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太华(生卒年不详),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人,祖籍在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元末明初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在澜沧卫生活了多年并留下后裔,立下军功偕二子内迁,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毛氏的共同始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主席毛泽东(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人)的先祖。丽江是韶山毛氏家族与吉水毛氏家族的中转站。
追踪溯源,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的毛姓又是从今浙江省衢州市而来(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韶山《毛氏族谱》之《源流记》载:“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嫡)派。”毛氏一族从今浙江省衢州市到江西吉州,是因为毛让之子毛休在吉州做官的缘故。毛休将毛让接过来,定居龙城(八都镇),毛让遂成为龙城毛姓的始祖。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至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如今,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往西约4公里,有一个村庄叫铎塘村,又叫毛家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均姓毛,为龙城毛氏的后裔。
毛太华从江西吉水西迁大约在元末明初,即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之后。不堪忍受盘剥欺诈,便背井离乡,向人烟稀少、蛮荒之地的西南方向寻求生路。因是逃难中,兵荒马乱,前途未卜,没有确定的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有活干能维持生计就停下来,没活干又继续往前走,故而途中滞留时间较长,约有两三年,到达北胜府(即今永胜县)时,已是明朝初年。郑艮安(今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在《毛泽东祖籍溯源》中所说:“家居吉水仙茶乡的毛让后裔毛太华,苦于战乱,难以为生。至正中,为避乱,他与蔡姓同乡大举西迁,在云南丽江澜沧卫落脚。”毛太华来到此地,为谋生计,靠帮工度日,属“打工仔”之列。由于年轻,身强体壮,特别能吃苦耐劳,又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深受当地土著民族的赏识和好评,日子过得很安稳。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北胜土知府高策率众内附,朝廷实行“改土设流”,北胜府降为北胜州(即今永胜县),明军留下部分军士驻守北胜州。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凤山(位于永胜县程海镇境内)山麓。毛太华娶当地彝族王氏为妻,安家落户,这期间已提升为管辖120名军士的百户长,居住地也即命名为“毛家湾”。在民间,凡是这一时期进入丽江永胜的外籍人都称作是“洪武调卫”来的,又是当地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早期传播者。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为统摄金沙江上游的土司地界,调云南中卫(当时云南每卫官军编制6500人)于滇西北边关要地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亦农,屯民实边”政策。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王佐(籍贯不详)率督本卫官兵和所辖北胜,永宁(治所在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蒗蕖(均属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三州土司军民在州治南构澜沧卫城(即今永胜县城)。毛太华率本百户军士参加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筑城工程,并立下军功,受到嘉奖,赐封为“武德将军”(武德将军是武散官名,品序为正五品,不过在科举时代,尊文轻武,五品武官远没有五品文官尊享)。此时,毛太华从避乱讨生计到从军作战、筑城建军功,从为人耕作到娶妻生子,从毛头小伙到“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永胜已经生活了三十余年,已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故乡离他万水千山,龙城只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了。
据考察,毛太华内迁湖南,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元末战乱,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人口在明初时减少很多。明朝政府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之不足,于是从邻省(主要是江西)迁入大量人口。毛太华虽从云南澜沧卫来,但原籍江西,也在填充之列,即“以军功拨入楚省”。其二,澜沧卫军屯将士中以湖南长沙府(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口居多。至今的永胜人口音颇似湖南腔,词汇也和湖南话基本相同。毛太华的军屯战友中,湘乡(今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湘潭人极力介绍、鼓动毛太华一同前往,对故土渐渐模糊的毛太华便随同战友迁到了湖南湘乡县(即今湘乡市)北门外居住。十余年后,毛太华去世,其子毛清一和毛清四[韶山毛氏家族曾先后四次修族谱。第一次修族谱是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二修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修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修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从韶山毛氏家族第一次修族谱到四修族谱,其间经历204年,其族谱的记载,均说毛太华“娶王氏,生子八”。此记载可以说是准确可靠的。毛太华从云南永胜迁到湖南韶山定居时,只带着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到湖南韶山,其他6个儿子留在云南或别处谋生]便迁到湘潭的七都七甲定居,这便是后来扬名天下的韶山冲(位于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韶山冲的“冲”一般来说是韶山一带的方言,也可以说是韶山一带的平地区、山区的平地。一说迁到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东茅塘小组)了。毛氏家族在山清水秀的韶山冲繁衍下来,传到第二十代孙,便出了伟人毛泽东。
毛太华的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入楚,二子毛清二、三子毛清三便留下来继承军户、延绵嗣续,繁衍生息。在今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毛华诗老人家,笔者还发现了毛清二(号用)的墓碑,碑文如下:“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始祖太华宦游从戎,屯戍澜沧卫,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四子内迁。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毛清二等兄弟在永胜毛家被尊为一世祖,永胜境内相对集中居住并以毛氏命名的村庄有河口毛家村(今永胜县程海镇河口村毛家村小组)、凤羽毛家湾(今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西湖毛家湾(今永胜县三川镇西湖村毛家湾小组)、翁彭毛家村(今永胜县三川镇翁彭村毛家村小组)、清河毛家井(今永胜县三川镇清河村毛家村小组)和片角毛家湾(今永胜县片角乡片角村毛家凹小组)等。
毛太华,被韶山毛氏家族奉为始祖,在韶山《毛氏族谱》中,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韶山《毛氏族谱》二修一卷载:“始祖太华,元至正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拔入楚省,惟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解组侨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没,葬五里牌道士山,后清一、清四二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七都七甲韶山家焉,开种韶山、铁陂、乌塘、东塘等处,共田四百余亩,编为一甲民籍。”
在韶山《毛氏族谱》二修卷首《会宗说》载:“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乡人蔡姓者共躲澜沧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蔡亦分道下屯攸县之陆田。其时同族人命传公亦由仙茶乡徒云南,后因开辟黔省,公与刘姓共顶补洪武躲籍三户军人李良保,奉调贵州平坝卫右所第十百户。盖当时承大乱之后,以军为重,初不计,后之为子孙累也。命传以军功拔入湖广长沙府湘潭县三十九都,标立石羊塅毛家湾,给田四百有奇,娶王氏,生子三,全山、受山、凹山。受山创业湘乡四十三都,地名快溪。子孙繁衍,至今传为扶州得道毛公受山云。”
延伸阅读:澜沧卫、永北直隶厅
澜沧卫: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廷在北胜州设置澜沧卫,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在旧永胜州城南二里新建砖石城,周围五里三分,开四门,通水濠,大街四条,小巷十六条。城内南北大街长一公里,连接城外南北街道全长三公里,是明、清以来滇西地区整齐壮观的古城。明弘治九年(1496年),北胜州署迁入此城,又名北胜州城,清代先后名永北府、永北直隶厅城,民国二年(1913年),改名永北县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名永胜县城至今,现在城墙已不复存。
永北直隶厅: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升北胜直隶州为永北府,永宁(治所在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蒗蕖(治所在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乡东风村衙门小组)、顺州(治所在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镇)隶属。“永北”二字的来历,实为永宁、北胜之综合。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升北胜直隶州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永胜县,属云南省,辖境相当于今云南省丽江市的永胜、华坪、宁蒗三县等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复降为永北直隶厅。
毛太华画像
《韶山毛氏族谱》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
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屯田碑记”石碑
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毛清二的墓碑(毛清二永胜程海毛氏祖先,毛太华二子)
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毛泽东祖先纪念园内——毛太华二子毛清二(左)、三子毛清三画像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毛氏宗祠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毛家湾北湾小组毛氏宗祠——敦本堂
永胜毛氏宗祠内景
永胜毛氏宗祠内景
永胜毛氏宗祠内景
位于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韶山冲)——毛氏宗祠
韶山冲毛氏宗祠内毛太华塑像
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内——毛泽东世系沿流表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清漾毛氏族谱》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毛氏祖祠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毛泽东祖籍游览苑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毛泽东祖籍游览苑内——毛氏宗祠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毛泽东祖籍游览苑内——毛太华衣冠墓(江西八都及湖南韶山毛氏后裔合建)
毛太华莅北胜历程图(永胜毛氏宗祠)
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毛泽东祖先纪念园内——毛太华西迁与入湘路线
1997年4月18日,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夫妇千里寻根到永胜[(右二为李讷丈夫王景清(今陕西省榆林市人)]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