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大三线建设艰苦卓绝电视剧《火红年华》落幕了。

作为曾经的攀钢人,我关注它的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也和攀钢的朋友一起交流它的好坏。那天,他对我说:看了半天才明白,《火红年华》主要讲的是十九冶的故事。

我哈哈一笑说:你是看了一个寂寞。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1)

火红年华剧照

《火红年华》还原了“二号信箱”即十九冶的辉煌过往

1965年3月22日,攀枝花特区指挥部在仁和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冶金指挥部,又称第二指挥部,代号为“二号信箱”,负责攀钢和矿山建设。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2)

当年的弄弄坪

1966年4月8日,攀钢前身四O公司并入冶金指挥部,甲乙方合为一体。直到1968年4月,才从第二指挥部分出。

5月9日,冶金部党委决定组建十九冶:将一冶一分为二,优先考虑攀枝花建设需要,一冶要为十九冶配备得力干部……

6月1日,十九冶正式成立,主要人员是从一冶分出的18988的精兵强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3)

当年开发攀枝花资源、建设攀钢的很多英雄壮举和伟大成就,主要地是由这支队伍创造的。

十九冶是《火红年华》中铁军的原型。

十九冶“包建”了攀钢

十九冶成立后,仍以冶金建设指挥部体制辖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对外称第二指挥部或二号信箱。

牛到什么程度,看看它所辖的单位就明白了。包括,

重庆钢铁设计院渡口设计队(代号2-1)、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代号2-2)、鞍山焦耐设计院渡口设计队(代号2-3)、西南冶金建筑研究所(代号2-4)、渡口市地震台(代号2-5)、三公司(代号2-6)、第二井巷公司(代号2-7)、昆明勘察公司渡口勘察队(代号2-16)和014部队等等,职工总数达54000多人。

可以看出,当时的十九冶的队伍无所不包,说十九冶“包建”了攀钢也不为过!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4)

扛运设备

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回不来了!这支队伍为中国钢铁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九冶曾经历了三次“割肉式”分家: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回不来了。

第一次:1974年8月,十九冶抽调18000人开赴武汉,参加武钢“1700”工程。

这段经历在《火红年华》中有反映。

工程完成,主力队伍赴上海建设宝钢,余下的4430人负责“1700”热轧收尾。

1981年初,冶金部决定,留守人员及随迁家属还有全部家当划出十九冶,交武钢管理。

第二次:1981年6月,参加宝钢大会战的13400多人队伍,成立独立建制十九冶上海分公司。

按照冶金部指示,上海分公司独立核算,后来上海分公司给十九冶补偿300万元,成为了宝冶。

2003年底,正当十九冶排除万难,破釜沉舟,不遗余力,为企业脱困而努力奋斗,努力从低谷向上爬之际,十九冶又一次被“伤筋动骨”地分家。

按照中冶集团的要求,十九冶再次成立的、好不容易立足上海的上海分公司1600多人及装备等资产整体并入十三冶。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5)

狮子山大爆破

十九冶建了攀钢、帮武钢、又建宝钢,对中国钢铁工业做出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太难了!经济日报的一篇内篇,揭开了这支功臣队伍企业的无限困难和职工生活的窘迫

十九冶经过“割肉”式分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十九冶要国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经营陷入困境。

1997年12月29日,经济日报记者以《昔日功臣,今日乞丐,冶金部十九冶职工基本生活极为窘迫》为题,将十九冶濒临倒闭、职工生活无法保障的情况反映到了国务院。

曾经辉煌的企业的现状,令人唏嘘。

2003年的那次分家,无疑是对十九冶的“雪上加霜”。

十九冶,太难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6)

发扬南泥湾精神

十九冶当初的困难有多大。

那篇《情况反映》做了描述:“已有部分职工沦为乞丐,靠捡烂菜叶和乞讨为生”。

西部铁军,再创辉煌

面对企业困境,十九冶这支“建设我国西部最大钢铁基地攀钢的功臣”(《情况反映》),十九冶再现“天当罗帐地当床,澡堂就在金沙江”“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不回家”的精神,北上东进、走出国门,完成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

不做赘述。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7)

十九冶“西部铁军”走出国门

《火红年华》再现的辉煌十九冶、功臣十九冶,已经成为“西部铁军”。

攀钢人并不是看了个寂寞

十九冶和攀钢本就同根同源。

攀钢人看了《火红年华》,会激发把“夏方舟”们建设起来的攀钢打造成世界级钒钛钢铁企业的昂扬斗志。

攀钢人做到了。

攀钢是三线企业的典范,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从这个意义说:感谢《火红年华》!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原型功绩卓著)(8)

火红年华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