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困扰着我的问题很多:

1、平时喜欢收藏一些自己感觉非常好的值得学习的文章,收藏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习,之后再也没有打开的情况达到了99%,就好像收藏了就属于自己,就已经掌握了一样,其实0个收获也没有,而且还让我的手机内存缩小了很多。

2、坐在电脑前,想的是好好写点东西,但是放在眼前的手机吸引力太大,看见了就想着打开,这一打开就耽误很长时间,过后自己还后悔,这让想做事但又没做成事的自己更加懊悔和焦虑了。

3、也学着成功者制定学习计划,计划一出炉,非常地兴奋,有着无比巨大的决心,可是坚持个十天半个月,计划的事就不知所踪了,且自己还能找到不做的理由说服自己。

4、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尤其是遇到点挫折的时候,更是心情沮丧,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知不觉间就放弃了。

5、还有做事情总想着短平快,急功近利,想着看几本书就能成为一个写手,少吃几口饭就能瘦身减肥,想着21天就能养成自己的好习惯等等。

人类发现最神奇的数学公式(3个规律当中堪称)(1)

6、读书学习是真的,每天我都要读书,摘抄一些感动自己的文字,又灵动的文字,品悟学习,但总感觉自己进步不快。

这些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尽管有困扰,但我还是没有放弃。

今天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把我长久累计下来的问题解决了。

我学到了3个新名词,一个是“复利效应”,一个是“舒适区边缘”,第三个是成长权重。

这3个名词在我的心里起了波澜,也真的让我的认知提高了一个层次。

解决了我的“伪勤奋”之下的苦恼,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己。

我了解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复利效应。

这个规律告诉我:做事情的时候,前期增长非常缓慢,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旦到达一个拐点以后就会迅速增长。这个现象曾经被科学家爱因斯坦称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威力巨大。

人类发现最神奇的数学公式(3个规律当中堪称)(2)

懂得了这个规律,让我的焦虑消失了,我的问题就在于做事情“急”,总想着求快,总想着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殊不知所有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在小学就学习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发明电灯大约经过了五万次的实验,写下了的实验笔记有150多本,容易吗?

你看这么简单地道理自己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自己纠结着自己的过往,焦虑着,哭恼着,真是不应该呀!

知道了规律是一回事,行动力是一回事,行动一定要大于想法,只有切实可行地行动起来,坚持下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你羡慕的别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只要是坚定自己的目标,就去做,不管结局如何,只管去做,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想写出好的文字,就去练习,就去学习,一天一句,十天就是十句,一年呢?

相信复利效应的威力!

收藏起来的文章一定要打开看,给自己做个约定,收藏了不看,绝对不再收藏第二个,直到打开阅读学习了为止,这样约束自己应该有一定的效果。

读书学习的解决,读书多,多数情况下停留在了表面,深层次达不到,所有显现的效果就差很多,时间长了,意志力就被消耗殆尽了。

人类发现最神奇的数学公式(3个规律当中堪称)(3)

这就是另一个规律,成长权重的问题,对于读书学习而言,读书之后的思考要跟上,思考之后的行动要跟上,行动之后的改变要跟上,如此一来,只要自己有改变,成效自然就显现出来了,那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读书学习才是有成效的。

读书学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选择的书要对,不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书,也不能选择一些晦涩难懂的书来读,那样速度慢不说,没有趣味的阅读会让你倦怠无聊,会让你沮丧无力。

所以选择读书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也就是第三个名词“舒适区边缘”。

做事情在舒适区边缘活动,让自己品尝到收获的乐趣,也就是在学校里老师讲到的最通俗易懂的一句话“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这个区域活动既有成就感又具有挑战性,这样的学习或者做事情进步很快,很乐意去做,成绩感倍增。

懂得了以上3个规律,对于我以后的学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又有信心了。

今日反思就写到这里 ,这也是对于今日读书的一点思考,进而应用到我的读书学习上,非常契合我现在的学习状态,很幸运看到这本书。

明天继续阅读这本书,希望有更多的收获。

今天的“每日反思”写完了,作业上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