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一网通办”改革的用户体验年。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创新打造智能化、定制化、互动式的水利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通过“三个一”举措,大力推进水利风景数字化建设,致力于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亮丽风景线走进千家万户,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调研

摸清水利风景数字化“一本账”

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对“一网通办”中水利公共服务现有功能进行梳理,并结合上海水利工作特点,与北京、江苏、浙江、广州等省市相关功能应用进行对比。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发展水利风景数字化可视化,是有条件、有成果、有需要的。首先,自然条件优越,上海市共有河湖47000多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和游客对水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其次,建设成果丰富,近二十年来河湖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目前我市拥有4个国家级风景区、220条(个)“美丽河湖”等水利建设成果。最后,业务发展需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河长制公示牌电子化、意见反馈线上化稳步推进。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整合资源,不仅能优化原有流程、提升业务效率,更可以使水利公共服务生态链得到进一步完善。

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美丽河湖建设(幸福河湖风景靓)(1)

技术赋能

实现水利风景可视化“一盘棋”

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参考市民常用的成熟商用APP,开创性提出水利公共服务可视化方案,细化技术需求,稳步推进方案落地。一是构建水利风景亮点数据库,梳理汇总各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年度美丽河湖、河湖治理优秀案例等亲水景观的图文介绍及参观预约渠道,收集各区河湖亲水点信息及水利便民设施分布情况,形成水利风景资料库。二是严格把控模块质量,强调数据及时性和准确度,复核坐标水系重合度及河长制公示牌信息,并预留定期维护入口。统筹素材清晰度与模块加载速度,提前部署安全层面规则设定,创造用户放心舒适的使用环境。三是科学选择上线平台,从用户实际使用情景出发,聚焦“我要去”的功能需求,集中力量开发随申办APP端口,作为第一阶段内测渠道,测试完善后逐步上线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同时,合理调用同设备其他应用,实现随点随转、导航即达。

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美丽河湖建设(幸福河湖风景靓)(2)

拓展功能

绘制幸福河湖蓝色风景“一幅图”

明确“蓝色地图” “河湖点评”的业务建设目标,围绕“幸福河湖”主题推出三大核心板块,包括两个查询展示类功能和一个互动办理类功能。以“上海河长”模块为技术基础,在河湖水系底图上,新增水利文化场馆及亲水点设施展示渠道,一键可知距离最近的点位信息,点击可跳转目的地实用攻略,绘制上海市“蓝色风景一幅图”。

“蓝色打卡地”是对上海市水文化场馆资源的集中展示,第一批精选12个区15处水利相关文化场馆,争做“网红潜力股”;“蓝色亲水点”提供上海市近年精品河湖亲水点位的便民导航,第一批精选15个区156处精品河湖亲水点位,寻找“身边水利风景区”;“蓝色倾听者”愿做市民身边的河湖朋友,40000余个电子版河长制公示牌全面上线,鼓励市民留言分享自己的“河湖故事”。

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美丽河湖建设(幸福河湖风景靓)(3)

展望未来,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风景数字化工作:一是做好数据定期维护,每年更新一批各区水利文化景点与亲水点点位;二是加强日常数据收集反馈,根据关键节点数据,整理总结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优化市民操作体验;三是探索互动新玩法,在“世界水日”等特定时间点,将尝试增设“蓝色地图寻宝”“蓝色故事评选”等专题活动。

水利事务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