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1)

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

赖曼珍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议论文写作微课的课例分析,将词块输入与输出、议论文思维导图结合在一起,从框架结构和语言表达两方面引导和帮助高中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笔者认为,框架学习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合理搭建写作框架,掌握议论文写作基本结构;运用输入的词块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以此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词块输入;框架;微课课例;写作教学

一、引言

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普通高考一般以八级要求作为标准,要求学生“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陈琳 等,2003:176)。但目前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表达错误、中文直译、不地道的现象,特别是议论文写作,学生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难以在写作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语言表达与写作框架的掌握和运用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道地进行书面表达,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本文尝试在教学中开展词块学习与运用,通过词块输入与输出,结合议论文思维导图,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会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议论文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交代了词块的概念,而后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词块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一步分析如何将词块输入与输出运用到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2)

二、理论依据

笔者主要从词块概念、词块促进写作研究等相关理论分析入手,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探究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词块促进写作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实证研究。

(一)词块概念

词块,是集“形式”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呈现出语义、句法和语用之间的关系,能促进语法规则的完善,不仅保证了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也实现了语言学习的运用目的(徐凯,2012)。

Lewis(1993)认为词块(lexical chunk)指固定或半固定,由多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形式,它是介于词汇和句子之间的模式化短语,又被称为预制语块、词汇短语等。Wray(2002)提出,语块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者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成分,它整体储存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周正钟(2014)结合语块形式和功能的特点,对语块做出这样的解释:语块是那些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式上具有整体性和语义上具有约定性且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能够真实再现自然语言的语言单位或结构。

不同的学者对这种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短语称呼有所不同,主要有“词块”和“语块”两种称呼。而“语块”也称 “词块”(孙琦,2013)。本文将其称呼为“词块”,定义为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短语。

(二)词块促进写作研究

1. 描述性研究

Wray(2000)认为节省语言加工处理资源非常有价值,尤其对那些实时交际任务。惯例化短语和非连续性的语言序列等词块作为整体,不管是否需要增加其他词项,都能节省加工时间、信息传递时间。戚炎(2010)认为适当运用语块将有助于增加写作的流利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生动性以及培养语篇组织能力。Nattinger和DeCarrico(2012,转引自周正钟,2014)详尽论述了语块教学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产出不同文体合乎规范的语篇结构和框架。周正钟(2014)指出,在写作方面,语块被认为是有效构建语篇的语言材料,可以通向记忆的高层组织,而且学习者掌握的语块越多,语言使用将越灵活越地道。

2. 实证研究

陈伟平(2008)以及郭晓英和毛红梅(2010)分别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都证明了语块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周正钟,2014)。程菁华(2008)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词块学习和运用意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程菁华(同上)先对两篇话题相同的学生习作进行了分析,指出具有较强词块学习意识和运用能力学生的作文语病少,词汇选用合适、得体,词组搭配正确,选用句型合适,语篇特征明显,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较地道、流畅,进而通过词块教学实践,论证了词块学习和运用意识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王学儒(2008)以词块理论为基础,探索出词块运用的写作训练模式。他根据写作难度和阶段侧重的原则,把词块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为限制型、半限制型和开放型写作;借助词块写作训练模式,以多个实例证明运用词块理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周正钟(2014)详细阐述了其在广东省增城市某中学 2009届高二(3)、(4)班进行的词块教学法实验。这两个班为理科平行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块意识并习惯运用语块进行连词成句、组句成篇。实验组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词块积累。对照组基本上按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不涉及语块教学和表达。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词块教学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即实验班的写作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王生虎(2015)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必修三第五单元“Canada -‘the True North’”例,让学生学习描述和介绍加拿大的词块,之后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些词块,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块表达关于旅游或者地理方面的话题。

(三)输入与输出理论

克拉申(转引自 Brown 1987;雷卿 2002)提出输入假设理论,强调输入语的重要性,认为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现有水平(即用 i 1 来表示这种高于原来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而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

Swain(1985)提出了“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假设,认为语言产出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的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当学习者用英文表达意思时,不得不主动调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琢磨词语的搭配,以及词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

本文通过词块输入与词块输出,很好地解决了词块的学习、积累以及运用问题。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3)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笔者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的高中英语微课比赛的微课课例“A Chunk-based Argumentative Writing—An Extended Lesson of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6 Unit 4”为例,分析在词块理论与议论文思维导图的共同作用下,如何提高高中生基于词块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该微课课例的教学过程和分析如下。

(一)复习

复习议论文结构的思维导图(Review the mind map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4)

分析:这个步骤主要让学生复习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议论文写作框架,为后面的写作任务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框架。这部分从写作框架上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词块学习

1. 找出词块

要求学生找出议论文范文中的词块(Students underline chunks in a sample argumentative passage.)

分析:为学生提供一篇含有一定量词块的议论文范文,让学生在篇章中关注词块、找出词块、辨认词块。这个任务属于词块输入,是学生词块学习的第一步,在语言表达上为学生提供帮助。

2. 分享词块

要求学生将找出的词块与大家分享(Students share the chunks they’ve discovered in the sample argumentative passage.)

分析:通过让学生分享在范文中找出的词块,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能在语篇中辨认出全部词块,如果没有全部找出来,分析自己哪种类型的词块辨认不出来,及辨认不出来的原因。这个任务能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和词块辨认能力。

3. 翻译词块

通过翻译学生再次学习重要词块 (Students learn the important chunks in the sample passage by paraphrasing.)

例如:

views on...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sth

argue against: be against/ disagree with

...

分析:让学生通过回忆复现记忆中同义或近义的词块,并采用同义或近义的词块对新学习的词块用英语进行意译,起到温故知新、理解和巩固词块的目的。同时,为后面的词块运用打下基础。

(三)词块运用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任务(Situation and writing task: Suppose the students are their school reporters, and they are going to write a report on“Thrift”.)

分析:教师设计了一个语境化的真实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情景和语境中运用语言,便于学生自然地完成写作任务。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5)

(四)拟定写作框架

根据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学生用合适的词块完成该写作框架(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ative writing, students complete the outline of“Thrift”with proper chunks.)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6)

分析:教师根据第一个步骤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改编,将其改成便于填写词块和便于写作的框架,见“表3.4.1待填写词块的议论文写作框架”。学生借助议论文思维导图和改编后的写作框架,根据写作话题“Thrift”,完成含有“Thrift”话题词块的议论文框架,从提供语言帮助和框架结构两方面降低写作难度。

(五)分享写作框架

学生之间分享框架和词块(Students share the outline filled in with appropriate chunks.)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7)

分析:让学生分享列有“Thrift”这个话题词块的议论文写作框架,互相学习,并对比、分析,最后一起改进这个议论文写作框架和这个话题可以用到的词块,让学生将该主题的词块与议论文框架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接下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分享完彼此的框架及框架里的词块后,教师呈现“表3.2填写好适当词块的议论文写作框架(思维导图)范例”,让学生对比和分析异同,并学习和强化完整的范例。

(六)写作操练

学生根据写作框架和已掌握的词块独立完成写作

(Students draft the argumentative composition individually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and the chunks they have finished.)

分析:学生根据前面的词块输入和写作框架独立完成议论文写作。有了前面几个任务的铺垫和帮助,这篇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总而言之,在整个课例中,先让学生输入含有目标词块的篇章,也就是输入词块,继而训练词块与内化词块,在情景和语境中输出词块,运用语言,最终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完成写作任务。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8)

四、教学策略

根据微课课例分析,笔者对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输入、内化与输出词块

在教学中通过词块输入,及词块辨认、词块分享、词块释义等词块学习过程,再进行词块训练,最后实现词块自由运用,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成绩。

1. 词块输入,有效积累

词块教学的中心是“不经过分析的学习”,提倡学习者把词块输入当作整体来接收,存储在自己的语库中,在需要的时候调用即可。

词块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语料输入”(王学儒,2008),换句话说,词块教学首先要输入词块或含有词块的语篇。输入词块、积累词块,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的词块越多,写作语言越丰富。积累的词块主要是根据Nattinger和DeCarrico(何广铿,2011;邓浩潮、周正钟,2013)四类分法的词块,包括聚合词汇、习惯表达、限制性建构词块和建造句子词块。

通过词块的有效输入和有效积累,学习者把词块当作整体存储在大脑的语库里,在写作时就可以不用经过分析直接调用。

2. 词块训练,有效内化

词块作为一个整体输入和积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练结合,才能有效内化,才能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时直接提取。词块学练结合,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先进行词块辨认、词块分享、词块释义等词块学习过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有效内化。周正钟(2014)归纳出,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输入和关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必须先通过语言接触即输入,并经过关注才能实现对语言的吸纳,从而掌握语言。学习和训练词块就是对词块最好的关注。

在前文提到的微课教学案例中,先让学生在所提供的范文中辨认词块、发现词块,接着让学生分享所发现和辨认出的词块,看看自己是否把所包含的词块都辨认出来了,如果没有全部辨认出来,观察分析还有哪些词块是自己容易忽略或不容易辨认的。然后让学生对词块进行释义,主要用已经学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块对新学的词块进行解释,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也便于学生理解新学词块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定的练习进行词块训练。如对词块进行分类,同义词块分组,选择适当的词块填空,翻译词块,用词块造句等。这些练习就是对词块的关注。通过词块学习和训练相结合的关注,词块一定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储存和有效内化,方便复现、运用。

3. 词块输出,有效运用

词块在写作中的运用和输出,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从不同的训练类型入手。

王学儒(2008)把词块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时分为限制型、半限制型和开放型写作。限制型词块写作具有词块集中、练习语境化的特点。这种写作类型的训练,词块铺垫较多、搭建的支架较完整,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便于学生完成。半限制型词块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词块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类型的训练,既有一定的词块铺垫作为语言基础,又有一定的支架支撑,从语言和结构上提供了帮助,写作难度适中,学生完成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开放型词块写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写作类型的训练,一般会复习与作文主题相关的词块,强调运用一定量的词块,而不会对运用哪些词块、多少词块作硬性的要求。

这三种类型的词块写作训练,既是不同类型写作的训练,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限制型词块写作最容易,非限制型词块写作相对而言难度加大,属于中等难度,开放型词块写作难度最大。遵循这个训练过程,最后达到自由运用词块目的,最终在高考中能灵活运用词块,写作高质量的作文。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9)

(二)议论文写作框架指导

在微课案例中,第一步先复习议论文的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同时也是议论文的写作框架,同时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帮助也很大。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思维导图,让学生再次巩固和掌握议论文写作思路和结构,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应该怎么写,并能直接利用这个框架进行构思。例如,议论文写作第一段应该大概介绍人们总体的态度或看法等;第二段应该表明作者的态度,如果对一件事持肯定、积极意见或看法的,学生应该掌握该用什么细节支撑作者的观点,反之,又应该用什么细节反驳作者的观点;第三段是作者的总结和建议。这三段的框架结构是在议论文思维导图指导下形成的,每一段结构和表达方式都符合议论文的特点。

教师根据写作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这个框架写出每部分表达时可能运用的词块,之后对含有词块的写作框架进行分享、对比、完善,最后,学生根据完善后含有相应词块的议论文写作框架进行写作,大大减轻了学生写作议论文的难度。

五、结语

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结合议论文思维导图,可以快速、有效地指导高中学生学会英语议论文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再通过呈现包含相关词块的议论文让学生学习和积累词块作为语言基础,然后将议论文思维导图改成方便学生填写词块的写作框架,学生填写词块,分享含适当词块的写作框架,也同时是议论文写作新的思维动图。至此,教师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已从语言表达和框架结构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学生快速写出地道、规范的议论文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快速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并且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实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并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词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YQJK102)的研究成果。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10)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87.

[2]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EB/OL]. http: //baike. baidu.com/view/9881408.htm), 1993, 2017-04-12.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In Cook. Seidlhofer, B.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Wray, A. 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0, 21 (4): 463-489.

[5] 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6]陈琳 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7]程菁华. 培养词块学习和运用意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5).

[8]邓浩潮,周正钟. 语块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索[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5).

[9]何广铿. 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10]胡学军. 基于话题和语块的知识内化及语用提取优化方式[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

[11]赖曼珍,刘敏佳,郑晓欢. 2016 微课作品“A Chunk- based Argumentative Writing—An Extended Lesson of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6 Unit 4”.

[12]雷卿. 克拉申输入假设对目前外语教学的启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7).

[13]戚炎. 英语专业口语中的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J]. 外语界,2010(5).

[14]孙琦. 英语词汇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2).

[15]王生虎. 运用词块教学法,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质量[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8).

[16]王学儒. 运用词块理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7).

[17]徐凯. 词块教学法在初中《新目标英语》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7).

[18]周正钟. 语块教学法新探—理论、实证与教学延伸[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Exploration on Argumentative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Lexical Chunk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Lai Manzh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unks and framework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a Micro-lesson case of chunk-based argumentative writing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put language and the framework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writing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ramework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 students can have little difficulty in the proper development of an argumentative writing. Meanwhil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nput chunks,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their English in their writings. In this way, students’ writing competence can be greatly promoted.

Key words: chunk; framework; micro-lesson case analysis; writing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

高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基于词块输入与输出的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