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仲景的生平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他跟从同郡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钻研,使他成为一位出色的临证医学家。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那时候,统治阶级为了挽救他们的垂死命运,纠合地方反动武装,对农民起义进行了疯狂的镇压,疫病广泛流行给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张仲景, 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疫病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

张仲景对当时统治阶级不关心人民疾苦,不重视医学,只知迷信巫祝的现象是十分反感的。他同时也抨击那些因循守旧的医家。从《伤寒杂病论》序看,张氏宗族二百余口,自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在疾病流行中死亡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病死去的占十分之七,所有这些都促使他去更加勤奋地学习和总结前人的医疗成就,他参考《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当代医家以及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可见张仲景的著作是和汉以前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分不开的,是继《内经》之后,对两汉以来临证经验的又一次总结。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正是对他这一成就很好的概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不仅一直指导着我国医家的临证治疗,而且从唐宋以来,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我国,流传到不少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武器之一。

东汉末年张仲景怎样应对瘟疫(战国到三国时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