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江隐士

题记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一个人,不论你走多远,也不能忘记当初是怎样出发。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人心不老,用尚还记清醒忆,尚未颓废的文笔,标注生命,留住过往,是以为记,以怀念故乡、故土、故人。怀念农业、农村和农民。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1)

正文

包产到户以前,村民是不能私自杀猪吃肉的,猪必须要喂到130斤以上,因为130斤才“够称”,“够称”了的猪拉到公社上的采购站,由采购站宰杀,实行“对半开”政策,一半猪肉无偿上交给政府,另一半猪肉村民才能拉回家来,自己食用。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2)

在当时,吃肉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村民称之为打“牙祭”。吃油,也是难事,山茶树开过花后,会结果,果实成熟后,村民们摘下来,去皮脱壳,用石磨子等土办法压榨,榨出茶油来吃,这种油很香,在现在看来,也是绿色环保纯天然,是很好的食用油。但茶子果很少,有村民熬不住了,摘小桐子果来榨油来吃,这种油并不适合人食用,吃了头疼,拉肚子,但在当时的困难时期,却实有村民吃过这种油。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3)

农民种地全靠肩挑背摩,种地的粪肥要一肩一肩地挑到田地里去,收获的苞谷、稻谷、麦子要一背一背背回家里来。打田埂地埂的石头要一肩一肩地扛到田地里去,劳动力对农业来说非常重要,劳动力差的家庭,农业生产显得更加艰难。为了缓解辛劳的人力,个别村民喂养了毛驴,毛驴个头虽然小,力气却很大,能驮100多斤。相当于一个强壮的成年劳动力。后来我父亲也喂养了一头小毛驴,毛驴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它配上了鞍子,大约是他确实太累了,想这小毛驴早点分担一些劳苦。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4)

小毛驴也不容易,早早承担了驮的重任,慢慢驮着驮着就长大了。到后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喂养了毛驴了,人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哪家要驮农家肥了,亲戚朋友就将自家的毛驴牵过来,于是就有了十几头驴,大家将粪装袋,抱上驴鞍,形成一个驴队,只消两个成年人,空着手带领驱赶驴队。这家的驮运完了,又驮运另外的人家。黎洪、金雨、江竹等地则又不一样,山更高、坡更陡,路更远,地更多,那些人家喂养毛驴根本无法满足需要,他们喂养骡子。骡子高大威猛,能驮300多斤,运输能力是毛驴的3倍多。特别是每年三四月间,一队队驮粪的骡子走山路上,可以比肩沙漠里的骆驼队,非常的具有诗意。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5)

八十年代,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农业现代化。千百年来,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农民们,用双手与天地争斗,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发明了胶轮车、鸡公车等运输工具,用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但有些事确实是人力无力完成远距离运输的,比如盖房子的瓦、砖、石头等。经济困难时,竹子箐红石井这一带家家盖的都是土掌房,但土掌房经常漏水。后来经济条件转好点后,盖房就要盖成瓦房了,但本村没有烧瓦的,需要到7-8公里外的莲塘村去购买,距离远了,不可能用胶轮车、鸡公车把那么多的瓦运回来,必须要用汽车。早先在关河乡跑的汽车是解放牌汽车,还有大脑壳的依发车,毛菇坝铁矿集体所有,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主要是运输矿石,但付运费很贵,村民们就会跟驾驶员搞好关系,悄悄地给驾驶员一只公鸡,或是一只火腿,驾驶员把一车矿石运到攀钢后,空车回来时,顺便就给村民把瓦、砖等捎回来。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6)

到九十年代末时,小四轮拖拉机出现了,这种两段式、六个轮子的机械,爬坡能力强,可进可退,灵活机动,平路可载重2吨多,爬坡可拉1吨多,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的运输能力。人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以前我们十多个人背一天的老苞谷,现在小四轮拖拉机一车就拉回家了。但小四轮拖拉机要1万多元,很多村民买不起。再者,小四轮拖拉机结构简单,非常危险,在黎溪区全区来讲,每年因小四轮拖拉机事故丧生的平均在3-5人。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7)

有个段子形象地总结农村生活:劳动基本靠手、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通信基本靠吼,非常形象。没有摩托车以前,村民出行都得靠两条腿,一步一步的走。赶集要走,那时村里赶集,一是赶小关河街,小关河街起初是2、5、8日赶场,后来改为逢双号赶场,要走近2个小时;二是赶黎溪街,黎溪街逢单号赶场,要翻山越岭,走3小时山路。当过革委会主任的老干部郑老爹告诉我,他们那时到西昌开会,包上背包,走一个星期,才能到西昌。我在黎溪中学读了三年初中,三年里,也都是用双脚在家和学校之间来来回回地走。到我参加工作了,也是从拉拉铜矿走3-4个小时的路,到黎洪乡去。那时打心眼里觉得,走路是理所当然的事!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能骑上摩托车,或者是开上小轿车。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远远超出了人的想象力了。后来,摩托车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到二十世纪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后,出行就方便了。再就是,摩托车配上两个货架,能拉300多斤重的东西,算是很方便的运输工具。

乡土乡情乡愁散文欣赏(乡土散文乡音不改)(8)

包产到户快要四十年了,四十年来,农村日新月异,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我家在种地上最辉煌的时候,能收近4000斤稻谷、10000斤苞谷。竹子箐的村民在土地上想了许多办法,做了许多文章。为了改变,村民们种了板栗。种了李、桃、花椒、杏、石榴,核桃。但是,都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甚至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没有卖到现钱。直到现在,竹子箐的四十多户人家依然在土地上营生,依然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依然在与土地抗争。包括我的大舅二舅,我的兄弟,我的堂弟表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