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1)

“汴京灯笼张”始于清朝,是河南省开封市的灯笼制作世家,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灯笼主要使用纸、布、缎、绢、竹、木等材料制作,经过扎制、合褶、着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张俊涛是“汴京灯笼张”的第七代传承人之一。2000年,张俊涛在搜集国内各地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从事古代花灯的研究复原工作并致力于灯笼文化的复兴,近年来陆续开展了灯笼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传统汴京灯笼。

2018年春节,张俊涛作为开封市文化代表团成员,远赴英国进行文化展示。2019年2月1日,张俊涛随“欢乐春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团来到南非,再一次将自己制作的灯笼搬上国际舞台,让“汴京灯笼张”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2)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内整理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3)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整理灯笼(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4)

张俊涛走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内(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5)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整理脸谱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6)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制作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7)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8)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制作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9)

张俊涛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教小学生制作小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10)

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两名小学生在制作灯笼(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11)

两名小学生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展示制作好的小灯笼(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传统手艺人的匠人精神(民间匠人走出国际范儿)(12)

游客在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参观(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