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瓜 竹

摘要:商代刚卯月令玉器铭文“月令之文,祀子戎壬,灵殳五大,正(读“征”zhēng)月刚卯”。《商代刚卯》语“正(读“征”zhēng)月刚卯,灵殳五大,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读“命”mìng)祝融,月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正月刚卯:“是指人们在殷历正月刚(单)日里制作,卯时贡奉与佩戴各种避邪祛疫的铭文玉器或佩饰”。所谓的“严卯”就是指人们在“疾(忌)日”里,更要严格执行对刚卯的贡奉与佩戴的规范和要求,并“殳刻”在刚卯上的另一种巫令巫语的解读语。是商或周在完善祭祀礼制上,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疾日严卯”是对刚卯的深度解说辞,刚卯是名词,严卯是形容词,历史上只有刚卯,根本没有严卯这一名词及物证,“双卯双印”的历史说献,均为古代文人墨客无据的虚假杜撰。历史上严卯这一形容词,就是对刚卯这一玉器的深入解读,刚卯诞生于商代。史籍:“严”字最早始见于西周金文;刚卯与严卯之词,可能非同一时代产物,更非汉代之文化。“疾日严卯”是指人们在疾日(忌日)里,一定要严格按照巫神的规制和以时系事的要求,谨慎缜密周详的行事,不能肆意孤行,还必須在规定的时间里,特別是在不吉(疾日)的日子里,更要严格执行刚卯月令的规则,进行祭祀、祈祷、出正(读“征”zhēng)、出行、工作时等供奉或佩戴刚卯,认真接受天帝巫神的点卯加持与呵护。

关键词:刚卯·月令/铭文/正月刚卯/诞生/疾日严卯/释义

《月令》是上古时代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上古国家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月令》主要采用“以时系事”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人们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如同当今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年度计划或法、令。现存月令历史题材文章有《礼记·月令》、《逸周书·月令》。

《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意思是:刘康公说,国家之大事情,在于祭祀祈祷与祝福和兵戎军事与战争,祭祀祈祷有分祭肉之礼,兵戎战争行受祭肉之礼,这是与神灵交往的大节。作为一个古老国家的传统,在先商时代的祭祀祈祷与祝福是其公共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把祭祀祖先的祈祷列为第一件大事,而战前动员誓师根据等特有的受祭肉之礼的祭祀形式为第二件大事;应该说,这两种祭祀,都属当时的公祭,均为国家之大事。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

根据上述原始语境的“祀与戎”理解,笔者认为这里的“在祀与戎”并非泛指祭祀祈祷与兵戎战争,而是指祭祀祈祷之礼与军队威仪之礼,均属国家重大的礼制范畴,具体落实为祭祖、祭社之礼,均应该与祭祀祈祷和祝福、威仪形象相关。

《刚卯·月令》“月令之文,祀子戎壬,灵殳五大,正(读“征”zhēng)月刚卯”由先商时期至刚至阳的甲骨文(俗字)简化“殳”刻而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先商时期,《刚卯·月令》巫玉铭文的制作意为:昭告天下,国家的管理有两件大事,一是祈福、宗教、科学和文化;二是兵戎、武力或是军事力量、手段。就国家管理的这两件大事而言,无论对内对外都必须是祈祷和祝福在先,以军事力量和手段的兵戎相见在后,即所谓的“先礼后兵”。这正是“祀子戎壬”礼仪思想的具体体现。每遇这两件大事,先商君王都会以与神灵交往的重大礼节进行祈祷和祝福。为此,先商君王均以“以时系事”的五行规则要求,特下《月令》之文,命令制作了祈福全国军民的刚卯神器,并颁布了刚卯制定的规范、标准、型制、时间、要求及使用方法、作用、范围等法令,用以严格遵循。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

由此可见,我华商(夷)之邦为多民族的礼仪大邦,其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无论是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还是宗教、文化的传承,“祀子戎壬”的礼仪思想,至今仍为国家之大策,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承、不断完善。

一、“月令之文”

《月令》是上古时代一种文章体裁,以四时为总纲、十二月为细目,以时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物理时空,商代王者均以此文书用来安排生产生活的政令,故名:月令之文。《刚卯·月令》是先商时期的君王在其民族大复兴后,按照“以时系事”的五行要求,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即祈福万民。在每年的第一个月里,为刚卯制作制定了第一个行政“法律”(如制作刚卯的规范、标准、型制、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

时间、要求及使用方法、作用、范围、用途等)。同时,对制作和使用驱魔、镇邪、祛病、压胜的“刚卯”给予的正式冠名。根据此璧上“殳”刻的巫语巫令内容显示,完全符合远古时期商代《月令》之文以时系事之要求。所以,此璧可称为:《刚卯·月令》玉璧。据笔者考证,此玉璧现为存世最早《月令》之文物。

二、“祀子戎壬”

《说文》曰:“祀,祭无已也。”

祀:形声字。从示,巳声。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永久祭祀。本文是指宗教、祈福与 科学、文化。

本文《刚卯·月令》玉璧中的“祀”,为商代“殳刻”简化字。

子:地支排第一,子代自然数为1,相对于其他自然数,这里应理解为绝对的领“先”。

子:~~孙孙、~孙后代、臣~、~民。

子为地支,在地排其第一,是先也,系先礼。

子为地支,以礼相待,而由天下“人”代为行之。

百度:戎(拼音:r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

戎:本文是指兵戎、武力、军事力量或手段。

壬:天干排第九,壬代自然数为9,相对于其他自然数,这里应理解为绝对的“后”。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

壬为天干,在天排其第九,为其后也。在月令之文中理解为绝对的排“后”,为后发制人,以军事力量或手段相威胁,真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壬为天干,唯“礼”上不可时,由上“神”代天而罚之。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6)

由此可见,祀子戎壬:是指祭祀祖先、殷福后代在先,兵戎军事在后,即“先礼后兵”。

三、“灵殳五大”

百度曰:灵,形声字。繁体:上部是霝,霝是“零”的古字,意为降雨,此处为声旁,一说霝寓指降临;下部是示,指祭台,与“灵”字本义“事神”有关,本义为跳舞降神的巫。战国文字、《说文解字》小篆写作“”,上部是声旁“霝”,下部改从“玉”,意为以玉降神。秦代文字中“”字已出现“灵”这一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7)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8)

或体(字),下部为“巫”,表示通过舞蹈来祈求神降临的巫。简化字的“灵”大约出现于宋代,是会意字,从彐,从火,“彐”的篆文为手的象形,“火”为火焰。合起来表示火上烤手微温之意。后来与“灵(繁体)”通用,成为“灵(繁体)”的俗字。由于简体灵极少在典籍中使用,故汉字简化时被用作“灵(繁体)”的简化字。

灵(繁写,靈、):根据文字的文化传承,“灵”字本义为巫也、王(玉)也,巫以玉示人。意为:神明、灵验、神圣、神秘。

“灵”字五行为“火”。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9)

常用词组:灵便、灵车、灵榇、灵床、灵丹妙药、灵动、灵幡、灵泛、灵符、灵感、灵怪、灵棺、灵光、灵盒、灵慧、灵魂、灵活、灵机一动、灵快、灵利、灵猫、灵妙、灵敏、灵牌、灵棚等等......。

“灵”与“令”可以相互通假或假借,即,政令或法令、巫令也。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0)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1)

“殳”(读作shū):表意字。“殳”主要指兵器。“殳”在古时候是一种农(工)具,甲骨文字形象人手持一种长柄大头似的器具,可以打击果实或乐器,是完全融入在人们生活之中的各种工具。“殳”后来演变为一种兵器,用竹木做成,长丈二有余,有棱无刃,起撞击或前导作用。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2)

“殳”(读作shū)与“书”(读作shū)同音,在先商应有通假或假借之意(详见《玉考刚卯》),“殳”即“书”与“写”亦同意,即:书写之义,而非“书体”。若必称之其为“书体”,应视为当今的“简体”与繁体之区别,亦非艺术上所称之的:“书体”。“殳”刻之文字应该最早就是先商时代的“简化字”,即俗字或或字的讹变之字。《刚卯·月令》之“殳”字应理解为:“书写”之意。

“殳”(读作shū)与“熟(shú)”、“俗(sú)”亦同音,本文所论《刚卯·月令》之“殳”字应该还有暗通或假借“熟shú”、“俗sú”之意。《礼记·礼运》曰:“熟治万物”。俗: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成。通~。《刚卯·月令》之“殳”字可理解为:先商时期巫、觋、医、兵、王者“殳”刻的熟练通俗专用之文字。

“殳”字五行为“金”。

《刚卯·月令》中所谓的“灵殳”二字:即,指巫、觋、王者专“殳”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3)

刻划之专用文字,其“殳”刻简划(画)的目的,除当时社会生产力等因素之外,一定是还有“巫意”专“殳”及不为人知的专用之意,或是只有天神才能解读的天“殳”画符之文字。由于巫神(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一般俗人可能就不得而知了。

五:五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包罗万象,即很多的意思。

百度:“五”汉语常用字,读作wǔ,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后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等。

五,为会意字。从“二”,从“X”。“二”代表天地,“X”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详见东汉·许慎《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说文》:“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4)

据林义光《文源》曰:“‘五’,本义为交午,假借为数名。二象横平,“X”象相交,以二之平见“X”之交也。”“五”本义初为交午,当假借为数名时,“五”亦应引申为九五之数,即“九五之尊”。作为文化的传承,甲骨文“五”字,始于商,假借为数名之意,应后引申于西周。《周易·乾》文曰:“九五,飞龙在天”。九五至尊,读音jiǔ wǔ zhì zūn ,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中正,故“九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5)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6)

“九五之尊”,也是皇宫、皇室修建的规制,例如故宫,天安门城楼的正面横向开间是九开间,纵深即前後为五开间,就是九五之尊的标志,这种建筑规制是为皇帝专用。有一种简单的说法: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之数,象征着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河图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九在南居正位、“五”居中位,传统文化崇尚“中正”,“九五”之数,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大贵。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蒋公“中正”之学名,应该是以此玄学文化,取其之含意吧!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的文化都有深远影响,“九五”一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7)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8)

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该比较可信。“五”又上下为天地,在九宫里,而“五”居之正中。应引寓为:万国中心。即有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国”之意。由此可见,“商君北五”、“灵殳五大”中的“五”皆有意指由君王或巫王主宰万物至高至阳的帝王地位之象征。

有朋友认为“商君北五”或“灵殳五大”中的“五”字,这里可以通假为“巫”字,笔者曾经亦误为“五”与“巫”字,两者可互为通假使用。是否可以通假使用?以下略作解析:“五”、“巫”的本义与区别,两者同从二,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即天地也。而不同的是:“五”系由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巫”则是由人在天地之间利用其所使用的道具,进行起舞“作法”与天地沟通。“五”由此可理解为:天地中心;万物中心;宇宙中心;“五”,上下为天地,自然数九宫计五,亦居之正中(万国中心之意);“五”为五行,包罗万象,大、无限大也。对比“五”与“巫”文字的两者内涵,结合古人在甲骨文造字时的意境后可知:“五”字,在“商君北五”或“灵殳五大”之中,仍念“五(wǔ)”,而不应念“巫(wū)”,即,“五”与“巫”字虽同音,但意有异,则二字之间在使用时,不能互为通假字使用;“五”可代“巫”,有包含“巫”之意,而“巫”不能替“五”,“五”是“巫”的外延,“巫”是“五”的内涵,当“五”大于巫、高于巫或必要时可替代“巫”字进行使用;“五”为宇宙,为天地万物。“巫”则为宇宙与天地之间人的通达信使也;“五”包含“巫”,“巫”在“五”之中,“巫”为“五”的“臣民”,两者之间有隶属关系之意,在逻辑上系种属关系。本文之“五”意为宇宙,为上天,为天神,万物神灵之主宰;而“巫”则为天地之间神与人“五”的信使,传达并实施贯彻“五”的旨意。“五”字非“巫”字,二者不能互为通假使用,亦不能假借“讹变”使用。

大:形容词,与“小”相对。伟岸、至高无上。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19)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他达切。也凡大之属皆从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

什么是“殳”?

“殳”自人类诞生会使用工具文明而始起,“殳”为各行各业之工具,军人之兵器,文人之刀笔,“神仙”巫师之法器也。

何为“殳书”?

“殳书”?世不曾见,且人不悉辨识之标准。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0)

“殳”刻之文字,为巫、觋、医、兵、王者或专用器物之专用之文字。巫、觋、医、兵、王者之“殳”,为巫、觋、医、兵、王者之专用之“殳”,其表现形式、作用各有异同。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此叙为谬误。段玉裁注:“言殳以包凡兵器题识,不必专谓殳。汉之刚卯,亦殳书之类。”此注概念混而不清。如前所述,“殳”与“书”同音,即为先商时期通假或假借之文字,“殳”即是“书”,即通假简化之文字,又“书写”之意,刻划也;而非秦书八体之一“殳书”。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1)

先商时期《平安扣》玉器:“商君北五”,意为商朝君王是来自北方的五肥国的大巫王,其铭文即为“灵殳”刻划之“殳”,与《刚卯·月令》同为之“殳”。笔者存有多枚先商时期刚卯所载刻划的巫令巫语,均谓之甲骨文或隶书或其他书体简化文字,皆为所谓之“殳”;故称:“殳刻”简化之文字,亦可称:“殳(书)刻文字”。“殳(书)”非起源于先秦,先商早已有用之,且己集大成,并普遍与隶书、署书、楚简共同或单独简化后,刻划于祭祀铭文玉器之上,谓之“殳(书)刻”文字。民间时有先商时期甲骨文或隶书“殳(书)刻”文字的巫语巫令刚卯现世,亦皆可印证。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2)

先商时期刚卯巫语巫令的刻划虽为甲骨文或其他书体,却与商代殷墟“卜辞”甲骨文或其他书体有异,其不同之处在于先商刚卯上所刻划的巫语巫令之“殳”(书),系由简化甲骨文或其他简化书体刻划而成,同时又有隶书或其他书体进行讹变而为之,甚为难识。究其简化殳刻原因,为当时生产力所限及人们的惰性(如同后人所称的“讹字、俗字、或字”)所致。或因巫玉文化的博大精深,“灵殳”二字即巫、觋专“殳”刻划之用字,其“灵意”的“殳”简目的,往往又只有巫、觋、王者们自己才能知道的天“殳”画符也。

文论至此,笔者就“灵殳”二字之玄义,再略作补述考证。

“灵殳”,谈“灵”思“巫”,“灵”即“巫”,“巫”医不分。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3)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4)

百度:灵(拼音:líng)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春秋金文 。灵本是楚方言中对跳舞降神的巫的专称,引申又可指神灵(词条来源1.《通用规范汉字表》;2.李学勤主编的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3.汉典)。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5)

百度所释的“灵”之汉字,让我们误知的文化传承,最早源于春秋金文 ,现代简化“灵”字为宋代所创,并非商代。然据“月令之文”玉璧之铭文考证,则“灵”字实属商代之文物所载。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6)

古人借“山”造字之本义:《释名》“老而不死曰仙”,“山”字向上(如仙字异体字“仚、屳、佡”),为升天,不代表转世;“山”字向下化“雨”落地为霝(零见百度作图),只代表转世,不能升天。商代“灵”字之本源,笔者解其本义:“山”字向下化“雨(见百度作图)”落地为零,只代表转世,不证明升天。但当“山”字向下化“雨”遇火(产生的闪电)时,将“山”字平放在上,如同玄鸟在“雨”中飞翔,即升天又转世。此时,巫神借“火”(此火为神火,天降打雷闪电)通灵,向天庭上传人间报告,并下达神旨与天庭命令,即天地万物有“魂”,此时商代:已显“灵”字。此“灵”字,为古人造字的构形基本本源之义。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7)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8)

简化“灵”字不是源于宋代,应当是商代始创本源之字,商代正规之字,亦非春秋金文之“”异体之字或宋代异体之“灵”字。繁体“霝、、靈”等字是春秋之后演化出来的多种灵字之一。其“灵”字藏有四千多年之久远的历史,其“殳刻”简化之文字,非当代之“灵”字之含义,可能因系商亡或先秦焚书坑儒而失传。《刚卯·月令》之“灵殳五大”中的“灵”字,系商代本源之字,且与当代简化“灵”字之笔画完全无异,即:商代“殳刻”本源之“灵”字,正规之字,非繁体“靈、、霝”等之简化字,其含义两者有异有同。此“灵”字本源之含义也有异同,笔者将在《玉考刚卯》一文中进行完整考证。这里的“灵殳”二字,就是意指商代巫王用通灵的手法在殳刻天庭巫神之命令。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29)

由于文化传承在历史上多次被人为的阻断等客观因素,部分古今说献走入误途与歧义,也在所难免。

百度虽称“”字始于春秋金文,而繁体“”字亦仅是春秋之后演化出来的多种“灵”字之一,历史上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灵”字有:灵、霝、、靈、酃、龗、麢、霊、霛、爧、醽、欞、櫺等等,作为有“灵”的巫、觋、王者,在天地之间创造出了万物生“灵”,足以彰显着古代人类巫神(玉)文化的“神灵”无处而不在。因巫、医不分的历史文化,我们再寻巫“医”文字之本源与传承。

医的古字有:翳、醫、毉、瑿。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0)

据《说文解字》所析,上述古“医”字:从医、从殳、从羽或从酉或从巫或从玉(王),古医者应由巫、觋、王担任,在其疗伤、祛疫、镇邪、驱魔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刀笔与酒和符咒(刚卯之卯“印”)之专用“法器”(类似祝由术的中医,即中医十三科),在与神通灵时,则均不离“殳”。巫医文化的传承与文字千万年历史不断的演变,其巫、觋、医、王者通灵之“殳”的“法器”却始终未变。灵“殳”刻划(画)为巫、觋、医、王者,在传承巫神(玉)文化过程中进行和运用的一种形同“俗字”、“或字”的“讹变”之文字或另一种的天“殳”画符所进行的“通灵”手法至今始终未曾改变。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1)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2)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3)

由此可见,所谓的“灵殳”,即,巫师在通灵时,以“殳”为刀笔而刻划的简化文字,为“殳刻”专用简化文字。应自先商时期,甚至自文字诞生之初已有之,其特征为“简笔减划,通假假借”,此文字无论存有何种书体的影子,只要符合上述特征,就是《说文解字叙》所述的所谓:“殳”书。先商时期刚卯上的铭文,均存有殷墟甲骨文的影子兼有隶书或“楚简”等其他书体的艺术风格,同时还有进行“讹”变“天书”的成分,却又“化”而为之,加之民间所存各类先商时期刚卯之刻划的“殳”刻铭文玉器实物,亦皆可互为印证,均符合甲骨文之简化字或其他书体进行“殳”刻的特征。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4)

以“殳”进行刻划的文字最早出自先商或之前,并有先商时期刚卯玉器“商君北五”等大量“殳刻”文字之文物。而非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言并命名“殳书”之书体。其刚卯造型、尺寸、规格及所载书体均非晋灼、段玉裁所注。亦非唐兰所曰:“殳”之释义。颜师古、服虔著注述的“刚卯”,那志良、陈大年、劳干专著“刚卯”等论述,他们只知道“灵殳”是“四方”,而不知道“灵殳”的应当是“五大”。当今众学者更是以见到四方通天带眼的东汉之刚卯后,便臆想编造巫玉文化的“刚卯”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无稽之说。“灵殳”即:远古巫、觋、医、兵、王者用通灵的手法进行殳刻驱魔、镇邪、祛疫、压胜等巫语巫令之文字,为其通灵专用“殳”刻简化之文字,并非先秦书八体“殳书”之书体首创;更非从未面世过的古今说献所阐述之统一规范的所谓“殳书”之书体。目前,已知“殳”刻铭文玉器刚卯,皆为先商时期通灵铭文玉器的镇邪压胜之宝。除“东汉”及其赝品(包括博物馆所藏刚卯)以外,西汉时代“殳”刻的铭文玉器刚卯,存世则空无一件。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5)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6)

《刚卯·月令》中所刻划的甲骨文“殳”刻文字:“月令之文,祀子戎壬,灵殳五大,正月刚卯”。应该是目前所发现的,史上最早的“殳”刻文字(先商“简化字”)文物之一。

五行学说(诞生于何时待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它强调的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的意义包含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学说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7)

“灵殳五大”意为:只有巫、觋、王者取通灵之功法,以神明灵验而又神圣的巫语巫令,用阳刚至极通俗简练“殳刻”的刀法,在形制各异的玉器上进行“殳”写刻划成巫令巫语,才能称其为“刚卯”,方能具有刚猛无比、至刚至阳、驱魔、镇邪、祛疫、压胜等强大的神秘功能。“灵殳五大”的功能应该与远古中医十三科祝由术有关,特别是“丑月殷正,刚日卯时”以时系事的五行阴阳之术,在刚卯制作与供奉和佩戴时间上的要求,无不涵盖在“天殳”的玄机里面,而一般文字或非“殳”刻的巫令巫语之铭文玉器,则不能具有通灵与天帝神明加持保护的作用,也不能称其为具有神灵保护作用的“刚卯”。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8)

《月令》之文中的“灵殳五大”,是指先商君王在制作各种(千奇万异)规制规则的“刚卯”过程中,采通灵之功法,以极其简练的专用之文字“殳”刻成巫语巫令,用于颁布刚卯使用的方法与范围等巫神君王之命令。

1、 “正(读“征”zhēng)月刚卯”

刚卯名称的来历、传承与文化内涵几乎罕为人知。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39)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0)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1)

刚卯的产生最早记述见诸《汉书礼仪志》、《汉书王莽传》、《后汉书舆服志》、《七修类稿·卷四十五》、《辍耕录.刚卯》等更多文献,其后历代均有书籍记载,但多是对前朝书籍的转述,均无正确且鲜有新意的立著。如颜师古《汉书注》中引服虔、晋灼称:“刚卯...四方。”五代学者文谷《备忘小抄》云:“刚卯,佩印也,其制,卯以正月卯日作,铭刻于上,以辟邪厉”,又如宋代陈宇义《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曰:“仲冬吉日,风穆气休。我出刚卯,以寿元侯。祝融之玉,莫此离方。元侯佩之,如玉之刚。攘除厉凶,以迪明王。南门不键,有室则强。三肃元侯,既赠既祷。曷以报我,当以刚卯”。大明人士郎瑛亦是如此,《七修类稿·卷四十五》中有“刚卯”一节,其描述为:“汉有刚卯,正月作而佩之。”包括当代那志良《刚卯》、陈大年《刚卯严卯考》、劳干《玉佩与刚卯》等等名家名作,均不能揭示和知晓刚卯“灵殳”为“五大”的真实历史及“命名”与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的玄机。本文之前历史上全部相关说献与典籍,对刚卯产生的真实历史及命名所进行的解读与诠释,在学术上无不是没有根据的虚假杜撰,肆意胡编乱造,以此任凭猜想,从而获得创造“历史”的快感。

历史上“刚卯”是怎么产生的?根据什么进行命名的?

“刚卯”又始创于什么年代?其文化内涵又是什么?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2)

科学是严谨的,要证明“刚卯”诞生的年代,就必须用科学的考证方法进行诠释与说明。

“正月刚卯”之铭文产生于商代或更早,其依据何在?

《月令》玉璧铭文“月令之文,祀子戎壬,灵殳五大,正月刚卯”中之“灵”字、“正”字、“祀”字,均可以充分证明:“正月刚卯”为商代之玉璧铭文。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3)

月令之文《月令》玉璧铭文“正月刚卯”属“建丑”之刚卯,系商代君王为民驱魔、辟邪、治疫立国之利器,而非“建寅”之物,亦非“建子”之巫玉。“正月刚卯”,我们首先要解读其中“正zhēng”字的含义,了解了古人造字的意图及造字的原始语境与“正zhēng”字产生的时代背景,以此就可以认定“刚卯”在诞生时间上所依附的证据是什么?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4)

百度:正(拼音:zhèng、z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由匡正引申出使端正义,进一步引申为治理义,进行治理的人亦称为“正”,进一步引申为准则、法则义。由官长之“正”,引申为正、副之“正”。《说文》训“正,是也”,乃引申义。以上义读zhèng。“正zhēng”字亦借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引申为历法的代称。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5)

正(见百度作图),为会意字。甲骨文“正”(百度作图1),均为从止从囗。这一形象有两种含义。《说文》另一古文(作图12),从一、足,是由作图10讹变而来。不管这形状如何变化,都是表示在走向城池。走向城池并非是去游山玩水,而是有南征北战讨伐之意味。所以“正”字的本义是攻打、征战、征服的意思。正如《诗经·商颂·玄鸟》曰:“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此“正域彼四方”,就是征伐四方之意。又因为人们直奔目标而去,所以“正”字后来又引申作正中、正直来解释。由于后来“正”字多用来表示正中、正直等意思,人们就另造一个“征”字来表达征服、征战。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6)

古“正”之“口”,笔者认为应当以“国家”进行诠释。《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是“正(读zhèng),是也。从止,一以止。”许慎认为“正”就是纠正。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许慎的解释已经是“正”字的后起义,“一以止”的说法是单纯根据小篆字形而来。许慎未曾见过商代甲骨文或“殳刻”之文字的“正zhēng”字。

“夏、禹”二字,在出土的属商代或商代之前时期的文物之中,至今尚未能够考证,又怎么会有记载属于夏、禹时期的“建寅”之“夏历”历法呢?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7)

综上,从“正”(读作zhēng)字构型起源与演变的历程及本文《刚卯·月令》之文物铭文,看“正(zhēng)”字的溯源,可足以证明:“正月刚卯”中之“正(zhēng)”字,为商代正规文字“正(zhēng)”字的“殳刻”之文字。非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述“秦书有八体”之殳书,或段玉裁之注“汉之刚卯,亦殳书之类”,亦非《说文解字》所解之“正(zhèng)”字等谬误之释义。

“正”(zhēng)月,表示现在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

正月刚卯,本文所论的正月:指的是“殷正(zhēng)”月。

每年殷历(商代历法)的第一个月为殷历正月,即:“殷正”月,系现在农历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也是汉代及现代采用的所谓“建寅”“夏历”历法中的第十二月个份。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8)

所谓夏或汉“建寅”的“正月”,则是殷历(商代历法)的第二个月,按照《刚卯·月令》“以时系事”的要求,不符合制作刚卯的“时节”,不属于商代刚卯制作的月份,不是殷历立法“建丑”的“正(zhēng)月”。

“建寅”“正月”制作刚卯,不符合商代五行阴阳之要求。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49)

农历十二月,自古传统就有很多的别称与雅称:丑月、殷正、清祀、星回节、春待月、除月、腊月等等...亦可印证人们念念不忘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殷历历法,同时,还可验证农历十二月就是商代殷历的正月。

殷正:商代“建丑”殷历正(zhēng)月。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0)

清祀: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清水、清泉、清流(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南朝.宋.孔欣《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祀在中国殷(商)代指年:十有三祀,祭祀、祀天、祀祖。清的解释: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来自于地球的公转,是太阳在十二宫中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也指北斗七星的斗柄转了一圈,回到原来的起始地方。

春待月:十二月的古称。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1)

腊月:农历十二月别称与雅称。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2)

《刚卯·月令》之文物铭文出自先商时期,根据商代“建丑”的历法历史,“正月刚卯”中的“正月”,应读作“正zhēng月”,按照商代月建的要求,此“正月”应当为商代(殷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丑月”即,殷历正月,也正是现在的农历十二月。自古至今农历十二月都是一年里最为农闲的一个时期,商代君王按照“以时系事”的《月令》规制规则,把这个时间定为为人们制作刚卯的时间较为合理,此时间正合刚卯在“建丑”的五行制作之时。据上述别称释义及“在祀与戎”的思想和先商时期“祀子戎壬”的政令与《月令》之自然节律等时节的要求,农历十二月份,正是殷历历法“建丑”正(zhēng)月,亦正符合制作祛疫、驱魔、庇护、压胜等至刚至阳镇邪之铭文神器“以时系事”五行规制规则之规定。

“建寅”正月,为农历的一月份,“建子”正月乃农历十一月。据商代《刚卯.月令》之文五行所行之事,皆与“建寅或建子”的“月建”五行阴阳时节不符。以“建寅”或“建子”作为正月时间里制作的刚卯,不能做到“以时系事”而充分体现人们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亦不合“巫神”的规制规则,更不具备镇邪、驱魔、压胜之作用。故“正月刚卯”非为汉代“建寅”正月之刚卯。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3)

《刚卯·月令》之文物铭文出自商代的可信度,应当远高于“建寅或建子”正月。同时,笔者还有“商君北五”于《刚卯·月令》同文之文物铭文为证。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4)

刚: 硬,坚强,与“柔”相对;柔为阴,刚为阳;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表“刚”猛。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5)

为什么奇数代表刚猛?在易经中一般奇数为阳,而阳一般都是阳刚和刚猛的意思,甲、丙、午、庚、壬,古代打仗都会在这几天出发。古代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根据易经(文化传承)来决定的,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战争,比如人们出门、婚嫁、建筑、身份等级所穿带的衣服、允许佩戴的配饰等等都是如此。

“刚”为阳为“奇”,“刚日”即为单日。

《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唐.孔颖达.正义:“刚,奇日也。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外事刚义,故用刚日也”。妖、魔、鬼、怪、疾、恶及敌人均视为阴邪者,然祛疫、驱魔、压胜、庇护等阳刚辟邪之铭文神器,应当在“刚日”里制作完成,以对待妖、魔、鬼、怪、疾病、邪恶等一切阴邪者,如同对待外敌一样,才能凶狠刚劲威猛,毫不留情。

“刚”字五行为“金”。

这里的刚,是指每年殷历第一个月的全部“单日”,甲、丙、午、庚、壬日,即1、3、5、7、9日等等...。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6)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7)

百度:卯,汉语一级字,读作mǎo,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剖分,引申泛指殷商用牲方式之一;又引申指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也指十二生肖中的“兔”;旧时官署开始办公时进行点名、报到等活动的代称等。

比如:点名、报到等俗称,即为“点卯”。

《说文解字》:(第十四下)(卯部)

卯,冒也。二月(殷历三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殷历三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莫饱切。

,古文卯。

说文解字注:(第十四)(卯部)

卯,冒也。二月(殷历三月),万物冒地而出。

注:《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律历志》:“冒茆于卯。”《天文训》曰:“卯则茂茂然。”《释名》曰:“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盖阳气至是始出地。

象开门之形。

注:字象开门也。

故二月(殷历三月)为天门。

注:卯为春门,万物已出。

凡卯之属皆从卯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8)

注:按:十干、十二支之字皆古文也,非后人所能造者,而戼(卯)为春门,丣(酉)为秋门,尤㬎明。然则“”、“酉”皆古文而异者也。

莫饱切。

注:古音在三部。

,古文卯。

“卯”字五行为“木”。

“卯”,在天为雷,在地为禾,在物为藤。在月为一年之二月(殷历三月),在时为早辰5时至7时。房玄龄等《晋书·乐志上》:二月(殷历三月)之辰名为卯,卯者茂也,言阳气生而孳茂也。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59)

卯时,为每日05时至07时之间(06时为正卯),阴阳交替后日出初时,又名破晓、旭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嫦娥,卯时这段时间还在天上。根据上述注解,刚卯的卯,就是指每一天的“卯”时;即,人们每天开始供奉或佩戴神玉刚卯的时辰。刚卯的“卯”字不仅仅是指人们要在卯时里佩戴与贡奉,同时,还意味着佩戴与贡奉者是在卯时月神打开天门时,向天帝报到,参与接受天帝进行“点卯”的典礼仪式,以祈求天帝的庇佑与呵护。非指所谓的正月卯日卯时里必须要完成刚卯的制作工作,亦绝非是单指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更不是古今说献有“强刘”之意,刚卯非汉文化之产物。关于佩戴贡奉刚卯事宜,“卯”字则是泛指人们在每一天的卯时里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筒单的说,“卯”字就是指贡奉、佩戴刚卯的人们在接受天帝检阅和“点卯”与庇佑、呵护封印的时间。刚卯如果不是在卯时佩戴的,就是未经天帝“点卯”进行钦点加持和正月(殷历十二月)“封印”,也就不具备由天帝指派天神保护的条件,就达不到祈求天帝巫神辟除瘟疫的意愿。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60)

刚卯的“卯”字,除泛指上述意义外,还有卯榫作用,其目的是锁定意思,即由“卯”锁定瘟疫疾病。“刚”字五行为“金”,“卯”字五行为“木”,刚卯:刚克卯是;即,“刚”克由“卯”专门锁定的瘟疫疾病。

“刚克卯是”适配“灵殳五大”。商代君王遵循《月令》之文进行以时系事:号令人们于殷历正月刚日里制作,殳刻天赐铭文神器,自二月(殷历三月)万物始起,按照天帝巫神的规制规则要求以祈求神灵庇佑保护在卯时供奉、佩戴的子民。故为此神器命名为:“刚卯”。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61)

按照“以时系事”的历法要求,正月刚卯应为商代之历法“殷历”正月刚日里所制作的阳刚辟邪祛疫之铭文神器。

刚卯:是先商时期君王按照天帝巫神的规制规则,为人们所制作和供奉、佩戴、祛疫、驱魔、镇邪、压胜、庇护等铭文神器或佩饰进行的一个冠名。

刚卯名至实归,那么,严卯又为何物?古今说献的论述,笔者认为:无一正确。古有“严卯”语,现择其一:疾日严卯,帝令(命)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详笔者解见《玉考刚卯》)。

所谓的“疾日严卯”,并非是为“严卯”命名的依据,而是天帝君王要求人们在“疾(忌)日”里,更要严格执行对刚卯的贡奉与佩戴规范和规则,并以另一种巫令巫语形式“殳刻”在刚卯上的解读语,让贡奉与佩戴的人们时时刻刻铭记于心。是商或周在完善祭祀礼仪,传承传统文化礼制的一种具体体现。

“疾日严卯”是对刚卯的深度解说辞,刚卯是名词,严卯是形容词,历史上只有刚卯,根本没有严卯这一名词及物证,“双卯双印”的历史说献,均为古代文人墨客无据的虚假杜撰。历史上严卯这一形容词就是对刚卯这一玉器的深入解读,刚卯诞生于商代,史籍:“严”字最早始见于西周金文;刚卯与严卯之词,“可能”非同一时代产物,更非汉代之文化。“疾日严卯”是指人们在疾日(忌日)里,一定要严格按照巫神的规制和以时系事的要求,根据五行的不断变化,谨慎缜密周详的行事,不能肆意孤行,还必須在规定的时间里,特別是在不吉(疾日)的日子里,更要严格执行《刚卯·月令》规则的要求,进行祭祀、祈祷、出正(zhēng)、出行、工作、生产时等供奉或佩戴刚卯,方可得到天帝巫神的庇护。

刚卯一词,是国人至今在传唱的“历史”。殊不知,国内外博物馆全部所藏或出土之刚卯,却无不是东汉之后制造的非“灵殳”文化铭文玉器;也不见“灵殳五大”的商代刚卯及其了解“灵殳五大”内容与含义的学者,更罕有人知道正月刚卯中的“正月”是指商代的“殷正”月。在正月刚(单)日里制作刚卯的工匠自汉代起已再无人传承,甚至没有人知道刚卯的供奉与佩戴所实施的神圣时间要在每一天的卯时完成。此等所为,至今未见古今说献有对“刚卯”的起源与命名及文化内涵进行正确的表述与考证或弘扬之理论。可叹!此囧境竟然鲜为人知晓。同时,亦将成为当代历史文化的笑谈。

此笑谈(详见笔者《玉考刚卯》)有汉代《刚卯语》为证:“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命)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是怎样的 玉考刚卯月令(62)

刚卯是什么?刚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们在刚日制作每日卯时始起佩戴的铭文玉器。“正月刚卯”则是指:在殷历正月刚日里制作的,每日卯时始起用于供奉或佩戴辟邪祛疫的铭文玉器或佩饰。

“正月刚卯”的意思是:祛疫、驱魔、镇邪、压胜、庇护等铭文神器,必须在殷历每年正月(即:丑月,当今农历的十二月)刚日(单日)里制作完成方可,并于每天卯时出门、工作、生产或活动前进行摆放供奉或佩戴整齐,则尽显神灵之威力。不然,就不具备祛病、驱魔、镇邪、压胜、庇护等通灵之功能,就不能起到对祈祷和佩戴或供奉者的庇护作用。

《刚卯·月令》中的正月刚卯,是指先商君王在其民族大复兴后,首先按照《月令》之文以时系事的规制规则要求,为祈福万民而制作的至刚至阳、祛疫、驱魔、镇邪、压胜、庇护等铭文神器或佩饰冠名为“刚卯”;同时还制定了制作“刚卯”所实施的严格规范、标准和佩戴或祈祷供奉的时间及巫语巫令,并把相关通灵的巫令巫语殳刻在供奉的神玉或佩饰之上。

综上所述,《刚卯·月令》玉壁上所殳刻的月令之文,证明远古商王对待国家大事,唯民生祭祀、祈福为首要第一任务。此系对“刚卯”冠名、形状、制作及使用的命令,完全符合上古时代《月令》之文章体裁和以时系事的规制规则要求。至此,商王为民祈祷苍天而制作的至刚至阳、祛疫、驱魔、镇邪、压胜、庇护之国家铭文“法律”重器的“刚卯”诞生了。

2021年9月18日下午角瓜竹再考于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