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规划建议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新任务、新举措,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新期待。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1)

与以往历次五年规划建议文件相比,这次“十四五”规划建议关于民生社会领域的内容最多。“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12个方面重大任务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这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也最大,这成为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过去讲民生质量,现在谈的是人民生活品质,品质比质量有更深的含义,它的内涵和外延都要丰富得多,品质除了要解决生活保障问题,还要解决生活条件,还要让人过得比较舒适,还要有多种参与的机会,它其实涵盖人精神层面很多的东西。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辛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其实已经让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发展领域的物质成果转变到了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层面了,这些层面真正地实现靠什么?靠通过社会建设来一步一步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4)

这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这部分包括七个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内容,分别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每一块内容里都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部署和新举措,政策含金量超过以往历次规划建议。

社会保障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例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等。专家指出,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统一”也是一个新亮点。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公平统一”确实是五中全会最先提出来的,这四个字含义深刻,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是不是好的制度,最核心的指标就是看它有没有促成公平,有没有缩小不公平,但是公平的前提是什么?必须是统一,如果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各个地方不统一,一定是它的权益不一样,在这方面,“十三五”开始朝这方面迈进,预定在“十四五”期间一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老一小”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这次规划建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等一系列惠及“一老一小”的民生保障新举措,还首次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6)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并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专家指出,更加重视就业质量,这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个突出亮点。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7)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辛向阳提供的就业不仅是数量问题,更关键是能够提供质量,就是在就业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工作相对来讲比较体面,体面当然体现在薪酬上相对高一些,也能够满足一般生活需要,而且收入还能够持续增长。

通过就业,劳动者获得收入报酬。“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目标直指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8)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云飞:从实践现代化的一般经验来看,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提高之后,必然是富的和很穷的比例要缩小,这样的话,社会形成纺锤形的结构之后,社会就会进入到稳定的状态当中,具有长治久安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从我们学界来讲,希望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4亿到8亿,这增加的4亿从哪里来?当然从低收入群体中来,也就是说如何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上升到中等收入家庭,围绕着这个目标,要通过劳动报酬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税收杠杆的调整以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方式,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了,走向共同富裕就前进了一大步。

除了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力,“十四五”规划建议还对缩小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例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市,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9)

缩小发展差距,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仅是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还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更优美的环境。这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云飞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构成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求温饱已经转向了求环保。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这就意味着要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更高的战略地位。

这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引入注目的关键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民生10件实事解读(焦点访谈十四五)(10)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辛鸣:如果说过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还需要为消除贫困下功夫,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硬任务去打的话,那么,从“十四五”开始,可以很骄傲地讲,摆脱贫困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需要开始共同富裕了。今天,中国社会总算有资格把共同富裕从愿景开始变成现实,从“十四五”开始,要起好步,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向共同富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换一个角度看,民生社会领域的发展,同样能促进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制片人丨郭峰 黄洁

编辑丨瞿贵祥

摄像丨席鸣 阮红宇

责编丨刘小萍 王琦冰

剪辑丨张文庆

(编辑 陈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