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为寻找初心,隐居深山之中;不畏辛苦,二十年坚持,创作出惊世之作。这句话用来形容来自贵州的艺术家宋培伦再好不过了。

他的前半生,闯荡艺术界,荣获名与利。年过半百之际,他对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毅然决定放下现在的一切,重新开始对艺术的雕琢,一晃就是二十年。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

二十年间,为了新的艺术梦想,宋培伦之前积累的财富都已消耗殆尽,本以为已经一无所有,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新艺术作品夜郎谷大受认可,其价值评估约亿万人民币,他也因此成为了拥有亿万财产的富翁。

夜郎国与夜郎谷

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而成语的典故,则是来自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家,夜郎国。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曾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2)

夜郎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在公元112年前的西汉,汉武帝派使者探索疆域时,使者曾到达了位于汉朝西南的滇国,滇国的国王曾问使者:“汉朝大还是滇国?”

之后使者到达了夜郎国的区域,夜郎王也问使者“夜郎国大还是汉朝大?”

这便是夜郎自大的故事,多用来形容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而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一个存在了大约300年的小国,由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创立,大致起源于战国时期,灭于西汉时期。

关于夜郎国的文献记载很少,其地理位置大致是在今贵州的西部区域。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3)

1993年,在艺术领域已颇有造诣的宋培伦偶然接触到了夜郎文化,并且还到遵义高坪镇,去探索夜郎皇宫的遗址。

他发现,这个存在数百年,在历史上记载极少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现在大多数人们对夜郎国的了解,也仅仅止于“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底蕴,了解得很少。

他很想将夜郎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历史记载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4)

随后几年宋培伦收集更多关于夜郎国的资料,最后选定了贵阳市花溪区与贵安新区交界的一处深谷,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区域,但周边充斥着关于夜郎国的奇闻异事。

后来该山谷被命名为夜郎谷,不单单是因为它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夜郎文化,还因为在山谷对面的斗篷山,相传曾经是夜郎王后继金竹司的住所,在山上还有古夜郎国流传下来的建筑遗址。

夜郎谷的建设,从1997年开始,到2017年夜郎谷建成重新,历经二十余年,从一个小山谷,到如今碑石耸立,是一个各种艺术气息交织的艺术胜地。

这之中,宋培伦功不可没,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又是怎样完成了这壮丽的工程的呢?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5)

匠人宋培伦

1940年的2月,宋培伦出生在贵州省的湄潭县。小时候的宋培伦便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天赋,在别家小孩子玩耍的时候,他已经在观察花草树木的外形纹理,并试图将它们画出来。

宋培伦的父母一度担心宋培伦是不是有其他问题,这个孩子的表现,与其他同龄人太不相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他只是喜欢画画,并没有任何身体上的异常。

宋培伦的父母很开明,孩子喜欢画画,他们就尽全力去培养。给宋培伦买画笔和画纸供他练习,甚至寻找专业的培训老师来引导宋培伦学习绘画,宋培伦也很努力地学习且成长着。

自1957年起,宋培伦的绘画水平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并且开始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可谓是少年成名。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6)

随后的日子,宋培伦没有被各种名利干扰,慢慢地积累着自己的底蕴,等待着爆发的那天。

1984年,宋培伦的漫画作品《也是足球》问世了,该漫画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斩获了当年的中国漫画足球比赛的金章奖。

厚积薄发,一战成名,在之后的日子,宋培伦的人生仿佛开挂了一般,各种作品层出不穷。

1985年,宋培伦创作的《木质烫刻工艺发明》在木雕工艺方式上提出新的雕刻概念——烫刻工艺。

该工艺在仿古雕刻上有明显效果,得到雕刻界极大的认可,成功被认证为中国国家专利。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7)

同年,宋培伦和他人合伙,创办了贵州第一个雕塑工作室—贵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工作室,他的合伙人后来也都成为了国内知名雕塑家。

1986年,宋培伦的作品《面具·脸谱》,荣获第6届布拉格国际舞美展中的“传统与现代舞台美术结合创新奖”奖项。

1987年到1992年,是宋培伦的各种美术作品大成的一个时期,他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个人美术作品展,收获了众多荣誉。

他的诸多美术作品也被各美术馆争相收藏,其中在中国美术馆有4件宋培伦的作品,而在北京国际艺苑中,有20件宋培伦的木雕面具作品。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8)

1993年,机缘巧合之下,宋培伦前往美国,参加佛罗里达州的锦绣中华建设活动。

在这趟美国之旅之中,他在美国的南达科塔州,见到了著名的雕刻艺术疯马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宋培伦内心渐渐开始酝酿一个想法。

在宋培伦的家乡贵州,一直有着关于夜郎国的传说。宋培伦想着,他是不是也能结合着夜郎国的传闻,创作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

二十年隐世

1997年,宋培伦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辞掉了工作,放下了画笔,开始去塑造夜郎文化艺术作品。这时的宋培伦已经年近花甲了。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9)

宋培伦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一处深山老林,他通过租赁或者购买的方式,包下了花溪区一片大约300亩的山谷,开始夜郎文化艺术的创作。

他也曾想包下山谷对面的斗篷山,但资金有限,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这片荒芜的山谷。

之后的日子,宋培伦开始频繁出入这片山谷,开始了近二十年的隐居生活。虽然宋培伦的家距离这片山谷也就十多公里,但从家到山谷的路上,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宋培伦的孩子宋宇曾说:

夜郎谷建设的初期,困难是无法想象的,除了运气好能搭上一段顺风车,其他时间都得步行前往,我的父亲五十多岁了,但自小在农村长大,身体素质很好,每天步行5个多小时也不觉得累,有时候还会自得其乐的采集路边的野菜。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0)

宋培伦选择的这片山谷,有着特殊的地貌结构,这里的山石都是天然的材料,为宋培伦节省了不少心力。因为山谷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宋培伦找的工匠多数都是山谷附近的居民。

整个山谷的建造,没有任何图纸和文案,都是宋培伦根据自己的理解,当地的传闻,再加上村民的口述来创作的。

宋培伦曾说:村民们可能不识字,但不代表他们的艺术水平低,有时候他们的想法,才是最符合自然美的。

比如有的石块,村民觉得它看起来像一个人,他们就给这块石头加上眼睛或者鼻子。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1)

有的石头高达十多米,本身就很有特色,他们在不破坏整体的情况下,仅对局部区域做简单的修正,最后就成了一件颇具自然特色的艺术品。

2000年,夜郎谷已初具雏形,一些工人为了节省脚力,在周边搭了一些石屋居住,宋培伦也住了进去。

石屋里没有电,饮用的水也是河水,如此艰苦的环境没有让宋培伦烦恼,他很享受创作的整个过程。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2)

到了冬季,河水枯竭,宋培伦的夫人就找人运水过去。后来她更是辞掉工作,跟宋培伦一起投入到夜郎谷的创作中去,此时他们的孩子宋宇才刚上大学。

宋宇曾说:夜郎谷的建设,几乎已经成了整个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了。

夜郎谷的建材,除了各种石料,还用到了许多废弃物品。比如村民家中残破的菜坛子,工地上丢弃的木板等。

宋培伦说过,他要做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艺术,更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他因此也被称为“生态环境艺术家”。

夜郎谷的建设,一年需要花费几十万的费用,此时已经建了三年之久,宋培伦之前积累的资金几乎消耗殆尽。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3)

为了能够持续进行建设,也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宋培伦注册了“贵阳花溪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并注册了营业执照,开始收门票接待游客观光夜郎谷。

这时夜郎谷才刚刚成型,参观的人并不多,但门票收入也基本能够维持夜郎谷的建设和维护。

之后的数年,宋培伦和工匠村民们撬动巨石,堆砌砖块,一件件艺术品在他们手中诞生,夜郎谷周边的村民也都慢慢成了艺术的工匠。

2011年,因山谷周边修建大学城,阻断了前往夜郎谷的路,夜郎谷的观光业务被迫中断。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4)

没有了收入来源,夜郎谷的建设面临停顿,宋培伦决定借钱维持夜郎谷的建设,就这样到了2016年,宋培伦为了夜郎谷的建设和维护已借了将近300万。

2016年,夜郎谷重新开放,此时的夜郎谷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夜郎谷内的作品以脸谱面具和各种图腾柱为主,图腾柱上面的图案看着像是一张又一张的傩面具。

这个灵感来自宋培伦小时候,那个时候他常常会看到大人们带着傩面具跳传统舞蹈。夜郎谷的再次开放受到诸多关注,相关媒体的报道更是让这个小山谷大火起来。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5)

小山谷的名声更是传到了国外,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更是专门拍摄了一段夜郎谷的视频。

到了2017年,夜郎谷一年的门票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夜郎谷的门票价格是20元)。

人们从各地过来,瞻仰这现代艺术和古代历史结合,又经过20年时光的孕育,诞生出来的奇迹之作。

艺术的价值

在夜郎谷成名之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夜郎谷的艺术性得到肯定,也有人开始去评估夜郎谷的价值,最后竟然得出夜郎谷价值上亿的结论。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6)

这个结论并非无稽之谈,抛开其他的不讲,夜郎谷仅2019年一年的门票收入,就达到了700万元,这还是宋老几乎没有怎么运营的情况下出现的。

但实际上,艺术的价值,是无法用价钱来估量的。

在夜郎谷爆红之后,有无数人想要进行投资,提供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资金

但这些都被宋老一一拒绝,当初决定开放夜郎谷收费参观,也仅仅是为了能够维持夜郎谷的建设和日常保护,他从未想过凭借夜郎谷来争取金钱。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7)

至于名声,早在20年前,宋培伦的艺术造诣,就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现在的他追求的是纯粹的艺术,不想这份艺术因为商业的加入而变质。

夜郎谷的建设依旧在继续,起初的300多亩地,现在也只有100多亩了。

可能是宋老记错了数字,也可能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扩张的原因,夜郎谷的周边,已不见各种植被,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现代化的建筑。

2020年,宋培伦又一次做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举动,他决定把夜郎谷无偿捐赠给旁边的贵州财经大学。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8)

捐赠的初衷,是宋培伦想要把夜郎谷保存下来。

他说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已没有过多的的精力来管理夜郎谷了,他想要夜郎谷能够保存下来,切实地在社会上留下痕迹。将夜郎谷捐赠给贵州财经大学,是对夜郎谷的一种保护。

未来宋培伦没有余力照料夜郎谷的时候,夜郎谷还可以作为财大的一个艺术研究基地,得到人们的保护,从而实现夜郎谷的可持续发展。

宋老的家人,起初对他捐赠夜郎谷的行为十分不解,因为20年的风雨,夜郎谷早已成为他们家庭的一部分,他们十分不舍。

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照(艺术家隐居贵州深山20年)(19)

但明白宋老的想法之后,他们也同意了夜郎谷的捐赠,这的确是保护夜郎谷的最好的途径了。

夜郎谷也已成为诸多文人学者的一处栖息地,画家、歌者等都在这里亲近自然,寻找灵感,探索艺术的奥秘。

宋老的事迹,是实践梦想最好的典范。认定一件事之后,无论有多困难,坚持下去,总会见到花开的那天,迎来收获的果实。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宋培伦:20年,敲出心中的奇幻世界;雷虎;晚晴;2016(08);

2、中国知网;花溪夜郎谷 20年搭建的石头城堡;雷虎;阮传菊;旅游;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