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动笔之前我曾想到了一个更贴切的可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名字的一句话,奈何我对自己太有信心,没有当场记录下来,以至于我再想命名时脑袋空空,不知上一刻的我是否处于癔症状态,只得另作他想,点睛之意恐不如意。

所有人心中永远的邓丽君(最是柔情多坚韧)(1)

《追忆你是我一生的情愫:我眼中的邓丽君》大概是我最近读的最为顺畅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用林煌坤的一句话形容就是“这本书值得您三分在看,七分在品,至于您若拍案叫绝,我则沧海一声偷笑”。虽然可能在读过之后有些人会说不尽其然,或是有文不对题之感,毕竟看名字的话会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邓丽君的传记类文章,但实则不然,与其说是在写邓丽君,不若说是在写一个时代,关于上个世纪一代歌后以及华语流行音乐更为贴切。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初相识,他透过水花看她在水中嬉戏,欢快的像个孩子,即使他已经带领了很多的名牌大亨,也见过不少歌坛演艺界的大腕,但还是被她“邻家妹妹”般的清澈和亲切感打动了。从此他开始了作为她工作上的经理人、生活中的大哥哥一职,和邓妈妈一起呵护着她在歌唱生涯中越走越远、越走越高。在佳人已逝的今天,可能仍有人在揣测曾经的他会否也有过动心,毕竟男女之间的情感界限总是那么的惹人遐想,让人无端端的被勾起一丝心痒,不可遏制只能遐思。然只要读了此书就会发现,可能是世道变了,人心也变得不如曾经的纯粹干净。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大概对她而言即使以后登极人生巅峰,成为万众瞩目与拥有十亿掌声的闪耀巨星,也不如当初和妈妈与小管在战火连天的越南献唱时的相依为命来得更开心洒脱。当炮火声擦过窗户呼啸而过时,他只手为她遮风挡雨,等待炮火停息之后,继续吃完桌上美食然后回到妈妈身边。在平时演出结束,她会跑到路边摊和他比吃担仔面,巾帼不让须眉;会为了吃不到美食而生气不理人,然后他主动示好,两人和好如初;会在他失恋失意时,同心共情,道出自己心中的幽幽情思。或许这些在别人眼中他们不是情侣胜似情侣,但是在他们彼此眼中,他俩不是兄妹胜似兄妹。

所有人心中永远的邓丽君(最是柔情多坚韧)(2)

阿管,丽君走的是时候……

再相见天人永隔,从此佳人只在梦中现,此生皆在回忆中。命运大概在她启程去往日本便已注定,功成名遂,情路坎坷。此后曾经陪伴在她身边的大哥哥分道扬镳,从此她的身边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紧紧跟随。人人都看到了她甩了五千块钱和钻戒便和郭孔丞果断分手,却看不到她“不想嫁,但日子不就是这样过吗?”的无奈妥协。

忙忙碌碌、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她早已年华逝去,但她渴望的是否已经拥有?还是从未拥有过呢?唏嘘长叹一声,芳华逝去,了无牵挂。作为一个巨星,在最璀璨、最光芒四射的时候陨落,也是一种美。不会有人看到她的落;不会有人用枯萎的面容去更新她在人们脑海中那甜美、迷人、清丽的记忆;不会再有人能够覆盖这只有“邓丽君”三个字才能配得上的“十亿个掌声”的称号……人们都仰望着这颗璀璨的巨星,闪耀在天空中,永远看不到她陨落的过程。她,高不可及。

生死是人生常态,有人出生,有人离开,都是自然的铁律。生的人,要受苦。死的人,是放下一切。你为什么又要哭呢?从此,有新星升起,也有巨星陨落,华语流行乐坛再无一个你,此声终成绝响,追忆你是我一生的情愫:我眼中的邓丽君,再无人可替。

《追忆你是我一生的情愫:我眼中的邓丽君》后半段还收录了邓丽君歌友会在传承丽君思想的路上所做出的种种公益善举,以及他们对君迷的定义,会长加林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这个时代清醒的一面,他们更加的包容,纳百川,汇众意,坚韧,温柔,就如邓丽君的歌声一样,充满着邓氏的独有温暖味道。人常说,有什么样的偶像,就会有什么样的粉丝,诚不欺我。

老年的老管说“喝茶,治得我的气盛,制得我的血气方刚。品茶体味到的感受,浅尝最为甘美,过度反而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啊”。品读邓丽君的一生,不也正如老管喝茶,过犹不及啊。

佳人虽已逝,芳华永不老。

所有人心中永远的邓丽君(最是柔情多坚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