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去散步的那条街,叫做解放街。它在城市的最北边,现在是我们这座城市最狭窄的一条街。如果从三十多年前起上溯,它又是历史上最宽阔最繁华的一条街。

曾经热闹繁荣的街(解放街曾经的繁华)(1)

解放街这个名字,带有浓厚的新中国政治色彩。民国之前,它是由十全街等三条鼎盛一时的商业大街组成。民国时期,它叫仙桃正街,与现在的新生街相连,新生街原来又叫油榨湾。

解放街的西头,是现在的汉江轮船码头。在清朝年间,那一块地方叫好艺街。好艺街属于仙桃的文化商业街,而隔河相望的天门市仙北,那时也建有一条街,它叫衙门街,那才是解放前仙桃的行政区所在地。但解放后,仙北划归了天门。

据老一辈的人讲,好艺街十分繁华,青石板铺路的大街两旁,有百多个商铺。现在,不少老年人还记得“一天元”、“混一天”、“品香”等门店的名号。

那时,沔阳的特色美食在这里应有尽有。仙桃的美食名目繁多,譬如烧腊、野味、花卷、鸡公叫、猪油锅盔、水煎包子等,更有如今遐迩闻名的“沔阳三蒸”。因此,人们习惯将好艺街叫做好吃街。

作为商业文化区的好艺街,是唱戏、卖艺的好地方。文化娱乐场所满街都是,小曲馆、皮影馆、评书馆、汉剧院让人流连忘返。灯笼店、皮革厂、家具作坊之类的手工业作坊产品十分俏销 。这里不仅有药铺、钟表店、理发店等,还有书院、佛教殿堂,更有有钱人玩乐的妓院、赌场、鸦片馆。

偏远乡下的老百姓上一趟仙桃不容易,这条街总是他们必然要去的地方。回去后,又总是会眉飞色舞地进行宣讲。这让一些一生都没到过仙桃的人充满了羡慕之情。

多少年来,无论街的名字如何变换,它一直是沔阳县仙桃镇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尤其是砖木结构的各式房屋,显得古朴典雅,韵味独特。这条青石板铺成路面的大街,一度被称为解放大道,只是随着城市中其它街道的扩建,叫大道似乎已经不合时宜,后来便改叫解放街了。

曾经热闹繁荣的街(解放街曾经的繁华)(2)

现在,说它是最北边,那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我们这座城市沿汉江而建,汉江的北边,成了邻市天门的农村。

1986年,撤县改市时,新建市的名字舍弃了生僻的“沔”字,取原仙桃镇的名字为市名。仙桃是原沔阳县政府所在地。其实,城市的历史不算很悠久,建成才几百年,而作为县衙的历史则更短。

原来县政府的所在地在一个叫沔城的地方,那是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的出生之地。沔城本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据说,陈友谅败给朱元璋后,本地人有的惨遭屠杀,有的因害怕而外逃,一时人烟稀少。后来,江西人便大批迁徙进来,这是地方史上所称的“江西填湖广”,也是我们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的来历。

曾经热闹繁荣的街(解放街曾经的繁华)(3)

仙桃的历史上,每个重要阶段都是义侠聚集、风起云涌,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抹底色。解放街,它几乎集中了我们整个城市的历史,我之所以常常驻足于此,流连忘返,大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我行走在这条窄窄的街道,眼睛总是闪亮在那些残存的老式建筑之上。想一想,那些土墙布瓦,曾经栖息过多少古人的目光,那些宽阔的石径,曾经印上了多少前辈的足迹。从这里走出去的大批历史名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无不穿行过这条窄窄的街道。尽管城市的历史不长,但它永远是城市的根。

当新建的大街像树枝和叶片蓬勃生长的时候,解放街,就是仙桃深藏在地下的根。一个城市常常会因历史而显厚重,如果磨光了历史的印记,就会变得肤浅和苍白。

城市在发展,可是,历史正在被覆盖和淹没。那曾经含有新学标志意义的集诚书院呢?那曾经名扬遐迩的佛教名胜甘露寺呢?贺龙元帅红二军团指挥部的遗址呢?……它们不是了无痕迹,就是只见断垣残壁。

站在高高的汉江堤上,遥望江北的天门市农村,我看到历史的碎片已经沉没在茫茫的时光大海之中,无踪无影。

仙桃的历史,有一半是属于江北的。明末的“仙镇公署”,清代的“三衙”等地方官府机构,原来都设在汉水之北。而清朝以前的街道建设,重点则处在北部。民国以后,则是有毁无兴,昔日繁华的市井,已然演变成乡村集场,而至今天,早已成为非常普通的偏僻农村。

转身面向南方,城市像脱缰的野马,蹄声早已远去。那些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重重叠叠,一望无际。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件时尚的衣衫!

而城市的心脏和灵魂,无疑就在北边。最北边的这条街,无数次牵引着我的目光,我在这里探寻着,谛听着,感受着仙桃人的血脉之源。

走在最北边的街上,心是沉重的。解放街,是一部摊开的历史,但是,它早就被风化雨蚀,那一行行无形的文字,已经无法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