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水中妖怪(山海经北山经像黄鳝的异兽滑鱼)(1)

简语:对前面十四《山海经·南山经》《山海经·西山经》的故事进行了总结,发现内容稍微有些零散。从本篇开始将介绍《山海经·北山经》,我已经先建立了整个北三大山系的框架,以后将以“山”为节点,分列介绍,同时将《山海经·北山经》部分联立起来,使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前言:《山海经·北山经》介绍了位于北方的三大山系,这里就以每个山系的首山进行命名,分别是以单狐山为首的”单狐山系”,以管涔山为首的”管涔山系”和太行山为首的”太行山系”。今天主要介绍的是北一次山系”单狐山系”上的山脉”求如山”上的河流滑水中的两种异兽,分别是样子像黄鳝的滑鱼以及生活在水中,却长的像马一样的”水马”。

单狐山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山海经·北山经》

山海经水中妖怪(山海经北山经像黄鳝的异兽滑鱼)(2)

整个北山经的第一座山唤做“单狐山”,山上倒是没有狐狸,只不过因为山的北峰有一块状似狐狸的岩石,每日太阳初升之时,阳光泼洒到这块岩石上,远远望去,好像一直孤单的狐狸在眺望着远方。

山上草木茂盛繁密,尤其是“华草”和“机木”。一条叫做漨水的河流从“单狐山”上蜿蜒而出,缓缓向西面流去,最终汇入大河“泑水”。山上有两种矿石,一种是像锦葵的颜色一样的紫矿石,一种是有明显花纹的矿石。

求如山:滑鱼、水马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山海经·北山经》

山海经水中妖怪(山海经北山经像黄鳝的异兽滑鱼)(3)

从“单狐山”向北走大约二百五十余里,就到了”求如山”,山上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唤做“滑水”,“滑水”从”求如山”发源向西流去,最终汇入西边的大河"诸毗”。“滑水”的水质非常好,所以水里生活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其中最为奇特的便是“滑鱼”和“水马”了。不过,山上虽然有河流,却少有泥土,反而各种各样的矿石密布,所以山上也基本没有草木,自然也没什么陆生动物。

“滑鱼”的来历已经无从考究,据说人类先祖最初定居在“滑水”之畔时“滑鱼”已经生活在“滑水”之中了,也有传闻说“滑鱼”是与“滑水”一同出现的,总之,“滑鱼”绝对称的上是这座山,这条河最初的“土著生物”了。“滑鱼”的样子倒也不算太过奇特,基本上与黄鳝无异,只不过它的背是火红色的,时而还会发出“梧、梧、梧”的声音。

”滑水“中“滑鱼”数量非常的多,它的生长周期也是比较短而快的,所以,对于滑水附近的部落来说,“滑鱼”是最易获取的食物,是上天的恩赐。尤其是东夷部族发明的“渔网”传入了北山的诸多部落,“滑鱼”已经成了周围部落最主要的食物,甚至,人们通过贮备晒干的“滑鱼”来应对缺粮的冬季。“滑鱼”肉质鲜嫩可口,制作的做法也很多,甚至部落的孩子们点着一堆火直接烤也是非常美味的。

不仅如此,“滑鱼”还可以治疗“疣”。【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山海经水中妖怪(山海经北山经像黄鳝的异兽滑鱼)(4)

除了“滑鱼”,“滑水”中还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唤做“水马”,它样子和马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人们甚至怀疑它们本来就是马,只是”求如山”山上没有草木,它们没有食物,就逐渐进化出了生活在水里的本领,甚至不再出水。它的蹄子倒是因为为了更好的活动,变的更加宽大平滑,如果你看见它在水中的游动的样子,你一定会感到滑稽。想想,一只马,在水中,用四条腿,狗刨式的游动。不过,你可不要觉得它会游的很慢,实际上,它那相对庞大的身体在水中游动的速度甚至比“滑鱼”还要快,对了,它们的主要食物也就是“滑鱼”。

“水马”的前面两条腿有着稀奇古怪的花纹,样子也各不一样,没有什么规律,它还有着一条牛尾巴,虽然很小,却也能为它在水中改变方向提供帮助。它们的声音也很奇特,像人呼喊的声音。听,好似有一声“哎”,那可能是它们在召集伙伴们一起捕鱼呢。

“水马”体积很大,用部落人们的话说——好大一块肉,不过人们倒是很少捕食它,相比较“滑水”中的其他鱼类,“水马”的确是难吃极了。


简语:本篇到此结束,因为部分故事会衔接前面的部分,有兴趣盆友可以点击我的头像看看我前面发的内容。

本篇引用了《山海经‧南山经》的部分介绍,故事部分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信以为真。部分图片来自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观山海》,绘者:杉泽。如有侵权,联系必删,谢谢。

持续更新中,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探索,也欢迎大家对小编提出建议,无论是故事还是其他,万分感谢。

下期更新的是带山的三种异兽,分别是”月雚疏”、”鵸鵌”、”儵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