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可谓名人辈出!这里所言的名人指的是于后世有好的事迹被人传扬的人。毕竟,没有哪个人会为自己的臭名远播而感到光荣。然而,历史也是不公的!总有一部分英雄会被历史所遗忘,被世人所误解,甚至于臭名昭著。

同样是英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文人墨客评书家的虚构刻画。

这一点主要现于元明清戏曲小说的虚构描写。其二:老百姓的以讹传讹。这点主要是古代百姓知识的匮乏,盲目的听闻。其三:英雄个人原因。英雄本人可能因为做了或者参与了一件本身没错却在老百姓看来已经背离人情的事而导致的。在此,这里点出了十位于真实历史上绝对算得上英雄但却被人们误解甚至唾骂了百年乃至数千年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的陈世美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不知道的真实的陈世美和法海)(1)

唐代——法海和尚

法海是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中的人物。笔者清晰记得从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就一直听到大人小孩儿不断骂他!法海实属冤枉啊!

法海,唐代宣宗年间吏部尚书裴休的儿子,又名裴头陀。裴休出身官宦,家世奉佛。法海少年时被他父亲送入佛门,取号法海。出家后,先去湖南沩山修行,并最终至镇江的泽心寺修禅。建于东晋时期泽心寺寺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

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数镒,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太守上奏皇上,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赦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现金山寺仍有法海洞,据传即修寺时所居的洞。法海是得道高僧,历史上从没有拆散别人的家庭。据说法海曾驱赶一条白蟒蛇入长江,后来就有人据此创作出了《白蛇传》。

宋代——潘仁美

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特别是在杨家将系列中,公报私仇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宋代名将。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雍熙三年,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宋史》记载,杨业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的大坏蛋。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绝对超过杨业。潘美之所以成为杨家将的仇敌,这应该是后人为了衬托杨家将,毕竟主谋王侁地位远不及潘美,不足以衬托杨家的忠烈。

之后经过评书戏剧的渲染,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

明末——吴三桂

人们都知道,吴三桂被骂的原因是为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实则不然。

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两者两败俱伤。当时的吴三桂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但不应影响他做为爱国英雄的地位。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末清初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这便成了之后人们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理由。并以此侮辱谩骂吴三桂。也就这个自视清高写他骂他的吴伟业自己在之后却也做了清廷的高官。

清代——陈世美

陈世美的被冤在于包拯戏《铡美案》中。

陈世美,实为清代官员。顺治八年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管家一律谢绝。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因遭管家回绝,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抛妻灭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香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

故而,陈世美被世人误解。

清代——李鸿章

提到李鸿章,我想大多人都会把他跟慈禧老佛爷摆在一起,说他签订了很多卖过条约,应该列为卖国贼。笔者不得不反对你们这些看法,替李说几句。

李鸿章一生,功过皆有。在当时的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我们民族也是李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在列强眼中享有盛誉。1896年李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对当时的中国的局势而言,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着“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对他咒骂痛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