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恶作剧很常见,被恶作剧的人会在胸前惊慌失措!在中医看来,它很可能是心气虚证的表现,心气虚证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疾病。
每个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气虚证,每个人都有害怕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气不足。
心气虚,说白了就是心脏以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心气虚的人常常会气短、自汗、胸闷、胸痛、面色苍白、身体没有力气。
心气虚的病因一般有三:后天失养、劳则气耗、久病不复。
后天失养
生活中吃得不好,或者吃东西不全,身体营养不充分,结果导致心气不足,鼓动没有力量。大家看年轻人的皮肤,又光滑又充盈,而老年人的皮肤则皱巴巴的,为什么?就是气不足了。这就跟气球差不多,气球没有吹起来的时候,就是皱巴巴的。如果吹起来了,那就又光润又好看了。
劳则气耗
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就是当牲口的命,结果由于过度劳累而伤心耗气。这在女性当中最为常见,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务,还要操心孩子,造成了心气虚。
久病不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一直有病。病得时间长了,心气儿自然会受到损害,这也很容易缩短寿命,所以更要赶紧想办法治一治了。
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则靠阳气的推动,即“气为血帅”的意思。阳气都代表功能,阴血代表有形物质。当阳气不足的时候,阴血便无法正常运行(此时阴血也有损耗,只是阳气虚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已),因此心中感到空虚悸动。原本气虚,必有气短促、体倦乏力。
劳累后气血需要量比安静时为多,供需不符,故症状加重。汗为心液,阳气虚弱、疏理不固、则不能敛汗,津随阳泄于外,轻者自汗,重者大汗淋漓;阳气虚弱不能充分鼓动血液上荣于面,故面色白,阳气虚弱严重的时候则面色苍白(青而兼白)。更严重时刻发生心力衰竭,口唇变为青紫(因缺氧而发绀)。
心气不足是“心气不足”,这是中医学中的疾病。它是心气虚证、功能障碍、血液循环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主要症状为心悸、呼吸急促(活动时加重)、胸闷、自汗、脉搏或节律弱、发热。它更常见于一些虚弱、贫血、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的人
心气虚属于气虚里面的一种,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元气所导致的。
常见的症状有:浑身无力、四肢乏力、心悸、面无血色、畏寒等。如不及时调理身体,则会出现更大的危害,如盗汗、胸闷气短、脱发、肥胖等,严重危害到机体的健康。
1、盗汗
出现心气虚一段时间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晚上睡觉时会出现盗汗。在盗汗的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情况,对人体的神经有较大的损伤。出现此种症状,长期不调理则会使神经变得衰弱,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2、胸闷气短
出现心气虚之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胸闷气短可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这种情况可以服用药物调理,但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擅自服用药物。日常也可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可缓解胸闷气短引发的不适。
3、脱发
在患病之前,患者的头发都是又黑又浓密的。但患病后的头发变得稀疏,每天都在脱发。这是气虚导致肾功能出现问题所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调理好身体,多吃黑芝麻等食物,防止身体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4、肥胖
气虚会使患者变得异常肥胖。尽管每天摄入的食物很少,食物的热量很低,可体重依然会上升。即使患者积极去健身房减肥,可效果很差,身体一吃东西就变胖。
因心气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故当代中医对心气虚类疾病的治疗较重视补益心气和活血化瘀。选择中药时要注意心气及元气、宗气、营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证地进行调补。在此基础下,患者可以服用复脉汤、茯苓甘草汤、补心汤来进行调治。
中药对于对于心气虚疾病的治疗较重视主血和藏神功能,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或益气活血药物的同时,还应注重养心血、养心阴、安心神。中医认为在人的心脏中,心气、心血、心阴、心阳、心神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治疗心气虚应使用能融益心气、养心阴、活心血、温心阳、安心神、宽胸化痰的药物,具体药汤如下。
1、复脉汤
复脉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组成。方中炙甘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合人参补养心肺之气,又配生地黄滋心阴,养心血,阿胶、麦冬、胡麻甘润养血,桂枝和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助脉气接续。此方在煎煮时可加清酒,能助诸药温通血脉之力,数药相伍,使营卫调和,心血足且心脉通,心气得补而不滞,从而取得定心复脉之功。此方适用于营血不足所致的心气虚患者。
2、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主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方由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四味组成。方中茯苓利小便,桂枝温通心阳通血脉,又合生姜辛温发汗,而炙甘草补益心脾,补土又可以制水,故全方共奏温阳利水之功。此方宜作为脾阳虚衰、水邪凌心致心气虚患者的基础方。
3、补心汤
补心汤材料包括党参、熟地黄、紫苑、桑白皮,肉桂、炙甘草、五味子、茯苓、黄芪、酸枣仁。全方以补益心肺为主,该方可作为心肺阳虚导治心气虚患者的基础方。
运用以上中药方治疗心气虚。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气虚患者,需要辨证论治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