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冷露无声湿桂花)(1)

往年的桂花总是悄无声息地开,等到我迎风经过,猛然闻到香气,才会发现满城已是金桂飘香了。然而,今年的桂花,却姗姗来迟。

八月十五过后,就是赏桂的季节,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路上全是桂花的香气。这一片种了许多桂花树,且种类也丰富,有金桂,银桂,还有一种橘红的叫丹桂。桂花的花瓣只有四瓣,摊在手心里细细地瞧,才能看清花瓣的轮廓。人们惯以花来比喻女子,却少有人拿桂花作比,大约是它太过平庸,唯余香气尔。

古人喜桂,一是它的名字,桂同贵音,寓意吉利。二就是它的香气,桂花的香浓烈馥毓,且经久不散。富贵人家便用桂花入肴,什么桂花酒酿元宵,桂花鸭,桂花糕之类的,《红楼梦》中常有描写。而民间对于桂花的记忆,就是桂花油,桂花油是穷人女儿家梳头的必备品。那首著名的京剧小调怎么唱来着?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梳油头就必须用桂花油。

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冷露无声湿桂花)(2)

今人却只懂得闻一闻桂花的香气,大约就代表了又度过一年金秋,还有人不喜桂香,觉得过于浓烈了。我倒是从小就爱闻,一闻到这种香气,就觉得亲切又温暖,仿佛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一般。

前几日与友人从路上走,她忽然说怎么今年都没闻到桂花香呢?我也瞬间想到,似乎桂花树上也没有花开的痕迹,难道花期太短,我未曾察觉?夜里变天,秋露渐浓,早晨推窗透气,竟觉得凉意袭人,有一股熟悉的香气若有似无地萦绕在鼻端,我再仔细嗅嗅鼻子,是桂花香。我的窗户下正有一棵桂花树,带郭炜炜出门时特意绕去看了一眼,果然一树翠碧间,掩映不住的黄金灿灿。

原来今年桂花的花期竟是迟了,我们小区里也种了很多桂花树,平常混迹在一众香樟树里毫不起眼。夜里我特意再从小径旁经过,隔多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再驻足查看,才发现躲在桂树叶子后面一簇一簇细密的花朵已然盛放了。地上也铺上了薄薄一层,月色下像一层薄薄的白霜。

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冷露无声湿桂花)(3)

我不由想到李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会不会其实就是写桂花的呢?桂花开在每年的中秋前后,诗人看到地下的桂花瓣,才想起又是中秋节了,所以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觉得极有可能是这样的意境,毕竟诗仙写诗一向不按常理出牌。

又想起从前,父亲终于在故乡有了一处自己的安隅。那是一个他与母亲都颇为满意的院子,屋后沿着一条小河,有些许空地,只是当时建屋的人留下了许多碎瓦砾,想重新整理出来做菜园子还颇费了一番周折。他们久不在农村生活,农活早已生疏,忙了整个夏天,菜地才初具规模。那些碎瓦砾被父亲由厨房到厕所铺成了一条小径,母亲便说应当在小径旁栽一棵树。

讨论下来,决定栽棵桂花树,母亲说桂花香,能驱减些厕所的浊气,父亲觉得有理,就去村口的市集上买回一棵桂花树苗。郑重其事地栽下了,还用砖头围了个树圃,期待着金桂飘香的日子早日到来。

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冷露无声湿桂花)(4)

可桂花树是一种长势极缓的树木,一年也长不了多少。到今年回去,那棵树也不过才小孩胳膊粗细,而且似乎也从未开过花。问了附近的邻居,邻居伯伯说桂花也分公母,母树才开花,你爸怕不是买了棵公树?可如今也无法考证,他与母亲已故去多年。

明代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我家屋后这株桂花树,也是他们生前所植,每次回乡扫墓,看到这棵树就总能想起母亲盈盈笑着说:厕所门口种棵桂花树,桂花一开,臭气就闻不到了呀!

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冷露无声湿桂花)(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