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被人否定,否定会让人成长,进步,可反面来看,多次被否定也会让人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1)

如果经常否定自己的人是父母呢?

在知乎上,一个网友说自己经常被父母否定,感觉“(父母)两个正常人,教育出我这一个异常”。

他后来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自己先否定自己,对自己失望。

01

被否定的孩子学会了讨好

之前播出的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以明星嘉宾化身代课老师的模式,记录和观察了孩子们日常放学后或周末托管的生活。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2)

有一对母子成了最具有争议的家庭,他们是才一年级的7岁小朋友徐敬凯以及他要求超严的妈妈。

和其他孩子不同,当所有回答的孩子都会对父母有吐槽和情绪起伏的时候,只有徐敬凯没有多说什么话,也很回避老师关于试探的问题。

当叶一茜老师试图与凯凯沟通时,他有明显的回避情绪,并用一句“不知道”予以回复。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3)

每次回答完一个问题,都要下意识地看一眼自己的妈妈。

几位观察嘉宾差不多都是已经成为父母的年纪了,对此深表不解:毕竟孩子这个年纪是话痨的时候,刚认识新朋友,怎么会如此?

小朋友们做作业的时候,许敬凯几乎每一道题都需要求助老师具体的意思,进度非常慢。

当老师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在做很多难度很高的卷子,也不是学校的作业,而是妈妈布置的。

凯凯妈妈在还没有开始双减的那个寒假里,就给儿子布置了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答题。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4)

一旦发现凯凯偷懒,凯凯妈妈就会多加一张试卷,以示惩戒,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压力倍增。

其他人纷纷表示,孩子还小根本没必要,她却说:“孩子不需要快乐的童年,他需要的,是一个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态度。”

妈妈很骄傲地告诉其他人:“凯凯很爱写作业,甚至他最大的愿望是将书店架子上的一排卷子全部都做完。”

现实是他似乎并不像妈妈所说的那样,非常喜欢写作业。他只是因为很爱妈妈,想让妈妈高兴,才不愿意当着爸爸妈妈的面说出对作业的真实想法。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5)

在如此严苛的教育之下,凯凯确实在班内名列前茅,偶尔的92分还会被妈妈一顿批评,他被逼迫地这么紧,真的不焦虑吗?

父母经常性的否定孩子,不鼓励他们,会让孩子自我认同感低,认为自己“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想什么都是错”,没办法接受自己和外界。

0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科林斯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积极的心态被调动起来,一定可以迎来更光明的人生。”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6)

中国“打压式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那句熟悉的话“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这句话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价值“PUA”体系。

它不停地从侧面提醒孩子:你现在没有做这件事,就是你落后了、你格格不入、你是异类、你能力不足…

在每次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会犹豫再三,没有任何鼓励支撑他去一鼓作气,最后只好放弃每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7)

“打压式教育”背后体现的,是深深的“自卑情结”:孩子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永远会有一个遥不可及目标,永远无法停止对自我的否定。

这个“自卑”伴随着孩子,也会伴随着“父母”。

凯凯知道他的妈妈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表现出的是他妈妈喜欢的样子,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傅首尔对他妈妈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掉入了你儿子的圈套。你现在在这里沾沾自喜,觉得他很听你的话,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其实一直在“哄骗”你!”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8)

这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对任何行为都不自信,反而傅首尔的“夸夸”模式更让人,更让凯凯得到安慰。

03

放手孩子的人生

做放下心的父母

如果当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把自己的想法隐藏,一切以别人高兴为准则的时候,他也许就成为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们要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呢?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9)

尊重孩子的意见

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选择和参与意见的机会。

即使意见不同,也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父母的想法更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10)

学会拒绝

教给孩子拒绝的艺术,助人为乐虽是美德,但也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底线下,尽力而为。有些时候做不到就做不到。

没必要勉强自己,更没必要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能勇敢的说不,会发现生活轻松很多。

傅首尔讲小学生怎么学(七年级虎妈布置超纲作业)(11)

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喜怒不行于色,适当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也不失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办法。

聪明的父母,应该收起控制欲,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下长大。在童年时期,帮助孩子树立梦想,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点点去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