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考试反拨效应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彭康洲 胡仁芬 平盈盈
摘要:本文从考试反拨效应视角探讨高中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在大一新生中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随机访谈了10名新生,以了解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识。结果显示: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本研究建议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创设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加强语言测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把握高考改革的趋势,调整现有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整合。
关键词:反拨效应;学习动机;英语教学;英语学习;英语测试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对英语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课标(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怡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育部,2001:1)。十多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多端,外语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无论是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都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和高中生充分理解和发挥高中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内涵,着力提升教学和学习质量。
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一直以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和考试相关。《课标》研制工作组(2002:8-9)曾经提到1999年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知识,轻能力。二是高考外语科目重心逐渐转向语言能力,加强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统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专家学者探讨了课程改革的宏观层面,如理念和目标(龚亚夫,2009;2010),微观的教学方法和测评等问题(葛炳芳,2012)以及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葛炳芳,2008;辜向东 等,2011)。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来看,葛炳芳(2008)采用听课、教师座谈、学生座谈、学生问卷的形式,发现教师还在相当程度上过于重视知识的落实,课堂活动的组织还是以“考点”为重点;72.3%的学生认为教师们上课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气氛不理想。辜向东等(2011)对985大学英语专业的本科新生发放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课外做模拟题的时间较多,对课外阅读和听力的投入时间较少。以上这些问题似乎暴露出考试的负面影响,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Cheng,2005)。
考试改革能否带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 Qi(2004:188)对我国高考英语改革的反拨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高考改革来推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效果不甚明显,因为“高中教师仍然过分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所教的语言技能仍然局限于高考中所考查的技能”。Q(i 2004:188)还指出这些教学现象似乎是国际教育界的通病,并认为为了达成考试的积极反拨效应,推动高中英语教育的良性发展,研究者需要关注其他因素,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以及考试命题工作者和考试使用者的良好沟通等因素。本研究在反拨效应理论指导下来探讨高中英语教育现状,旨在了解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外语学习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反拨效应指考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换言之,该理论认为考试能够且应该引导教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被称之为“测量驱动的教学”(Cheng & Curtis,2004:4)。笔者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考试对教学的影响或许能够为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具体而言,高中生如何看待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高中生如何看待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高中生认为他们的高中教师如何教英语?高中生如何学习英语?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在多大程度上和考试关联?本文将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高中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的方法、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心得四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和中学英语教育现状两大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高中的学科、高中的类型、区域、英语水平的自评等。中学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项目主要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并借鉴现有文献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师范大学1000名大学新生。这些学生刚刚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高中英语教育有清晰的认识。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5份,其中,男生194人,女生561人;文科360人,理科395人。由于调查对象的其他信息不完整,本次研究没有进行分类统计。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是在新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的某个周末进行。本次调查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5份,回收率75.5%。数据录入EXCEL表,并对调查内容逐一归类、提炼。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主要围绕不同性别和学科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高中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的方法、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心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语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帮助
整体而言,多数高中生认为学习英语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促进作用。68.34%的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对其他学科有帮助,31.66%的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对其他学科没有帮助。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3.1.1)。
从表3.1.1 可以发现,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联系的认识符合《课标(实验稿)》对于课程性质的界定。首先,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是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了解国外先进知识的渠道。难能可贵的是,部分高中生认为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学习西方人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了解其思想观点和理念。例如,一名高中生(编号w77,女生,文科,重点中学,英语自我评估良好)指出“学习英语灵活开放的心态和对西方文化、学习方式的了解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其次,部分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可以增强记忆力,锻炼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生对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的整体认识符合《课标(实验稿)》对于英语课程的要求,部分地实现了《课标(实验稿)》规定界定的基本理念,如“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育部, 2001:2)。以上结果也表明了大部分教师能够“在活动中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教育部,2001:29)。
为什么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和其他学科没有联系,英语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没有帮助呢?我们按照学生英语能力自评的等级进行划分,了解不同英语自评能力的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重要性的看法(见表3.1.2)。从表3.1.2可以看出,英语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认识。英语水平越低的高中生,越有可能认为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之间不存在积极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按照《课标(实验稿)》的要求,“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教育部,2001:29),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学习和其他学科联系的认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尽相同,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的诸多好处。
(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整体而言,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比较复杂,虽然升学、考试等外部驱动因素更多一些。如果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那么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以外在动机为主(表3.2.1),这些动机包括:考试、升学、课程学习、毕业和就业,以考试动机为主。当然,也有内在动机,主要包括:交流沟通、自身素质提升、学习外国文化、兴趣娱乐和传播中国文化,以交流沟通动机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提升自身素质,服务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这一认识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例如,一学生(编号w40,女生,文科,重点中学,英语自评为中等)指出,学习英语可以“拥有良好的翻译能力,中英文自由切换无障碍,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体来看,外在动机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这一发现和已有的研究吻合(张志峰,2011)。从以上结果来看,高中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纯受到考试的影响,按照武和平(2001:120)的说法,这些动机“既有社会性的一面,也有个体性的一面”。高中生学习外语的动机除了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国家需求联系在一起。
为此,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为何学习英语。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不尽相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
(三)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从研究结果来看,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主要集中于语言知识和备考策略方面的讲解上。这些方法大致可以提炼为几个常见的动词:讲、背、做、读、听、记、教、看、刷、分析。从这些关键词来看,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很少有符合当代英语教育理念的做法。不仅如此,这些教学实践多停留于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操练,忽视了教学中的互动性、语篇的完整性,忽视了语境、文化对于文本理解的作用。虽然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于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但是高中英语教学并没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位学生(编号 P41,女生,文科,普通中学,英语自评为优秀)写道,“背知识点,背单词,背课文。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做法,但只限于高考,对英语的学习只停留在语法表面,没有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背景知识,文化常识,学生只会做题,语言不是交流工具而成为考试工具。”也有个别学生(编号w25,女生,文科,重点高中,英语自评为优秀)回忆道,“小组活动时,教师讲整体要求,再分组学习,再整体讲重点。”在学生的回忆中,偶尔提到了情景教学法,而其他方法似乎还没有被想到。
从以上分析来看,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似乎深受现有考试方法的影响。现有的这些教学方法似乎难以实现《课标(实验稿)》规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但是却能服务于现有的考试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教师应该按照《课标(实验稿)》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需要加强英语测试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操作,探讨《课标(实验稿)》目标实现的多种考试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考试命题人员应该加强考试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加强和一线教师的沟通,努力开发新的题型。
(四)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多样,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影响。从表3.4.1 来看,高中生最重视的英语技能是听力,阅读其次,而写作和口语能力几乎被忽视。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受到目前高考英语考试技能分布的影响。同时,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以背诵、记忆和刷题为主。值得重视的是,有21名学生写道自己没有任何学习方法。有什么样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或许反映了当前高中教育的现状。一位学生(编号w37,女生,文科,普通高中,英语自评为中等)写道,“平时尽量多积累词汇,听英语歌曲,偶尔也通过朗读来练习语音,但是对听力的联系不足,停留在课堂上听。遇到生词或者问题,就通过问教师,翻字典或者查阅资料,尽快地解决,不留问题在心中,避免越积越多。”高中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方法适应了现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方法反映考试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
我们应该看到,高中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方法需要做出调整。首先,加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改革的听说考试。目前,高中生的一些做法可以继续保持,如听新闻、小说,看美剧、看电影,读英语原著、期刊文章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英语学习方法的探索,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本文从考试反拨效应视角下调查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具体而言,本研究想了解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对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英语学习目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本研究发现多数高中生认为英语学习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最终目的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以外部动机驱动为主,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内在动机倾向;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似乎深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和所谓的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多关注高考所考技能和知识,忽视了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整体而言,目前的考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高中生的学习方法。
为了贯彻《课标》的基本理念,实现其教学目标,我们认为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学习和考试方法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教学来讲,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创设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加强语言测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把握高考改革的趋势,调整现有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整合。对于学习来讲,高中生应该加强语言技能的全方位训练,加强真实英语材料的输入。对英语考试来讲,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思考:(1)从思维层次来看,既要考查低级思维技能(识别、理解、应用),更要重视对高级思维技能(分析、评价、创造)的考核;(2)从语言知识来看,既要考核语言层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的知识,更要考核语用层面(语言功能和社会文化能力)的知识;(3)从作答形式来看,既要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更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写作;(4)从评分形式来看,既要注重客观选择,更要注重主观判断;(5)从服务功能来看,既要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更要体现英语学习的思想性;(6)从语言技能来看,既要采用单一语言技能考核,更要注重语言技能的整合;(7)从考试内容来看,既要注重单纯语言形式的考核,更要融入学科内容的知识。以上教学、学习和考试改革的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于语言功能的看法,即 Halliday(1981)在谈论语言和教育的关系时指出,我们到底在是在学语言,通过语言来学习,还是学关于语言的东西。换言之,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教语言知识或者语言技能或者语言规则,还要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终生受益的东西。外语考试中,我们不仅仅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或者语言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在考试中创设一种新的情景,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Cheng, L. Changing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Language Testing: A Washback Stud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Cheng, L. & Curtis, A. Washback or backwash: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tes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A]. In Cheng, L., Watanabe, Y. & Curtis, A. (eds.),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3]Halliday, M. A. K. Three aspects of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A]. In Goodman, Y., Hausser, M. & Strickland, D. (eds.),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Development: Impact on Schools. Proceedings from the 1979 and 1980 IMPACT Conferences [C]. Urbana: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1.
[4] Qi, L. Has a high -stakes test produced the intended changes? [A]In Cheng, L., Watanabe, Y. & Curtis, A. (eds.),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5]葛炳芳.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
[6]辜向东,张正川,肖巍. 课改进程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探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1(2).
[7]龚亚夫. 重新思考英语教学的理念[J]. 中国外语,2009(6).
[8]龚亚夫. 重构基础教育英语教育目标[J]. 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9]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研制工作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J]. 基础外语教学研究,2002(11).
[11]张志峰.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 江苏教育研究,2011(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Peng Kangzhou Hu Renfen Ping Yingy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and proposed solutions based on washback theory. The survey included freshman’s idea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ultimate goals of English learning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About 1,000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open- ended questions, and 10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individu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ajority of students saw the connec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ir goals of English learning were driven mainly by exterior motivation, namely, cracking the exams and furthering study. In their after-school activities, they mainly focused on micro-skills of English learning,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testing points. They recalled that their teachers organized classes with reference to exams,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language forms, like words, grammar, and reading skills. Thus, this paper naturally concluded that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were to a large extent influenced by high-stakes test.
Key words: washback effect;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tes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