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斯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1)

01每个人都有血雨腥风的机会,也有止戈挽澜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每天都处在人际互动中。别人通过我们的情绪状态来识别、认知我们。

最近在微博刷到了李佳琦和助理的热搜,李佳琦直播时,有一个观众一直发表关于助理的负面言论,助理希望平时关系很好的李佳琦出面干预一下,李佳琦耐心安抚助理,他说:

公众人物不要引起战争,因为我们的影响力是不一样,不对等的。

好有洞察力的一句话,李佳琦能够想到,出于公众人物的粉丝集聚效应,在直播这种情绪发酵不可控的场合,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粉丝行为造成影响,粉丝就会涌向那位发表负面言论的观众,群情四起掀起网络暴力。

这其实不只是娱乐大众的直播,还是一场对外工作,李佳琦也不是助理的朋友,是同事。

李佳琦专业的应对,避免了一场负面情绪的蔓延,助理的反应让我联想到了野马效应,每个瞬间的情绪反应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倒塌。

02那么什么是“野马效应”?

非洲草原上生活着一种野马,它们奔跑速度极快,天敌却是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吸血蝙蝠,这种蝙蝠靠吸食动物血液为生。蝙蝠在袭击野马的时候,首先是附在野马的大腿上,并用它们锋利的牙齿迅速咬噬野马的皮肤,接着就用尖尖的嘴巴缓缓地吸取血液。

因为野马敏锐的感知力,在一开始就发现了吸血蝙蝠的袭击,于是它们出于对外界攻击最本能的反抗意识,便疯狂地甩尾、蹦跳,甚至狂奔,但是这些动作是无法将蝙蝠摆脱掉的,它们会迅速更换吸附的位置,直到吸食到足够的血液才会翩然而去。然而,野马们却会在暴怒、狂奔中消耗掉所有的精力,这些盛怒的动作使它们筋疲力尽,最终只能在无可奈何中死去。

电视剧《都挺好》中被称为“宠妻狂魔”的苏明成,为了替妻子朱丽出气,把自己的亲妹妹打到住院,还不觉得自己理亏。当朱丽无奈之下借了妹妹明玉钱的时候,他又觉得妻子联合妹妹挑战了他的尊严,一怒之下打了朱丽一巴掌,导致离婚。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2)

《都挺好》苏明成、朱丽吵架

苏格兰医生、植物学家罗伯特·怀特说: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要使行动受制于情绪,而应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你都要努力去支配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当我们因为外环境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面临怎样的内环境呢?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曾做过一个关于情绪的实验:

他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由此可见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

艾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其耗费精力的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血压和心跳频率快速上升,身体不好的人很容易突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在生气时产生的物质是儿茶酚胺,这是导致人生病或死亡的元凶之一。当婴儿喝掉母亲生气时分泌的乳汁时,会变得烦躁,莫名其妙地哭闹、腹泻,甚至死亡。关于这一点,几千年前的祖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其乳儿者,皆须性情和善。”

当你被刁难或者误会的时候,你的大脑神经就会立刻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起兴奋作用的“正肾上腺素”,你会怒气冲冲,坐立不安,随时准备找人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

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情绪高度紧绷,神智恍惚。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长久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发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可见生气发怒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并带来极大的损伤。

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

“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03外界事件是如何激发我们负面反应的呢?

1、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晕轮效应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外,主要还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见或偏见。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提出,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

晕轮效应常和近因效应一起作用,以李佳琦助理事件为例,直播间的评论浩如烟海,助理为什么会对某个粉丝的负面评论那么在意呢,因为这是新近发生的刺激,直播的即时模式,围观人群的众多,会把人的临场感觉放大,因此这个刺激迅速泛化到唤醒所有负面情绪的程度,使人犹如陷入情绪的瘴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沟通中由于熟悉程度不同,导致彼此信息不对称。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判断失误、认知失调。

在李佳琦助理事件中,发表负面言论的粉丝,也许是在发泄,是在表现自己的存在感,就想挑逗起别人的情绪,最终是与自己的动机有关,助理只是一个靶子。

沟通是有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每个人看到的都是我们人格拼图的一部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到360°无死角的呈现,当他人觉得无法“掌控”我们的时候,就倾向于进行负面判断。

春节档电影《囧妈》里的儿子徐伊万,一直觉得自己父亲是受母亲欺压的,其实,父亲酒后暴力他看不到,母亲因父亲受伤他也看不到,甚至自己是母亲婚姻还能坚守和存续的动力,他也看不到。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3)

《囧妈》里的母与子

母亲卢小花苍凉地说:小孩子是看不到那么多的。每个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是不同的,大家都倾向于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不用思考就能看到的信息,毕竟思考反思是很耗大脑CPU的。

3、负面情绪是内心无助的体现。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有句话是对他人的憎恨相当于自我憎恨。

《囧妈》里徐伊万对妻子张璐,说话的时候总是要反着来,明明想拉近距离,说出来的话却是要彰显自己的蛮不在乎,明明心里惦念妻子,还要把两人的合影赌气卡在桌子上。

伊万看不到妻子言语背后对他的关心,对婆婆的孝顺和理解,而自己心里一万个不想离婚,表面还要表现的无所谓,在电话里敏感痛心地问张璐对合作伙伴是不是有好感,不等张璐解释,不让张璐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和在意,还要气呼呼地说句“祝你俩早生贵子!”

李佳琦助理想要得到李佳琦的维护,也是觉得受了委屈,但是也是中了“情绪”的圈套。

我们在开车的时候,会有刹车反射,这是看到前面有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为了防止出现危险而做出的反应。

神经科学发现,愤怒情绪持续时间不超过12秒,当我们面临愤怒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这和平12秒分散注意力。负面情绪的浪潮过去之后,我们可以袒露出冰山底下真实的感受,那个无助的,想要和对方亲近的自己。

04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野马效应”,有效的应对负面情绪呢?

第一: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负面情绪来临时,主动关闭情绪“阀门”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归因理论,是指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

出于自尊和自我防御的原因,我们往往会认为我们的负面情绪都是他人引起的,比如和父母沟通不畅,是因为父母控制欲太强,工作不开心是因为老板不人性和同事不讲理。

我们认为是令人不快的事件导致了我们的负面情绪,其实在这个中间还有个自动化思维。就是我们如何认知遇到的事情。中间这个过程都是在后台操作,时间太快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的存在。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神经元的特性是重复加强,每次负面情绪发生,这种情绪都在重复加强,神经通路在不断地接线和整合。就像学开车,上路次数多了,经验就变成了一种训练之后的本能。情绪经过不断的重复,最后就会发展到,你还没意识到,已经被情绪的力量带走了,比如突然的愤怒,或者怨气,莫名的悲伤等等。

外界刺激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怎么想是可以选择的。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阿尔伯特·埃利斯,探究了人为什么会产生诸如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并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埃利斯认为有三种信念导致了非理性的情绪:

(1)绝对化的要求

心理学家凯伦·霍尼认为,我们大多数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想化形象或画面,并用“蛮横的‘应当’”折磨自己。我们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自己的神经症状,我们可以自己解构和重构自己的思想。

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别人必须按我期待的方式对待我”

(2)过分概括化

类似于简单粗暴地给人贴标签,一件小事做不好,就贴上“愚不可及”的标签,以一时一事的感觉评判整个人,容易对他人怀有敌意。对自己来说,觉得如果没有获得他人的欣赏,就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这就是由一个点波及整个面的错误包揽思维。

(3)糟糕至极的灾难思维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会认为是一场灾难来袭而引发人的应激反应。

什么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法)?

ABCDE法是REBT法的核心理论。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4)

A(aversive)是指激发不良情绪的事件

B(belief)是你遇到事件以后产生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个过程的想法

C(consequence)是负面情绪带来的结果

D (dispute) 是对B观念进行的反驳

E(effect)是你采取新的思维方式以后产生的效果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推心置腹,关系很好的朋友背叛了我们,我们很伤心难过,被负面情绪包围。

我们来用ABCDE法则观察一下,用反驳解锁一下被禁锢的精神自由:

对于绝对化认知的反驳:有证据表明我不能被朋友背叛吗?

回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不能被朋友背叛,现在被背叛,将来还有可能被背叛。

我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跟人相处,我期待和朋友友谊长久,但这不是天然必须的。

对于过分概括化的反驳:我被背叛了,就代表我毫无价值,不值得被好好对待吗?

回答:只是这一次的关系处理不好,我不能从我被背叛了推导出我毫无价值。

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如果我一味执着于我不能被背叛,我绝对无法忍受背叛会带来什么?

回答:未来我依然有可能被背叛,并不是我一味鸵鸟丧气心态一切就不发生了。

如果我因为这件事,认为人都是不可相信的,那我将陷入绝望的恶性循环,我将在心灵上被自己孤立,我的信心会被自己扼杀。

【反驳】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关键的一步,可以斩断负面情绪繁衍的链条。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5)

理性与情感

反驳一切夸张化、灾难性的想法

一次考试失败,一次面试出错,一次告白失败就影响面对人生和挫折的信心。

每个人的信心初始都是100分的,区别在于有的人会好好珍惜这100分,让它更茁壮坚定,有的会吞噬掉自己的信心。

反驳无法接受的想法

我真的无法接受和男友分手吗,失去了一个人,我就无法再次品尝生命之美好了吗?

这种解决方案是最好的吗?有没有其他方案?

反驳对自己和他人的求全责备

自己和别人没有做到幻想中的自己和别人,就要经受自己的责难吗?

我认为你不应该、也不可以这么做,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此你是个坏人,一定要受到惩罚!

当你担心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快乐和成功),而你又要求或者命令自己必须得到这些东西,这时你就会感到焦虑。焦虑通常源自你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而愤怒源自你对他人的非理性信念。

很多人会希望伴侣像我们爱他们一样爱我们。

但是为什么他一定要爱我呢?有什么证据表明他一定会这样做?他有什么理由必须爱我呢?

如果我有“他必须非常非常爱我”这种执念,会变成什么样?

除了占据我宝贵的脑细胞和精力,让我时刻处在一种检验和判断中,我没有时间去完善自己,因为我的时间都花在了我引以为必须的执念上。

我苦守一个绝对化夸张化的信念:我必须有了他的爱才会幸福快乐。

实际是,失去对方也并非世界末日。我可以随时改变大脑里的剧本,只要我乐意给自己松绑。

而放弃这个想法,我和对方都赢得了自由,我不再陷入焦虑和恐慌。

所有对事件的负面认知,在时间的魔法下,都进入了潜意识的数据库,变成大脑原始的操作系统,成为生活的脚本。

荣格说,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很多东西、很多内容很快会被我们忘却,然而潜意识会注意到它们,并保存起来。这些感官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整套自我疗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依赖于外界老师或者工具,随时地观照自己。

它有个核心的方法论是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接待他人,接纳生活。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6)

有条件的接纳,是根据外界反馈来决定对自己的价值评判,被认可就士气高涨,不被认可就陷入玻璃心,敏感易折。

无条件地接纳是把人与事分开看待,我目前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我会接纳这样的自己,不会形成内耗式的自我对抗。

第二:把情绪的关注点从外部转向内部,减弱对外界的情绪需求,给自己的情绪装上“盔甲”

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张德芬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段话:

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抛开预设,停止对别人的任何要求。

当我们对别人有期待和要求的时候,我们就被这种思绪绑架,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别人,我们和当下的别人较劲,任何人都不是我们满足自我的工具。

别人没有义务为我们的情绪和喜怒哀乐负责,我们是自由的,也是自主的。

《囧妈》里的卢小花,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母亲,她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安都作为生活经验,灌输给自己的儿子,比如看到俄罗斯美女乘客手里拿着火车钥匙,就想到了她是个贼,要来劫车。

徐伊万说她是有一个幻想的儿子,幻想即预设。卢小花,一个有才华懂艺术的女性,也预设了一个艺术家的形象,所以她会戴上彰显朝气蓬勃的假发。

她预设了一个需要自己照顾地无微不至的孩子,也预设了一个隐忍付出的母亲,所以预设成为了现实。

第三:在情绪不能控制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时间思维”,看到远方的“奶酪”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奇葩说选手、蜜芽创始人刘楠,在谈到遇到差不多的对象,要不要进入婚姻时是这么说的:

人生犹如游戏通关,在一件细枝末节的事件上犹豫纠结,卡在了当下不敢往前走,那么这才哪到哪?不往前推进,如何看到后面广阔丰富的主线剧情?

李玫瑾教授说,最好的思维是时间思维。

时间思维,就是跳出当下的一个点,从线性而辽远的时间看待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情。

还记得重庆大巴车坠桥事件,每一次的冲动都是有代价的,或大或小。每一个当下在当下轰轰烈烈,仿佛令人窒息,但是过了那个时间,就会被冲淡。

时间思维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格是指认知事物的程度,格要精、细。局是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

野马向人类求助(非洲大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启示)(7)

格局实际上是世界观的另一种描述。世界认知范围越广,对事物发展认识越精细,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从而有正确的行动,必有更高层次和远见的收获。

世界认知越狭窄,越不了解事物发展机理,就会只关注结果,忽略来龙去脉,不知凡事必有因果。

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曾说: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生活中很多矛盾的产生,都和狭隘的价值观有关。

格局不大,不懂站在更高阶广阔的视野里看问题,就会容易抱怨,陷入自己的小环境,心理不平衡,情绪反应过激。

绝大部分我们以为过不去的,都会在时间的洪流下,归于平淡。情绪的发生本来就是高耗能的,人是没有那么足够的能量去推动情绪永恒燃烧的。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赔罪领罚。禅师回来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患得患失,我们不快乐。

在情绪起伏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订立婚姻契约,决定相守一生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那么我们的心情会像闲花照水一般洒脱。

结语:

野马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小心对待来自外界的刺激,要小心处理寄生在我们身上的情绪,千万不要重蹈野马的覆辙。

由此,我们给出了运用野马思维,克服负面情绪的三个方法:

第一: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负面情绪来临时,主动关闭情绪“阀门”

第二:把情绪的关注点从外部转向内部,减弱对外界的情绪需求,给自己的情绪装上“盔甲”

第三:在情绪不能控制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时间思维”,看到远方的“奶酪”

情绪是完全可以由我们掌控的礼物,做好情绪的监察官,做好自己人生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