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外洒入室内我端坐在书桌前,捧读老同事于青赠我的散文随笔新作《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思绪回到20年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

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书写一位智者的精神力量

初秋的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外洒入室内。我端坐在书桌前,捧读老同事于青赠我的散文随笔新作《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思绪回到20年前。

1992年,原新闻出版署启动国家图书奖的评奖工作。当时的评委会大家云集,季羡林、王朝闻、任继愈、叶至善、邢贲思、路甬祥等各领域的权威专家都是评委会副主任,同时也是分评会主任。季羡林先生是总评委会副主任,又是文学分评委会的主任,当时的评委中有袁行霈、张炯、陈建功先生等人,陈建功是其中最年轻的评委。

我和于青都在评委会办公室,于青是联系文学分评委会的具体负责人。国家图书奖文学分评委会的图书评选,对她而言,原本只是一项日常工作,但是由于多种机缘,她和季老结下不解之缘,拥有了永远的思念,于是也就有了这本书。

书中的每一张照片,我甚至能说出它的年代和拍摄的地点。我仿佛看到,评奖期间的每天清晨,在北京郊区的宾馆,于青伴陪着季老漫步、闲谈的情景。读着书中讲述的故事,仿佛听到季老与于青亲切交谈的话语声。这不是于青的第一部作品,她曾经倾心于女性作家的研究和评价,写过不少评论女性作家的文章,出版过《张爱玲传》,也颇有些名气。读这本《独坐听风》,发现她一改其写作风格,在真实客观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浓浓情感。

如果说,作者因国家图书奖的评选工作而结缘季老,在后来长达近20年的日子里,他们之间则更多的是长辈与晚辈、大贤与后学之间亲人般的交流。写季老的书并不少,文章就更多了。但是,作者写季老,不仅有浓浓的情意,也有独到的优势。作者与季老交谈的内容更广泛,从天下大事到生活琐事,几乎无所不谈。因此,读此书与读季老的其他传记和文章相比较,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切的感受。此书不是着眼于阐述或分析季老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而是通过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季老这位智者的精神世界。比如,作者写道:“在与季先生相处近20年里,我深深了解到季先生其实是寂寞的,孤独的,尽管在生命最后几年,他门庭若市,声名鹊起,但也难掩季先生经常沉默不语的寂寞……”我想,于青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和发现,前提是她对季老有真切的了解和真挚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