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泰,传统烤馍“核桃结子”和“千层饼”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无论时代怎样变化,那份指尖上的艺术、舌尖上的美食、心尖上的情结永远不会变,始终寄托着人们的乡土情怀,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习俗和美好愿景。
一大早,草窝滩镇清泉村的李青玲和苏万水就开始忙活了,她们今天准备发一盆面烤馍。细心地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苏万水拿出了特制的“糟子”。苏万水告诉记者,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她们就用往年的旧糟子做引子,一次性做够一年用的新糟子。
草窝滩镇清泉村土窑烤馍师傅 苏万水:原先我们是寺滩人,寺滩种这个谷子,碾成米,然后再到压面机上压成米面,把面搅上起了(发酵好),把这个米面全部混在里面,大概就是两斤多水搅起来能和三斤米面,活成稠稠的糊状,团成圆形,就放下让自然风干。
清泉村现有213户890人,五十多年前从寺滩乡老虎沟搬迁到这里,妇女们心灵手巧,个个都是土窑烤馍能手。土窑烤馍的制作有一整套传统的技艺,主要为做糟子、发面、和面、饧馍和烤制五个步骤,聪慧的她们总能从日常的劳作中总结出实用的经验。
草窝滩镇清泉村土窑烤馍师傅 苏万水:做馍馍的时候,(把糟子)用凉水泡好,泡得软软的,再把这个凉水倒掉,把酵面的原来的酸味、酵面味就倒掉了,倒掉就成了纯正的糟子味道。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酵母也泡得酥酥软软,李青玲将泡酵头的冷水倒掉,再用40度左右的水和少量的面粉,搅成糊状,放在热的地方等待发酵,直至糟面发酵得松软多泡,酵头子就算做成了。接下来就是和面的工序了,和面是最能考验巧妇“耐性”的技艺。用面粉现和一块面团,与酵头子和在一起,和均匀后放在温度适合的地方发酵,大约两小时可以发酵,发酵后继续加入面团和匀再发酵,到和第二次面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晚上十一点多,还得再和一次面,如此反复,根据需要计划做多少个烤馍就发多少面。第二天早上八点,一大盆面已经发酵好了。
草窝滩镇清泉村文书 张洁:面已经发好了,我们就把里面的配料准备上,有鸡蛋、适量的清油、黄奶油、香豆子、白糖还有花椒水,放到一块搅拌均匀之后,跟干面再搅成絮状,然后再放到发面里面配上适量的碱水,揉匀之后就开始准备做了。
纯手工制作的烤馍是否香脆酥软,不但配料有讲究,放碱也有技巧,要用六十度左右的水把碱面化开,洒在面上,然后和配料一起在盆子里来回“撬”,可别小看这揉面,既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
草窝滩镇清泉村土窑烤馍师傅 李青玲:揉的过程中首先把碱一气子先撬,觉得差不多了再倒出来滚着揉,不能把力气出上硬揉,那样揉的话,面就紧得很,要连滚带揉。
中午十二点多,终于到了做花馍馍——“核桃结子”的时候,刚下班的曾亚楠也跃跃欲试,她是李青玲的女儿,2021年7月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毕业,考上了“一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分配到草窝滩镇上班。在她的记忆里,花馍馍是温暖,承载了她年少时的记忆;花馍馍是乡愁,呼唤她回归家乡,助力乡村振兴。
草窝滩镇干部 曾亚楠:上初中的时候,我们都住校,周末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做很多的核桃结子,让我们带去学校里吃。在云南上大学的时候,有时候特别想念家乡的馍馍,我妈妈就会寄一点过来,我的舍友也觉着我们家乡的馍馍很好吃。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随时都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
做花馍馍时,先将面团揉搓成条状,再按重量分成若干小块,搓成长条后打个结,上下翻转便制作成八瓣的核桃结子,然后放在事先刷了食用油的烤盘上,把提前混合好的油和姜黄均匀地用小刷子涂抹在馍馍的表面,再将馍馍用干净的塑料膜盖好,再次发酵待馍馍饧至外形上变得圆胖时就可以入烧好的土窑了。
草窝滩镇清泉村土窑烤馍师傅 李青玲:这就是我们清泉村烤馍馍的土窑,我们这个土窑就是以前人们盖房子用的那个“土胡子”做的,一到冬天它就温度低,用柴量比较大,硬柴得这么大的两捆,然后还得一捆那个葵花秆秆,温度要烧到人到不了跟前这么个温度,烧出来的馍馍它就比较脆,颜色又黄又好看。
凡制作烤馍的农家都要在院内干净通风的地方事先建一个土窑炉,这个土窑炉是用土块或土坯砌成的一个长方形的立体柜状构筑物,中间用粗硬钢筋平行隔离,将炉腔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烤盘,下层用来烧火并留置柴火灰烬。四墙内壁用泥浆抹匀抹平不得透风,顶部用泥坯或水泥板盖严实,并在顶部选择下风头一角开一个小洞留做烟囱排烟气,入口宽度略大于烤盘,便于烧柴和烤盘放置。烧炉是事先用葵花秆将烤炉填满,点燃葵花秆和干树枝作为燃料充分燃烧,提升炉内的温度,待明火全部熄灭烟尘散去炉内温度适当时,再将放有饧好馍馍的烤盘推入炉中,将炉口用土坯封死,利用炉内的余温进行烘烤,根据入炉时温度不同,大约烤制15——40分钟,一炉新鲜的烤馍就出炉了,出炉后趁热在烤馍表面上均匀涂上一层胡麻油,一炉正宗的土窑烤馍就算制作完成了。
如今,随着电商的兴起,互联网销售成为新业态,土窑烤馍也大受欢迎。寺滩乡、草窝滩镇等乡镇都修建了传统的手工土窑烤馍作坊,以特色树品牌,以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草窝滩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 吕海英:这个烤花馍在我们这儿作为一种习俗,家家户户人家都会。尤其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做,现在我们村上有好几户农户,以农户自营的方式,自产自销,我们就想既然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手艺,(2021年)二月份以来,我们村集体牵头,打造了土窑烤馍作坊,我们就想通过集体牵头,带领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进来,然后把我们这个清泉烤馍以品牌化推向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致富平台。
(记者:郝姝 李蒲科 闫玉龙 刘妍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