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大球盖菇错峰出菇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球盖菇种植一亩需要多少原材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球盖菇种植一亩需要多少原材料(湖北地区大球盖菇错峰出菇技术)

大球盖菇种植一亩需要多少原材料

湖北地区大球盖菇错峰出菇技术

基金项目: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项目(HBHZDZB-2021-023)

_李克彬等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红松茸、酒红球盖菇,富含多糖、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鲜菇细腻脆嫩,食味清香,爽滑可口。干菇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可利用稻草、玉米秸秆、玉米芯、桑树枝等多种农作物下脚料。其菌丝抗逆性强、栽培方式简易、易获得高产,栽培场地一地两用,提升冬季农闲田利用率,栽培后的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在湖北省现行的栽培模式中,一般是秋季10月播种,春季2—5月出菇,错过了春节销售的黄金季节,效益不佳,再加上春季回暖后气温升高,生长快,空心菇、长柄菇、开伞菇居多,优质菇较少,菇的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在栽培过程中,采用栽培基质全发酵、露地遮阳栽培、设施栽培(有遮阳网)或林下栽培(4年以上树林),适当减少栽培基质用量,将播种时间提前,露地和林下栽培在低温期搭设小拱棚,增加温度促进出菇,可在播种后50 d左右即当年11月出菇,出菇时间可持续到次年4月中旬,错峰早出菇技术,可达到菇价格高、优质菇比例增加,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总结了湖北地区大球盖菇错峰出菇技术。

1 栽培方法

1.1 栽培场地及处理

选择平坦或坡度较小、给排水方便、土壤不板结和不太沙性的田地或者树龄 4年以上的林地,土壤深耕30~40 cm;选择晴天在栽培场地和周边喷洒高效广谱杀菌剂和高效低毒杀虫剂,5 d后撒生石灰,每667 m 2 施用30~40 kg生石灰,混同土壤旋耕打散。根据各种场地的形状,沿着沥水(流水)的方向划厢,一般厢宽70 cm、走道宽60 cm。走道的土壤供以后期覆土取用。

1.2 播种时间

9月上中旬播种,海拔高的地方可提前10~15 d播种,11月上旬开始出菇。

1.3 栽培基质

利用当地的农作物下脚料栽培,如玉米秆、玉米芯、稻草、稻壳等,并掺杂一部分(至少30%)杂木屑。玉米秸秆需粉碎,粉碎后长度为 5~10 cm。玉米芯需粉碎,大小为2~4 cm。栽培基质每667 m 2 用量为5 000~6 000 kg。

播种前一个月,选择一块平整的场地,向栽培基质中添加2%生石灰,调节水分至60%左右(用手抓一把栽培基质,握紧后指缝有水分渗出,但不滴成线为宜)。将栽培基质堆成宽 2 m、高 1.5~1.8 m,长度以场地实际情况而定。在发酵堆正中间的地面上应做“口”字形通风沟,每隔1~2 m竖直向上插通气孔,然后进行堆料发酵。

堆料3~4 d后,温度达到60~65 ℃保持2 d,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料堆中心的发酵料翻到外层,外层和底层的发酵料翻到料堆中央;当发酵料度再次达到 65 ℃左右时,保持 2 d,进行第二次翻堆;然后再同前一次一样翻堆发酵,当料温达到65 ℃左右时,保持2 d后发酵结束。在第一次、第二次翻堆时,检查发酵料的含水量和酸碱度,若含水量不足或发酵料pH低于6.5,则添加石灰水及补充水分,保持发酵料 pH 在 6.5~7.0。良好的发酵料颜色为深褐色,无氨味、酸味、霉味等其他异常气味,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出现,手握发酵料应疏松、无明显黏性,发酵完毕的栽培基质及时撤堆降温,调节水分60%,准备铺料播种 。

1.4 栽培基质铺设与播种

菌种每667 m 2 用量200~250 kg。播种时将发酵完毕的栽培基质按照划线的地方铺 25 cm 厚,料层要铺平整压实,厚度均匀。将栽培菌种掰成 4 cm×4 cm 大小进行穴播,菌种块间距 20~25 cm,然后再铺发酵料 10~15 cm。整个栽培基质厚度比现有栽培模式稍薄,单位面积用料量少,一是可以防止提前播种发菌期料温过高烧死菌种;二是发酵料可以快速长满菌丝,早出菇。整个料层截面呈梯形,下宽上窄,料面呈龟背状。

1.5 发菌期管理

水分管理:播种后5 d内不能直接喷水到栽培基质上,5 d后栽培基质表面若发白变干应适时少量喷水,保持栽培基质表面湿润即可。栽培基质四周侧面多喷,上表面少喷。

温度管理:栽培基质播种层温度应控制在 20~25 ℃为宜,播种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应定时观测料温变化。播种层温度在25 ℃以上时,应及时打孔通风透气降温,并采取拱棚搭盖遮阳网遮阴等措施降温。

1.6 覆土

播种后10 d左右,菌丝已经长到栽培基质1~2 cm时即可进行覆土。将走道的土用旋耕机旋耕打细,覆土土壤不能大块,控制在见方 2 cm 以下,然后往两边栽培基质厢面及侧面覆土,覆土厚度2 cm。覆土后在再盖一层稻草,以肉眼见不到土壤为宜,以利于土壤保湿和出菇时保护幼菇。

1.7 出菇管理

播种后45~50 d,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到土壤表面时,浇一次重水催菇,保持土壤、稻草湿润。自然温度逐渐降低后,应搭建小拱棚保温。浇重水 7 d 左右,大球盖菇菌丝扭结为绿豆大小白色颗粒,然后逐渐长大,呈单生或丛生。

1.8 采收

当大球盖菇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或刚破裂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子实体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收的子实体应及时削去带泥土的部分。采收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菇床表面,采菇后留下的洞口及时补平覆土,清除留在菇床上的残菇。停水养菌5~7 d,再按上述方法管理出菇。

1.9 病虫害防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选用优良栽培品种,把好栽培基质质量关,保持栽培环境卫生,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创造有利生长环境,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双翅目、鳞翅目害虫。化学防治宜采用高效广谱低毒杀虫杀菌剂进行前期栽培场地和处理土壤,杀灭真菌病害以及线虫、螨虫、蛞蝓等害虫,出菇期间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2 林下栽培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方法同以上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林地要选择4年以上树林,树木间距应在1.2 m×1.2 m以上。10月下旬气温降低后应及时搭盖小拱棚增温 。

3 栽培注意事项

播种前应调节好栽培基质水分,播种后5 d内严禁进行喷洒水操作,遇下雨天应将厢面用薄膜覆盖,雨停及时收取,不让水分进入厢面。播种7 d后若厢面干燥可稍补充水分。播种时应提前查看当地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晴天播种,可选多云或阴天时播种,播种速度应快。播种后及时关注栽培基质内温度,注意防范栽培基质温度过高烧死菌种。

覆土在菌种发出新菌丝开始吃料后即可进行,覆土后表面应喷洒少量水分调整料层表面湿度,覆盖稻草保湿和遮阴。覆土最迟时间不超过10月初,以保证11月能开始出菇。

在出一潮菇后气温逐渐降低,露地和林下栽培此时可就地取材搭建小拱棚。拱棚搭建好以后注意晴天通风换气降温,阴雨天闭棚保温增温,保持棚内出菇期间温度不超过25 ℃,不低于5 ℃。

错峰提早出菇期适逢从深秋到冬季低温季节,大球盖菇生长期较长,肉质敦厚,不易开伞,品质得到保证,优质菇比例可以达到85%以上。并且出菇期在元旦、农历新年等时期,其价格高,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市场也得到极大扩展,与现有栽培技术相比,出菇期提前,达到错峰早出菇的目的,人无我有,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在湖北省平原地区和海拔不高的丘陵地带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