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阅读效果,既要看是否包括了主题思想、作者的态度,也要看是否捕捉到了特定内容的具体信息。

这里忽然想起高中语文考试做的阅读理解,花几分钟读几段文字,然后从中解读作者的中心思想,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之类的。相对于议论文,可能还是比较好解读的,因为这类文章观点明确,表达简洁明了。而一些故事情感散文之类的文章其实就挺有难度的。想想当初语文老师也教过解题技巧,但是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现在读文章更依赖的可能是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吧。当作者的某个故事,某个观点,某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内心,才会花时间去仔细品味这篇文章。

人阅读的速度有两个瓶颈,我们人脑接受信息的带宽,以及我们人眼识别图像的速度。所以,我们的阅读不可能无限快。

我个人的阅读速度不快,阅读比较硬,难啃的书还会打瞌睡。只有在读小说的时候,效率飞快,一目十行,还不犯困。

听过的一个解释是,人脑对故事的适应力是非常高的,一段故事,即使你跳过去一段没有读,我们大脑也能自动补全缺失的剧情,真的很神奇。但是对于非故事类的文章,尤其是那些逻辑严谨,上下文连接紧密的文章,就需要我们仔细的阅读和理解,这两个瓶颈也就会出现。

通过调整书本位置,用语音辅助阅读和忽视不认识的词,可以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调整书本位置和用语音辅助阅读这两个方法以前没有用过,可能是一直近视的原因,读书一直把书本放的很近,但是电子书的话我有时会相对把字体调小,这样的确会读的比较快。跳读这个方法倒是有尝试过,段落少量的缺失和顺序错乱并不影响我们的阅读,比如:“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乱的。”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感觉很神奇。个人觉得可以练习阅读速度,的确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这里介绍一些我自己所用的一些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如果电子书的话可以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把字体调小,还有就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或者听着白噪音阅读,防止外界声音打扰。阅读的时候不要读出声音来,也不要用手指引导目光阅读,这都会降低阅读效率。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学习笔记(学习笔记穿花蛱蝶深深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