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影响历史轨迹的冰霜美女

西周灭亡的历史大揭秘(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1)

骊山脚下,西周宫殿。一位身穿身穿华服,头戴王冠的男人,正在大殿之上来回踱步,一时满脸愁容,一时摇头晃脑

突然,他停下脚步,拉住一个侍从问道“你快说,爱妃冷若冰霜,本王如何能让爱妃笑一笑,说不出来,就把你杀了”

侍从立刻跪下喊道“大王饶命啊”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殿内一人眼珠一转,走了出来,这人正是虢石父,奸笑着说道“大王想让娘娘笑一笑。这也不难,只是看大王敢不敢做”

“普天之下,还有我姬宫湦不敢做的事,你赶快说来”

“骊山有烽火台,绵延百里,把它点着,外敌来犯可以点烽火,让诸侯带兵马前来救驾,如果把他们骗来,应该可以逗娘娘一笑”

“爱卿,此计甚妙”大王笑道

几日后,骊山烽火台下,诸侯带着几万兵马奔袭而来,马声嘶啸,士兵乱作一团,褒姒终于笑了,诸侯和士兵也发现自己被骗了

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后来这位周幽王又干了几次,时间一长干脆都不来了

周幽王后来还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申侯拥立宜臼为王,幽王准备讨伐申国,申侯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西周灭亡。

2012年北京清华大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史学界觉得这个故事是编造的

无论这个故事是不是编造的,褒姒都不是西周灭亡的原因。

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一:分封制不稳定和中央军的衰弱

  • 长期分封制的不稳定,周朝建立之后实行分封制,分封了72个诸侯国,在长期的发展中,不利于管制, 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
  • 周朝也不傻,分封制的同时,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强大的中央军队,西周三大军:虎贲,周六师,殷八师。虎贲是周王的禁卫军,武王伐纣,即以虎贲为先锋。周六师是由周人组成的,驻在周京所在的西土地区,六师是周的主力军。殷八师是殷遗民编成的,将帅则由周人充任。周人对南方各族多次的征战,往往是六师、八师并用
  • 军队的衰弱这得怪周幽王他爹周宣王,年轻时本来好好的,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达到“宣王中兴”,晚年脑子不好使了,到处打仗,还都打不赢,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 姜戎 ,南国之师全军覆没
  • 周幽王继承过来的中央军实力已经大减,已经没有能力大规模出征,对诸侯国的控制也减弱了很多,打仗叫人家不来也很正常

西周灭亡的历史大揭秘(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2)

二:井田制的崩溃

西周灭亡的历史大揭秘(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3)

  • 周朝的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分封制的配套措施就是井田制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 方田 ,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 ,像一个井字。一人耕种大约100亩(约合今70 公亩 )。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

  • 井田制的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 井田制配合分封制,成为了周朝的基本政治和土地体系,维持着周朝的稳定
  •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诸侯开垦新的土地,私田增加,雇佣劳动力,减少税负,导致公田逐渐被抛弃,周王室的经济基础出现问题

《管子·海王篇》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一针一刀,……耕者必一耒一耜一铫。”

西周灭亡的历史大揭秘(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4)

烽火戏诸侯之后, 犬戎杀死了幽王和伯服,掳走了褒姒,西周宣告灭亡。诸侯 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定都 洛邑 ,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 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褒姒之后再无消息,她去了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春秋战国时代即将到来。褒姒戏剧性的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灭亡了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个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