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看看这些人,都是“真人”出演!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虽然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并未掩盖其优秀的光芒。

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评分9.7分,在电视剧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并列第一。

那么作为一部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当年收视率又那么低,为什么评分还这么高呢?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

一方面,《走向共和》这部剧写的是晚清到民国的这段历史,正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化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更是神秘莫测的人心,这段历史还从来没有像这部剧一样,从宏观到细节,一一还原。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主线很清晰,那就是通过晚清到民国各类风骚人物的行为,探索国家的未来,以及对体制问题的思考,并从探索和实践中为中国找一条出路。

四大主角,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各有特点,各有主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主张,并最终“走向了共和”。

所以,这部剧评价之高,除了剧情精彩,人物特点突出外,更是因为给了人们很深刻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但,如果仅仅从这几个方面评价这部剧的话,还不足以表明该剧的强大。这么一部老戏骨云集,又集中了优秀导演张黎,及几位优秀编剧外,还有一个大家不易察觉的细节,那就是,这部剧几乎都是“真人”出演!

而这个真人,可不是张真人哦!

以下多图警告————就按人物出场顺序来吧: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2)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3)

李鸿章,北洋大臣,外貌神似,再上一张对比图: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4)

慈禧太后,吕中扮演,跟李鸿章的扮演者王冰,号称剧组两宝,为了拍好这部戏,每天五点就爬起来背台词,进入状态: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5)

光绪帝,晚清还算是开明的皇帝,但一辈子活在了慈禧太后的身影之下: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6)

醇亲王载沣:我大清不能就这样完了……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7)

南洋大臣张之洞,一心创办汉阳铁厂,号称“钱屠”: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8)

光绪帝的老师,一心跟李鸿章过不去的翁同龢: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9)

大太监李莲英,一个长脚气的大总管,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0)

李鸿章的小跟班,后来坑了张之洞的盛宣怀: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1)

张之洞的幕僚,晚清怪才,辜鸿铭: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2)

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后,维持中国大一统的人物,袁世凯: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3)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4)

一代狂人,康圣人,康有为: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5)

类似的对比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6)

各种人物刻画圆满,整部剧从君主走向共和,从专制走向民主,总结起来就是讲了一个体制问题。

那么这部剧为什么播了一次,没有再重播呢?

还是跟时代有关,一方面剧中有一些史实错误,比如张謇并非跟康有为同年科举,比如谭词同的诗,比如李鸿章遇刺减赔款,及临终举荐袁世凯等等。也存在人为洗白某某历史人物的嫌疑,比如李鸿章,比如慈禧,容易误导人们。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走向共和每集主要人物(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奉为神剧)(17)

《走向共和》真的值得一看,剧情紧凑,每个人物形象饱满,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也引发对那个晚清时代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每个演员都是用真心在演出,不仅神似,而且注入了灵魂,这就是神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