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水浒传》,以朴素而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近千年来赢得了无数人喜爱。
这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群普通人的特殊经历,其篇章通俗易懂,情节精彩生动,书中人物贴近生活,因此成了一代又一代人不间断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水浒传》自然会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突出的两点,其一是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其二是对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积极作用。
作者施耐庵老先生在《水浒》书中,精心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还有上至皇帝、宰相、王公大臣,下至贫民百姓、兵丁衙役、庄主、村妇、店小二,几乎囊括了北宋社会全部众生相。
由于小说的深入人心和通过戏剧、影视形式的广泛传播,水浒书中的许多人物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甚至成了社会形象的代名词和符号。
这样说并非夸张闲扯,不妨列举几位来看看:
《水浒.中的武松,是倍受后世人们推崇的英雄好汉,民间昵称“武二郎”。
现今人们提起武松,第一反应他是“打虎英雄”。据考证,武松被认为在宋代确有其真实原型,当然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是经过演绎加工的。
在梁山好汉中,武松是光明磊落的正义化身。他嫉恶如仇,但不像李逵那样莽撞滥杀无辜。无论是替兄报仇怒杀西门庆,还是替朋友伸冤醉打蒋门神,以及随后的复仇大闹飞云浦,他都是伸张正义。人物形象比较干净。最终他在征方腊过程中遭飞刀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葬在西湖岸边。
客观分析书中的武松,他虽是打虎英雄,殊不知他遭遇老虎是其酒后逞强好胜的个性所致。
好在武松不仅武功本事高超,而且遇险不慌,最终战胜了凶猛的老虎。武松本没有当打虎英雄的打算,成为英雄之后也是想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可惜命运造化弄人,先是遭遇了哥哥家庭变故,后来又因替金眼彪施恩复仇得罪蒋门神而被陷害,报仇后走投无路上二龙山落草,最终成为梁山好汉一员。
后人评价:武松一味刚直,那得不使人敬仰;施恩专意款松,那得不为感激。毛主席也说,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还有人说:根据英雄信条,一位好汉如果感到自己或他的亲友蒙冤受屈,必须亲手伸张正义,而不依靠北宋那拖沓多变的法律。武松就是这类好汉有代表性的例子。···尽管武松内心始终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却完全被描绘为一位令人敬重的朴素英雄主义人物,人们之所以喜爱他,是因为许多人在钦佩他时还染上了同情的色彩。
这大概说明了,武松其正义形象一直以来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水浒》书中与好汉武松密切相关的自然是他的哥哥武大郎。
但两相对照,武大郎与弟弟二郎武松则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武大郎已经成了后世最无能、最窝囊的男人或戴绿帽子男人的代名词。民间有俗语称“武大郎卖烧饼----人熊货也囊”。
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并无宋代人物原型。书中设计的形象:武大郎与弟弟武二郎。从小父母双亡,武松则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兄弟俩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丑陋,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民间曾有流传,指说明朝时期的武大郎(武植),便是《水浒》中武大郎的原型,其实此言纯属后人牵强附会,与史实对不上号。
有人考据,《水浒》基本成书后,作者施耐庵便于洪武三年(1370年)死去,他仅在明朝活了三年,其他时间是在元朝度过的。施耐庵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开科举考试,并且没有一个北方人中举。而武植是永乐年间中举,施耐庵生前根本没发生武植中举的事,又如何能把他写进《水浒》里呢?
河北省清河县县志中一则记载说,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救助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魄兄弟自然关照倍至。王某却不知道武植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他久不见武兄弟出银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恶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
《水浒》中的艳妇潘金莲,是后世无人不知的“荡妇”代名词。
潘金莲实际是《水浒传》中虚构的人物,另一部书《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打造。数百年来,潘金莲一直被钉在道德耻辱柱上,被定性为妖艳、淫荡、狠毒女人的典型。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而活在戏剧舞台和文学作品中的潘金莲,则成为世代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水浒》书中设计的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丑陋窝囊武大郎,用以报复。
嫁给武大郎后,清河县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是爱风流的人,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剧照)
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武大郎在街坊邻里面前丢尽了脸,又是个懦弱本分的人,因此在清河县住不牢,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后来的故事人尽皆知)
但明朝历史上记载的潘金莲,则是清河县令武植的夫人。她为人贤良淑德,因夫妻二人形象被恶人王某蓄意丑化,并在老百姓当中流传,以至人们把她与《水浒》书中的荡妇潘金莲混为一谈。
白衣秀士王伦-,虽未入围梁山一百单八将,但他是梁山泊山寨的首任头领,属于《水浒》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王伦因其行为而被俗定为心胸狭窄的典型和代名词,后人常用来比喻各种嫉贤妒能、小肚鸡肠、毫无胸怀的人。
《水浒》书中,江湖人称“白衣秀士”的王伦,在小旋风柴进资助下,成为梁山泊的首任寨主,麾下有杜迁、宋万、朱贵等三位头领。他为人心胸狭窄,难以容忍能力比他强的人。虽然他知书达理,也求贤若渴,却改不了嫉贤妒能的劣性。他屡次刁难前来投奔的林冲、晁盖等江湖好汉,后来在晁盖的送行宴上,经吴用智激,终被林冲火并杀死。
高俅是《水浒》书中主要反派人物-----奸臣坏人。现今中国民间尽管两个字的名字重名率的极多,但如同“秦桧”二字一样,起名叫“高俅”的几乎没有。
高俅,已经成了祸国殃民的奸臣、坏人的代称。《水浒》书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宋徽宗)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
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恨得咬牙切齿。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结局,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光。
高俅在宋代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一说是祖籍广东梅州,随祖上迁移。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元祐八年(1093 年),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王诜是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的姑夫。这个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与当时坐冷板凳的端王关系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
一天,王诜和赵佶一起等待上朝,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问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王诜的篦子刀很漂亮,赵佶很喜欢。刚好王诜有两把一样的,第二天就派随侍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时,喜好踢球的端王正在踢球。端王虽然爱踢球,但只是业余水平。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自然不屑一顾。端王注意到了高俅的神情,就邀高俅一起踢。这一踢,让端王大为欣赏。于是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篦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端王继位成了大宋徽宗皇帝。他对高俅这个曾与其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别亲切。
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徽宗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只要有功名就行。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沽名钓誉,攀为升迁的资本,他以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朝中禁军达二十余年。
高俅主掌大宋军权的时候,宋军早已没多少战斗力。高俅又不是军事家,自然不可能对大宋的军队素质的提高带来明显起色。有人单纯地认为,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媚上欺下上还是颇有一套手段的,所以才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