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海军节前夕,央视国防军事频道于4月22日晚间播出的《军事报道》节目中,首次向世人公布了舰载型直-20在055万吨大驱上进行起降演训的画面。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1)

从报道画面中来看,除直-20舰载反潜型正式亮相外,还不乏直-20舰载多用途型的身影。后者毋庸置疑,自然是对标美海军MH-60S“骑士鹰”多用途直升机,至于前者,则是对标美海军MH-60R“战斗鹰”反潜直升机,正所谓后来居上,此次亮相的直-20舰载反潜型,综合作战能力不仅将于MH-60R持平,甚至于是形成反超态势。

目前在中国海军水面作战舰艇战斗序列中,共装备有三型反潜直升机,分别是装备于052C/D型驱逐舰上的苏/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再者是装备在054A及056型护卫舰上的直-9C/D反潜直升机、最后便是装备在航母及两栖舰船上的直-18反潜直升机。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2)

尽管中国海军的反潜直升机种类繁多,总体反潜能力不容小觑,但与此同时,上述多款机型的整体性能,适配性及多用途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海军的作战需求。

1980年,中国从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引进的SA365N1“海豚”轻型多用途直升机,随后引进黑豹舰载反潜机,随后以直-9A为基础自行研究改进了直-9C舰载反潜直升机,1994年首飞,2004年交付海军。

直-9C的反潜声呐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一公里。但直-9C携带的SKD-95航空吊放声呐比较好,属于中国研制的第三代数字化声呐,有效工作距离10公里。不过,由于最大起飞重量只有4吨左右,因此悬浮搜潜续航能力不足,限制了吊放声呐性能的发挥。也是过于起飞重量太小,导致其自身无法搭载更多更为先进的对潜探测设备及器材,相关探测还需借助舰艇声呐。

直-9C通过在机身两侧安装短架,可挂载两枚反潜鱼雷,具备对潜攻击能力,但是较短的航程及滞空时间,使得直-9C的反潜作战半径仅有50多公里,可谓是捉襟见肘。这种状况将随着直-20舰载机的到来而得到极大的改善。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3)

至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俄罗斯手中引进的卡-28反潜直升机,它的到来的确解了彼时中国海军的燃眉之急,此外不论是最大起飞重量及有效载荷,还是作战半径及攻潜能力,都要胜过直-9一头。但随着时间发展及我国军工人员在相关技术瓶颈上的层层突破,卡-28昔日所倚仗的诸多优势正在被层出不穷的短板所遮蔽。

如该机的机载电子设备、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机载声呐系统等,早已落后于时代,因此很难胜任新时期下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需求。以至于让昔日坊间盛行的我国将以该机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生产或后续升级改进的猜测,也随即证实并无此事。

至于13吨级的直-18反潜直升机,得益于自身母体的先天优势,使得该机的有效载荷、滞空时间、内部空间、作战半径等技战术指标相较于前两型,可谓是有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进而促使其反潜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问题在于,其硕大的体型只能部署在航母、两栖舰船等舰艇上,无法运用到驱护舰上,因此,中国海军迫切需要一款类似于美海军的MH-60R型反潜直升机。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4)

关于问世近20载春秋的MH-60R型反潜直升机的总体性能及具体表现,在此不做赘述。按照美海军使用需求,研制MH-60R型系用来取代服役已久的SH-60B及SH-60F型两款直升机。作为“黑鹰”系列直升机的第一代改进型号,SH-60B“海鹰”直升机在上世纪70年代美海军的眼中,主要担负遂行反潜战及反舰战,其次便是执行海上搜索救援、后勤支援等任务。

至于1991年进入美海军战斗序列的SH-60F,旨在取代彼时日益老化的SH-3H“海王”直升机,由前者遂行后者的作战任务,即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近距离的反潜保护。因此于2005年8月开始交付美海军的MH-60R,即可以承担驱护舰编队间的水下作战及反水面作战任务,亦能为其航母战斗群,两栖远征打击群提供同类作战需求,此外,也能遂行海上搜救、后勤保障、巡逻侦察等任务。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5)

再来审视此番官宣亮相的直-20舰载反潜型,其机身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在有效减轻空重的基础上,还具备很好的耐腐蚀性,因此使其非常适合在海上使用。此外,该型机又采用半硬壳式结构,机体由多根纵向龙骨梁和主要承力框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其强度较高,抗坠损性好,以此提高机组乘员生存率。

为适应驱护舰上较小的起降平台,直-20舰载反潜型又将原本位于尾梁下方的尾轮前移至后部机身下方,此外便是尾轮由陆航版的单轮改为双轮。如此设计基于两点需求,一是使直-20舰载反潜型能搭配驱护舰上所装备的新型“熊阱”助降系统,即便在高海况条件下也能同时着舰。二是由于尾轮前移至机身重心附近,使得其承载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6)

(两架几乎一模一样的舰载机,只能从旋翼的桨叶来区分了。中国的使用五叶桨,美国的使用四叶桨)

直-20舰载反潜型旋翼系统与陆航版别无二致,为能停进驱护舰上的机库,其主旋翼可向后折叠。平尾向上折叠后可紧贴垂尾,再整体向左前方折叠,最大限度地缩减停机尺寸。

此外,直-20舰载反潜型任务舱已据反潜作战需求,将双窗大侧门改为单窗小侧门,如此设计可减少采光,由此降低光线对舱内显示设备的干扰。在驾驶舱门与侧面主舱门之间,直-20舰载反潜型还有一扇舱门,从最初的陆航版的矩形平面窗改为圆形气泡舱,以此便于海上观察与搜救。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7)

直-20舰载反潜型的总体作战能力与美国海军MH-60R直升机相仿,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其机载设备。美海军MH-60R在机头下方安装有AN/APS-147多模式雷达的圆盘状雷达罩,该雷达具备全向探测能力,可自动发现并跟踪255个目标,此外还具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声探测及探测潜望镜等小目标等功能,直-20舰载反潜型应装备同型雷达,以中国雷达技术的后发优势,该雷达的性能一定会超越美军的APS-147雷达。

此外,直-20舰载反潜型光学探测转塔的位置,已从原型机的机头下方上移至机头前方支柱上,由此可对中近距离目标进行可见光/红外成像观瞄,且具备夜视/夜瞄能力,并引导机载武器开火。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8)

直-20舰载反潜型机身下方设有吊放式声呐舱口,其声呐浮标抛射系统,也与MH-60R一样,布置于机身一侧后部。

武器系统方面,直-20舰载反潜型在机身后部两侧各有1个外挂点,主要用于挂载轻型反潜鱼雷,如可挂载2枚鱼-7鱼雷执行反潜任务,该型鱼雷长2.6米、采用主/被动声呐自导模式,射程约15公里,最高航速达45节。

除此之外,该挂点还能挂载我军新型自导反潜深弹,相较于传统深弹,该弹的头部安装有声自导的导引头,可选择主/被动模式探测并定位敌方潜艇,深弹投掷入水以后,会释放一个浮囊,让深弹悬浮在海中,同时主动声呐导引头开机,探测半径450米,发现潜艇后,深弹会切断浮囊,然后下沉向潜艇发动攻击。弹体后部装备有舵机,能控制深弹的下沉速度,从而实现精确打击。

自导式深弹的反潜效率比普通深弹高的多,造价比航空反潜鱼雷便宜的多,因此深受航空反潜部队的喜爱。

无人舰载机最新消息(红色海鹰崭露头角)(9)

直-20舰载反潜型的正式亮相,意味着我人民海军旗下的航母、两栖舰船及大中型水面舰艇等,都将会陆续该型机,由此促使我人民海军的舰队航空反潜作战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便是,除遂行反潜战及反水面战外,直-20舰载反潜型也将在海上搜救、远洋护航、特种渗透、后勤保障等领大显身手,由此真正实现了其“一机多能”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