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次核算,美国2022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被修正为“环比年化下降0.6%,不再是之前公布的下降0.9%”。第一季度仍保持1.6%的环比年化缩减数值不变,连续两个季度都出现了下跌。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1)

环比年化角度:美国出现技术性衰退

连续两个季度在下降,表明美国经济发展动力在衰减,无力支撑相邻季度的持续发展,已被确认为陷入了技术性衰退。在上一篇有关“消费对美国GDP贡献率下滑”的文章中,南生引用官方数据指出:

高通胀虽然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推动美国居民消费的提升,并拉动名义GDP的上涨。但美国居民的财富,也在被侵蚀,在二季度GDP贡献率方面反而降至82.35%,低于去年同期的83.13%。

这就是各大机构认为,美国2022年的经济将深受通胀困扰,频繁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背后逻辑之一。近期,拜登政府也发布了预测报告,定调6.6%的通胀水平时,也将全年经济增长率下调至1.4%。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2)

总之,无论是经济分析机构、媒体、还是美国当局自己对后续几个季度的经济发展都给出了“愈发疲态”的定性。虽然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名义GDP仍会创新高,南生预估是达到或突破25万亿美元。

但商品和服务的真实生产行为,的确在不断放缓。美国经济有走向“滞涨”的可能,高物价推动下,名义GDP越来越高,但实际GDP却逐步走向停滞,二者的“背离现象”愈加明显。

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获得也出现背离

虽然GDP的统计和核算,可以划分为生产、支出和收入法三种方式,但经济学家创造这个概念的初衷却只是关注“生产”,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创造出来的最终商品、服务总价值”。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3)

当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是:采用季调后的标准,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美国2022年第二季度的GDP环比年化缩减了0.6%,即“商品和服务的真实生产,出现了环比缩减”。

但是,美国二季度的GDI却出现了1.4%的环比年化提升,并且之前几个季度也都是在上涨。这表明:美国境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获得,也出现了背离”,这个现象值得重视。

这个GDI,是什么东西呢?

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创造的最终商品和服务;GDI,是他们获得的所有最终商品、服务,中文名称是“国内收入总值,国内总收入”——不是国民总收入,这个是GNI。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4)

近年来,美国经济学者对GDI的兴趣愈加浓烈,并认为“需要忘掉GDP”,应该更加关心美国人民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并从侧面体现出薪酬、利润、税收等等。

是的,我们创造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是不是都给本国居民和企业消费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国际贸易,已经让全球各国、地区的生产和获得(或者说是享受)行为出现了背离。

南生举个例子,假设:某人挣了10万元,但却将其中的5万元,借给其他人了,自己真实的消费只有5万元。但有人仅挣了10万元,又从其他人那里借了10万元,最终享受了20万元的成果。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5)

这就是GDP和GDI之间的区别,创造出来的成果,与自己真实获得的差异。一些华尔街经济学者认为,GDI比GDP更重要,他们的意思是:关注美国到底获得了多少商品和服务,比美国自己创造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更足重要。

GDP和GDI背离,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对其他国家来说,长时间地出现这种现象,债务负担加剧,最终可能引发危机。但当前的美国却似乎不担心,美元仍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通用货币,在美元超量增发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却很强势。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6)

最近几个月来,包括人民币、欧元、英镑、加元、日元、韩元、澳元、卢比在内的多种货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很多国家、地区出现外汇见底现象,再度出现美元荒,美元还是很抢手。

美国完全可以用这种汇率优势,在国际社会换取各种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美国境内各单位、企业、居民的需求,弥补他们生产行为的预期不足。

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将更多资源用来积累,用于再投资。但南生始终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惠民,满足本国居民、各单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转向内部循环,应是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美国二季度GDI环比年化增长1.4)(7)

还需要大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促进国际贸易和支付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保持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