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薇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毫无悬念地迅速发展,无论是电影质量还是票房数量一路高歌猛进,艺术探索,技术创新,以及由电影本身向现实生活延伸出的各种现象级话题、事件都屡见不鲜,从燃到不行的《战狼2》,到《流浪地球》科幻技术带来的惊喜,新主流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欢迎,这个春节档的C位,属于《你好,李焕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你好李焕英回顾她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你好李焕英回顾她的一生
作者:郑薇
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毫无悬念地迅速发展,无论是电影质量还是票房数量一路高歌猛进,艺术探索,技术创新,以及由电影本身向现实生活延伸出的各种现象级话题、事件都屡见不鲜,从燃到不行的《战狼2》,到《流浪地球》科幻技术带来的惊喜,新主流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欢迎,这个春节档的C位,属于《你好,李焕英》。
整部电影最巧妙的设置
这是一部有着强烈而明显的个人情感抒发色彩的电影。李焕英,是导演兼编剧兼主演贾玲的妈妈。电影中,晓玲的妈妈李焕英遭遇车祸昏迷不醒,趴在病床边的晓玲,对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顽皮和不精于学业,不能成为妈妈的骄傲深感遗憾,在穿越回1981年以后,她决心改变妈妈的命运并让她因为自己而感到高兴。亲情伦理题材自有一套娴熟的套路,整个故事看下来,叙事流畅,逻辑合理,演技在线,喜剧部分的展现相当不错。叙事加喜剧包袱模式,尽管有点像一个个小品的拼贴,但故事整体的主线比较清晰,没有给人出戏的感觉,特别是不断登场的喜剧兼话题性极强的配角们,陈赫、沈腾、冯巩、乔杉、潘斌龙,甚至只有一两个镜头的宋晓锋和王小利,都恰当地制造了笑点,不断推进故事的进展。
故事最为巧妙也最令人动容的不是那些催泪的妈妈给女儿补裤子、雪天省钱走回家的桥段,而是接近尾声处,镜头再次闪回,剧情中的伏笔一一给出了答案,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不仅仅是晓玲为了弥补内心遗憾的穿越,也是妈妈为了晓玲打开心结、不留遗憾的穿越,母女双穿达成彼此的呼应和谅解。这一场母女共同参与的情感穿越,是整部电影最巧妙的设置。
合适时机下的共情和共鸣
春节假期去看电影仿佛已经成为过年的标配,家人团聚从大吃大喝的物质享受,逐渐过渡到有文化内涵的精神享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有学者认为,看电影已经成为春节的新民俗。
春节档是国内电影票房最有保证的档期,常常有惊人的爆发力,也是各个电影宣发抢夺的主战场,路演、排片率这些背后是资本的博弈和力量,也往往决定了票房的高低,因此票房与口碑并不成正比,曾经是中国电影多年的怪现象。今年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在排片率不高的情况下,由观众的口碑助力逆袭成功,可以说是观众的胜利,当然也是影片的胜利,良好的口碑源于观众对电影真诚度的认可,中国电影兜兜转转,终于回归到了讲好故事的轨道上。
过去一年,很多事情都被延迟、推后甚至取消,大到奥运比赛、学术研讨,小到婚礼、聚餐以及朋友的相见。电影唤起了人们对亲情的关注,对母爱的感激,不要等失去才懂得珍惜的朴素的情感,正是契合了当下的社会情绪。特别是今年,倡导原地过年,没有家人陪伴的孤独感,心里情感的缺失,去年疫情造成的心理压抑,都通过《你好,李焕英》爆发了,如果从电影美学、艺术、技术等方面看,这部电影并没有过人之处,但却在合适的时机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和趣味,轻松流畅的故事,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和共鸣情感体验,是关键。
关于女性角色的反思
每个女孩可能都有公主梦,贾玲有个英雄梦,去拯救年轻时的母亲。电影的最后,随着叙事、剪辑、音乐节奏的加快,在所谓“最后一分钟营救”里,她以为她的努力可以让母亲得到部分弥补,却不知道那也是妈妈更宽容的爱的表现,那段一边跑、一边哭、一边不断的闪回,仿佛是晓玲成为一个英雄的高光时刻,却更像是展现母亲人性光辉的时刻。
整个电影父亲角色是缺失的,回忆中也都是母亲乐观的微笑和勤劳的付出。我猜这可能是导演根据剧情需要所作的取舍,重点是突出母爱的伟大与牺牲精神,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与忏悔。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无意间算是戳中了现实的痛点吧。在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过程中,妈妈承担了更多,电影中温情脉脉地展现了妈妈的爱与奉献,却无法掩饰现实生活中对母亲责任层层加码的盘剥。
电影最后的画面是妈妈的照片和一段文字:“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是啊,我想每个女孩成为母亲之前,都有梦想。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她们放弃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我们除了感激、感恩与感动,抽离出那种如条件反射一般让人流泪的情绪过后,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传统亲情关系中母爱的方式?妈妈们在有了孩子之后,能否回归女性、母亲的双重身份,而不是一味失去自我的付出与牺牲?当然那是伟大的、了不起的、世界上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爱,但那爱有时候也是沉重的。她在成为妈妈的同时,最好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毕竟,我们谁都不希望,妈妈的后半生,除了孩子一无所有。(郑薇)
来源: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