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表演门票(国乐观念剧伎乐)(1)

国乐表演门票(国乐观念剧伎乐)(2)

大型国乐观念剧《伎乐·24》排练现场

新闻背景

永陵,中国五代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1942年发掘。除了出土的“玉大带”等文物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外,地宫棺床四周浮雕的二十四伎乐,同样让人叹为观止。栩栩如生的石刻生动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宫廷乐舞的演奏场景,这也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音乐史上具有极高地位。

唐时成都的音乐究竟有多繁荣?

以前还只能从石刻以及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等诗作中想象。

如今,在永陵落成1100周年、考古发掘75周年之际,成都永陵博物馆以观念剧的形式,将“二十四伎乐”以更新、更活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国乐表演门票(国乐观念剧伎乐)(3)

历时近两年时间,成都永陵博物馆精美绝伦的二十四伎乐即将在舞台上“复活”!成都商报记者从永陵博物馆获悉,以成都永陵音乐舞蹈石刻“二十四伎乐”为蓝本创编的大型国乐观念剧《伎乐·24》,本周五(4月13日)晚将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对公众首演。这是国内文博界第一次运用观念剧的形式演绎石刻文物,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将为观众开启一场关于找寻“二十四伎乐”音乐价值真谛的旅途。昨天下午,记者在省歌舞剧院现场观看了《伎乐·24》的排练,对其中的国乐之美、舞美编排之美和复原失传古乐器的艰辛印象深刻。

锦城丝管

“二十四伎乐”表演的

竟是盛唐名曲《霓裳羽衣舞》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曾为成都尹崔光远部将花敬定写下一首名叫《赠花卿》的诗作:“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七绝,被宋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之水调,标为“入破”。

据考证,“二十四伎乐”表演的正是中国盛唐著名宫廷大曲《霓裳羽衣舞》入破时,音乐与舞蹈开始的那一动人瞬间。唐宋时代,入破是大曲音乐的一个专用术语。大曲又称法曲,一种源自西域,带有浓厚胡风的大型歌舞曲目。王国维著有《宋大曲考》,指出大曲对宋词音乐之重大影响,许多宋词词牌即直接摘自大曲词调,可考者近三十调,如《梁州令》出于大曲《凉州》,《伊州令》出于大曲《伊州》,《水调歌头》出于大曲《新水调》,《齐天乐》出于大曲《齐天乐》,《法曲献仙音》、《法曲第二》、《霓裳中序第一》出于法曲《霓裳羽衣舞》等。

国乐表演门票(国乐观念剧伎乐)(4)

大曲每套计有十余遍,分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而所谓入破,就是入破段之第一遍。白居易在《卧听法曲霓裳》中写到:“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按照宋祈、欧阳修等在《新唐书》(五行志)中的解释:至其曲遍繁声,皆谓之“入破”,破者,盖破碎云。结合杜甫诗中所描述的音乐感受,可以推测入破的曲调,当是节奏明快且声调高亢的乐曲。阿英《艺术家的故事》中描述:繁声入破,如万弩之齐发,如急雨之骤至,若有千万手同击者。吴熊和《唐宋词通论》中也认为:中序多慢拍,入破以后则节奏加快,转为快拍。可知大曲的演进是由慢到快,由抒情到激烈,由歌唱到舞蹈,气氛越来越紧张。宋辽时代广泛流传的《伊州曲》就是如此:前五叠为歌,后五叠为入破。前五遍为慢歌,自第六遍才开始舞蹈。入破又名“彻”,张先《减字木兰辞》中就有“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的描述。

原标题:永陵二十四伎乐 即将“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本周五蓉城首演

完整复原

“二十四伎乐”图中的所有乐器

齐齐亮相

据介绍,本出观念剧不以传统逻辑叙事展开剧情,而以观念性寓意串联整体。《伎乐·24》从一位现代女子为让遗失千年的前蜀古韵再次奏响切入,用古老的音乐和抽象的现代舞交融,复活出“二十四伎乐”之华美。永陵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出几乎完整复原了“二十四伎乐”图中的所有乐器。在演出的11首曲目中,文物图中的古箜篌、毛员鼓、答腊鼓、羯鼓、琵琶等乐器均有呈现,尤其一曲《蜀宫乐舞》古曲合奏,“二十四伎乐”的全部乐器将集体亮相。

沈正国,曾是上海民族乐器厂的技术总监,十年前成立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此番担纲《伎乐·24》国乐观念剧里乐器复原的工作。他为江阴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机构等复原或修复了很多古乐器。2016年,主创团队找到沈正国,希望他来主持这次任务艰巨的复原工作。他参照日本正仓院(迄今保留最全面、最丰富、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宝库,位于奈良东大寺)收藏的唐朝文物精品,严格根据其尺寸、形制,复原了部分乐器。包括一些弹拨乐器的丝弦,也都从日本购置。在乐器的雕花处理上,找到目前国内顶尖的艺术家和匠人进行制作,力图达到唐乐器的精美高雅。

据悉,为了复原古乐器的厚重与古朴,主创团队选用了恢复古乐器音色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复原工作,还特意复原了唐乐器中的三种绝版乐器:唐尺八、五弦琵琶和阮咸,这都是源于正仓院的收藏参照。这三样乐器并没有出现在“二十四伎乐”中。

作品亮点

不但让文物活起来

还让文物唱起了歌

从目前的排练和设计来看,本次演出的服装、舞美等也以史料为基础进行了高度还原。演出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现代舞蹈团以及天籁筝乐团等联合担任。作品跨界创新:第一次国乐与现代舞的跨界,第一次运用观念剧形式呈现国乐,第一次以舞台艺术展现古蜀音乐文物。

作品展现了前蜀成都的繁华盛景:成都虽地处西南腹地,却是中国古老丝绸文化的源头,也是连结南北丝路的核心区域,成都从来就不是一座封闭的城市,而是一座与世界息息相通的开放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国乐观念剧突破国乐传统呈现方式,现代舞和音乐都是国际文化交流不需翻译的艺术形式,都具备直达人心的强大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还特别呈现了“音乐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的曼妙。据导演组透露,演出将全面调动舞台表现形式:国乐、国画、国绣、国服、诗词、书法,跨界融合,呈现细节华美、意境空灵的东方美学,表达“乐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舞,舞中有道”的中国艺术神韵。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