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喜欢大鱼大肉,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不敢吃肉了,这一现象非常的常见。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变得又脆又薄,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等一系列慢性疾病,让老年人吃肉成为了一种“慢性自杀”。

老人吃什么对心脑血管好(老人到底该不该多吃肉)(1)

据相关数据证实,人上了一定的年龄以后身体机能就会明显地下降,这个时候则更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为什么还有老年人不能吃肉的说法呢?

这一说法主要是来源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从心血管健康的角度出发,每天低脂、低盐、低糖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好了医生说要低脂了,那就是不能吃肉了。一传二,二传四,时间一长便有了“老年人不可以吃肉,不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个说法。

首先要先辟一下谣,老年人可以吃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肉也并不等于脂肪。

肉既包含了蛋白质也含有脂肪,通常瘦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肥肉则相反。所以即便是老年人也是可以吃肉的,而且平时适当地多吃一些肉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蛋白质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缓解肌肉萎缩,预防骨折,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老人吃什么对心脑血管好(老人到底该不该多吃肉)(2)

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鸡肉、鱼肉、鸡蛋、瘦肉、豆类等食物进行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65岁以上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1.0~1.2克的蛋白质。

到了这边,大家应该清楚“老年人不可以吃肉,不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高血压: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患高血压的人数也在随之增加,然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离不开高血压。长期处于高血压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不仅如此,高血压还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如:脑卒中、肾脏疾病等等。

疲劳过度:一个人的劳动力是有限的,过度的疲劳则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一个人过度的疲劳,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影响到体内血液的正常循环,这样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切记不要将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老人吃什么对心脑血管好(老人到底该不该多吃肉)(3)

暴饮暴食: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美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食欲,看似很“享受”的行为会增加心率和血压。而且食物中的脂肪酸会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从而导致胰岛素升高出现冠状动脉收缩。

睡眠质量:一个人一天的正常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7~8小时之间,如果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情况,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2倍。《科学报告》中提到,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41%。

经研究发现,晚上10点~11点是睡眠的黄金时间段,这个时间点入睡,更有益于心血管的健康。

情绪不稳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情绪不稳定也是其中之一,一个人经常性的情绪激动,很容易刺激到身体。所以生活中经常生气的人,大多数都患有高血压。情绪不稳定不仅血压会受到影响,无形中也会增加血管、心脏的压力。在这边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老人吃什么对心脑血管好(老人到底该不该多吃肉)(4)

吸烟:心血管疾病对于人体的健康一直是很大的威胁,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远远不够的。长时间的抽烟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加快血管的病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吸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一点,所以为了人体的健康着想,应该远离烟草。

日常生活中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还有很多,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一定要远离不良习惯,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果有高血压史的患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血压的控制,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参考资料:

【1】《心血管疾病的12个诱因,很多人都不知道》·光明网·2022-3-11

【2】《心血管怎么养生?注意4个异常,改掉这不好习惯,多做这3件事》·光明网·20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