她让张娃佳的女儿穆芳菲主唱,让张娃佳陪唱。这样的演唱,既有“众三军披挂整齐排两列,女英雄一腔浩气贯正空”的霸气,又有“两把鼓槌手中擎,战鼓咚咚鬼神惊”的家国情怀。

今年8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中,在刘兰芳、张娃佳的指导下,穆芳菲演唱的东北大鼓《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荣获大奖。9月16日,刘兰芳来沈阳期间,穆芳菲和母亲张娃佳一起,又面对面接受了刘兰芳的表演指导。刘兰芳一句一句教得很认真,穆芳菲也学得很投入。

穆芳菲兴奋地告诉记者:“前辈在排练场从来不叫我的名字,而是喊我扮演角色的名字。我虽然只有十岁,但是我一站在舞台上,感觉自己就是梁红玉。”

穆芳菲出生在曲艺世家,母亲张娃佳是二代“梁红玉”的演唱者,父亲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穆凯。这些也为她今后撑起第三代“梁红玉”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

穆凯向记者表示,他们一家三口一定要让东北大鼓血脉相承,让新一代“梁红玉”的大旗不倒,多创作好作品,歌颂沈阳英雄城市,讲好沈阳的故事。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陈凤军 通讯员:刘玲/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