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踏出校门就有两个梦:一、重返校园继续深造;二成为老师的老师。很遗憾,第一个梦在长年的自学与参加自学考试中悄然隐退,第二个来不及了!我知道,如果能聚自己的洪荒之力,定会遇到顶尖级的专家、学者、教授,慢慢觉得这已经并不遥远。

言归正传,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杜威教育思想中关于教授方法的科学性精髓的理解,目的是巩固学习成果,以便让杜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入灵魂,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

十九世纪后期,英、法、德、美等国先后完成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垄断导致社会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和冲突。于是欧美各国推行了一系列自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措施,其目的是实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对垄断加以抑制,以推动工业进步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化进程已深入到欧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自由主义流派产生,其中杜威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应放弃"个人至上",注重"社会整体"。在生物学领域,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在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代替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可否证性"的概念引入哲学,这让人们的思维方式摆脱了绝对的价值观;实用主义是当时典型的美国式哲学流派,杜威将其体系化;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杜威是代表人物之一。应时代要求,欧美一批教育家高举"民主"、"自由"和"科学"的旗帜,向传统教育提出挑战,并试图创立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理想的新教育,积极创办各种活动学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美国兴起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杜威代表人物之一。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主张"、"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以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关于教育目的,杜威提出了生长就是教育目的的思想,以反对外在的、固定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在课程论方面,杜威提出了以"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论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在道德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杜威在1896年至1903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系主任期间,创建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在办学期间,杜威主要出版了《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900)和《儿童与课程》(1902)等著作,对实验学的的办学思想、工作纲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1904年,杜威离开实验学校,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在这期间,他发表了《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重要著作。特别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阐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是杜威教育著作的代表作?在这部名著中,杜威探讨了古今的各种教育问题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

杜威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论证精微,洋溢着现代气息。现今撷取他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的一个点展开。

十九世纪初一批教育家基于认识论中求知过程与知识、认识的结果与认识的方法是统一的整体,认为最有效的求知方法是活动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杜威等一批教育家认为:儿童只有在"做"中才能获得和应用知识和观念,或者说,只有通过"做"儿童才能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儿童"做"的过程,即一个活动的过程。我们简称为"做中学"。杜威给教学方法下的定义是:"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是受目的明智地指导的行动的方法"。

做中学教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有:

(一)从经验出发

其基本形式就是,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为儿童设置一个实际生活的环境,让儿童在亲身的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获得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当然教育家并没有忽视人类经验的教育价值,否认学习书本知识。在初等教育阶段偏重个人经验(实际知识)的教学,而在中学教学以后则偏重人类经验(书本知识)的教学。

写到此处,脑子里浮现一个视频:小孩子念的课本里既有拼音,也有数数,还有串联图画讲故事。我觉得小学一二年级可以尝试在语文数学课程外(不宜开设英语做主课,可以以英语动漫为主作为选修或活动课,不作硬性要求。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当然也可以留到三年级再排英语课),另设一门综合语文数学的活动课程,排在下午。可以按教学进度将每一章节的语文数学综合,以图画将其融合。实际教师教学可以依教材教,也可以自己整合资源灵活组织活动课。打破学科课程呆板、沉闷、教条的特征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和教学方法统一

按照教学理论的惯例,课程和教学方法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活动性教育思想的教学理论中,课程与教学方法都同处于一个教学过程中。杜威从实用主义的经验论出发,较全面地阐发了这个观点。他指出,经验是一个原始的整体。"任何把教材和方法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根本错误的"。"教材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具体说来就是:(1)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方法不过是教材的处理,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质达到一个目的。(3)方法就是使教材达到各种目的的有指导的运动。

(三)从儿童的本性出发

在杜威看来,儿童本性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表达先于有意识自印象,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我相信意识在本质上是运动或冲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往往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杜威指出,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发展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于是把任意的符号提供给儿童。实际上,这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的毫无意义的和武断的观念。杜威强调,教学要注重儿童的三个本性:(1)表象 杜威认为,表象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学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使儿童在经验中所接受的各种东西不断形成明确、生动和生长中的表象。(2)兴趣 杜威认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儿童最初出现的能力,标志着儿童发展到什么状态。兴趣显示着儿童将进入哪个阶段。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而以任性和好奇心代替真正的兴趣,而压抑兴趣等于以成年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性和灵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写到此处,联想到家长和老师们在培养儿童兴趣上的患得患失,还是缺乏理论的指导,以及对孩子的活动安排和观察,以及程极地引导)。(3)情绪 杜威认为情绪是行动的反应,对儿童进行真、善、美的感情教育,必须培养儿童正确的思想与行动的习惯,使情绪能够约束自己。

根据杜威的研究,优良的教材方法应具备直接性、虚心、专心和责任心四个特征。(我认为这是他教育理论最精微之处,严密的逻辑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体现了他作为哲学家和教育实践家的特质,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1)直接性是指一个人和他所处理的事物之间全神贯注的关系的标志,换言之,当一个人面临一种情境下的某件事,能直奔主题,一往无前,奋起而应付情境的需要。教师要使学习活动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和有意识的目的。杜威说:"一旦学校里的情侣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那么他们就不真正地研究和学习了。……"(2)虚心就是对于有助于了解需要解释的情境和决定行动结果的任何考虑都能够接受。一个人要保持生长的能力,就必须不断扩充视野,形成新的目的和新的反应。做到克服僵化和成见,积极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暗示和有关的知识,甚至是那些异己的观点,使心灵接受刺激,得到发展。教师若热衷于机械呆板的方法以便快速取得表面结果,即由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虚心态度的主要敌人。教师不允许和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应付所发生的问题,是对学生智力发展设置障碍,好像是把眼罩套在马的眼睛非,把他们的眼光限制在教师所同意的道路上。这样做,表面的答案也许可以加速,但过程不能强制。过程的成熟需要时间(写到此,想起自己教材中似乎是精神分裂地两种处理教材方式,深感罪恶!一般情况下,在数学课外活动课上,我会以兴趣导入,留足时间觉生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而常规教学中疏于组织教学材料,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待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给出"答案"都有之,或是满足于几个思维敏捷学生的正确答案而急于推进课堂教学流程!)。如果所有教师认识到教育成长的标准是学生心理过程的质量,而不是提出一些正确的答案,那末教学上发生长变化,不亚于一场革命!根据杜威的理论,初中和高中应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辅之以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的开设,构成一种一正一辅、互相补充、共同推进学生的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新的经验生成的质量和效益。(3)专心就是心智完整。在杜威看来,儿童具有天赋的本能,兴趣和欲望需要得到满足。如果学校忽视儿童的天性,热衷于采用机械化的强制性的教学方法,强调"严格训练",并用所做的事情以外的奖赏作为动机,违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结果就造成注意力分散和心理分裂的状况,导致学生对现实采取双重做标准(注意此处由教学引向心理),一个是对我们自己私人的或多或少隐蔽的兴趣的标准,另一个对于公共的和大家公认的兴趣和标准,这种双重标准有碍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和完全状态。造成有意识的思维和注意与自发的和本能的爱好和欲望之间的分裂状态,从而削弱智力活动的效率,养成自欺的习惯和对现实的模糊认识(注意此处引向了道德和个性品质)。(4)责任心作为理智的态度的一个要素指的是事先考虑任何计划中的步骤和可能后果,并且有意承受这些后果的倾向。责任心可以称之为理智上的彻底性(高!)。

(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不多赘述了)

搬来专家理论,一同学习。不免有掉书袋之嫌。愿与同路人分享,共勉!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试论杜威教育思想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的精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