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课的第N种解法(三)

本期我们将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诸葛亮《马前课》第三课。

诸葛亮留下的十三个预言个个灵验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详解三(1)

第三课 剥 下下——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根据卦象所示,山地剥。不利有攸往。简单解释:有所往则不利。剥卦象征剥落,不宜有所行动。

扰扰中原,指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山河无主,指东晋灭亡后,频繁易主。二三其位,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由灭东晋废晋恭帝,建立南朝宋开始,后经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共五个政权的更迭。北朝则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羊终马始,指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历经“西晋”、“东晋”、“南北朝”。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杨坚登基,国号“隋”,定都大兴城(陕西省西安市),派兵南下剿灭陈朝。至此,始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终于杨坚建立的隋朝,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主要涉及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海王司马越。

公元301年(永康二年)赵王司马伦篡位,自立称帝。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得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帮,赵王司马伦被杀。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齐王司马冏掌握大权,主理朝政。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司马冏得知河间王司马颙欲联合长沙王司马乂讨伐自己,派兵突袭司马乂不成,结果遭司马乂反杀。长沙王司马乂开始独揽朝政,却引发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的不满,起兵攻打洛阳。晋惠帝司马衷下诏令司马乂,率兵迎战。双方激战数月,久攻不下,司马颙和司马颖只能命手下退兵。

诸葛亮留下的十三个预言个个灵验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详解三(2)

公元304年(永兴元年)东海王司马越,夜袭抓捕司马乂,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杀。此后,成都王司马颖被封为“皇太弟”左右朝政,因引发新一轮争斗后被废。公元305年(永兴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司马衷,欲下诏罢免东海王司马越,结果司马越兴兵讨伐。双方交战,伤亡惨重,司马越攻入长安。晋惠帝司马衷命人搜捕司马颖,范阳王司马虓将成都王司马颖囚禁,因司马虓暴毙,司马颖被缢身亡。

公元307年(光熙元年),晋惠帝司马衷驾崩,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下诏封河间王司马颙为司徒,召其回朝。司马颙不疑有他,回朝的路上被南阳王司马模派人杀死。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官至太傅,辅政晋怀帝,掌握大权。八王之乱最终落幕。八王之乱期间,氐、匈奴、鲜卑、羯、羌五大胡人部落建立政权,与西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五胡乱华”。经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西晋元气大伤。公元316年(建兴四年)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建兴五年)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此后,偏安南方,伺机北伐。公元404年(元兴三年),刘裕逐渐掌握东晋朝权,一路征伐。灭南燕,收青州。败卢循,收广州。破江陵,收成都。攻襄阳,平内乱。克长安,灭后秦。声望尽显,拥兵自重。

诸葛亮留下的十三个预言个个灵验 诸葛亮马前课预言详解三(3)

公元420年(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建国“宋”,是为宋武帝,史称“南朝宋”,东晋灭亡。开启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承自东晋,包括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北朝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公元581年(北周大定元年),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北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隋文帝登基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

下一期讲讲第四课“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马前课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马前课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