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板块一:词串学习,聚焦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关注凤辣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接上期)

板块一:词串学习,聚焦人物

(出示第一组:神妃仙子、泼皮破落户儿、辣子、 凤辣子、熙凤、凤姐) 师:“泼皮破落户儿”是什么意思?

生:(迟疑地)就是为人很——

师:看看课文中的注释。

生:(继续答)指的是王熙凤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师:南省俗谓作——

生:(齐)辣子。

师:你只管叫她——

生:(齐)凤辣子。

师:谁来读这一组?(出示第二组: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 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 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绉裙)

师:确实挺棒的!但有一个字的字音读错了,哪个字?

生:(纷纷地)cuán !

师:对,这里是“攒(cuán)珠髻”,你再读一遍 第一句。

生:(再读,师多次纠正。)

师:好,你坐下来好好练一下吧!事实证明,《红楼梦》其实真不是那么好读的。老师给你们提示,除了注音、画节奏,还有最后那个字,有没有发现?(师生合作读)

师:好,再来一遍。我读前面的,请一个同学读 后面的。

师:头上戴着——

生:金丝八宝攒珠髻。

师:绾着——

生:朝阳五凤挂珠钗。

师:很不错!全班试一下。(师生合作读)

师:不错!事实证明读了很多遍是有效果的。那 些读得不太通顺,甚至读不懂的部分,怎么处理? ……

师:读《红楼梦》原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 很多障碍,读不通顺,读不懂。江老师建议大家用“跳读法”,就是暂时跳过去,等你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 慢慢回过头来品。再说我们不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我们用不着字字句句研究得那么透彻。跳读法,知道了吗?

板块二:默读课文,初见“凤辣子”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吗?

生:讲林黛玉初到贾府时,与王熙凤见面的情景。

师:她们见面时,在场的还有——

生1:贾母、贾府的那些孙女们。

生2:还有一群媳妇丫鬟。 师:王熙凤是这个片段的主角。课文主要写了王熙凤的什么?

生:(齐)王熙凤的穿着打扮。

师:除了穿着打扮以外,还写了些什么?

生: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

师:对!我们平时学过一些课文,特别是小说类 的,作者在表现人物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穿着打扮、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学们,请看自学提示。(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王熙凤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请在相关的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看看你真的从这些语 句中感受到王熙凤怎么样的特点?说出你自己感受到 的。

生1:我从王熙凤的打扮中,体会到了她的穿着华贵,外表美丽。

师:华贵、美丽,是吗?请你写到黑板上来。这是王熙凤的穿着打扮给她的印象。

生2:从王熙凤的笑声以及“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句话,我体会到王熙凤的威严很大,连贾 母这位一家之主都来了,王熙凤却还没来,而且还大声笑着说她来迟了。

师:好,有威严!也请你写到黑板上来。

生3:我说的也是这一句,但是我跟他有不同的 意见,我从这一句体会到王熙凤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生4:我从贾母的话里体会到王熙凤性格泼辣的 特点。 师:通过贾母的话来表现王熙凤,这是一种侧面 描写的方法。

生5:我从贾母的话看出王熙凤挺招人喜爱的。 贾母很喜欢她。 师:你是觉得王熙凤比较招人喜爱,对吗?

生6: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从刚才这一句,体 会到王熙凤很善于讨好,喜欢卖弄权势和地位。

生7:我反对!这句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这句话可以体现出王熙凤在这里能言善辩,特别合贾母心意。

师:在刚刚的“初见”中,王熙凤给我们的印象是——

生:(齐读)华贵美丽、有威严、性格豪放、性格泼辣、关心人、体贴周到、会说话……

师:同学们初见王熙凤,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是 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觉得她不是那么好。(板 书“好!?”)到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我们继续深入课文来“再见”王熙凤。

板块三:对比赏读,再见“凤辣子”

(一)对比赏读人物的语言。

师:这是同学们认为王熙凤最关心黛玉的那段 话。这一连串的问话,看似王熙凤很关心黛玉,对不对?

师:有没有看到黛玉的回答?

师:假如黛玉要回答的话,她应该讲这些内容。 (出示)这是江老师根据原著补充的信息。

师:请两个同学合作来读一读。我现在是王熙凤, 你就是黛玉。

师:妹妹几岁了?(根本不给学生回答的机会) 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师:你怎么不读啊?(众笑)我问你这么多问题, 你怎么不说呀?(转向全班)原著当中就是这样的, 发现了什么?

生:王熙凤说得很快,根本就不给黛玉说话的余地。

师:你们刚刚不是说王熙凤关心人吗?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却不给黛玉回答的机会。

生:她故意的吧!(众笑)

师:故意的!我故意读这么快,我根本不关心黛玉要不要回答。王熙凤这样,是真的关心黛玉,对她体贴周到吗?

生:我觉得她在卖弄权势和地位。

师:怎么卖弄权势和地位?你说得很虚很空。具体从哪里看出来?

生:就是从她一连串很快的问题中,王熙凤是想让别人觉得她多么关心林黛玉,但是她又不给林黛玉回答的余地,所以她不是真的关心,而是虚情假意。

师:“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你只管告诉我。” 你告诉我,我就可以——

生:(齐)帮你解决。

师:“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你告 诉我,我就可以——

生:(齐)帮助你。 师:这充分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

生:(齐)地位。 师:好,我们这样一对比读,就有不同的发现。 再看这一段话。(PPT 出示) 师:王熙凤她这是在夸黛玉——

生:长得漂亮。

师:漂亮得王熙凤从来没有见过,漂亮得不像是贾母的——

生:外孙女儿。 师:凤辣子这样一说,贾母听了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贾母嫡亲的孙女迎春、探春、惜春高不高兴?

生:(齐)高兴。

师:王熙凤表面上是在夸黛玉长得漂亮,但她一句话说出来,在场的人听见了都高兴。这样的特点叫什么?

生:圆滑!

生:善于奉承。

师:王熙凤这么奉承,这么讨好,就是想干嘛?

生:巩固自己的地位。 师:高明的作家,总是会让作品中的角色“什么 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课文中,王熙凤的出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生读)“这些人”是哪些人?

生:就是在场的迎接黛玉的那些人。

师: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

生1:特别的恭肃、严整。

生2:他们连声音都不敢发出来,连呼气也是要 屏着。

师:来,我们对比看一下凤辣子的出场。谁来读?

师:有没有性格稍微活泼一点的、大胆一点的, 再来试一试。

师:还是稍微有一点温柔。好,我们对比看看, 那些人是大气都不敢出。但是王熙凤呢?

生:(齐)笑着说话。

师:对比之下,你又发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生:王熙凤是放荡无礼的。 师:开始有个同学说“不拘小节”,你还坚持是不拘小节吗?

生:我觉得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更体现出 她在贾府的地位非常高。

生:不仅是地位高,而且从后面我们可以得知她 非常受贾母的喜爱,她可能是仗着贾母这么喜欢她, 就这样放诞无礼。

师:其实你们已经说到点子上去了。并不是所有 有权威的人,都会像王熙凤这样,人未到——

生:(齐)声先到。

(二)对比赏读人物的穿着打扮。

师:(出示)在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前,曹雪芹写 了这样的一句话—— 同学们知道“众姑娘”是哪些人吗?

生1:丫鬟。

生2:贾母的三个贾姓孙女儿。

师:我们来看看那三个孙女儿是怎样穿着打扮 的。(出示)

师:这段文字,是江老师从原著中节选出来的。 前面都是描写三春外貌特征的,最后一句是描写三个 孙女儿的穿着打扮的。请大家读一遍。

师:对于贾母的亲孙女儿,曹雪芹就是这样一句话交代了她们的穿着打扮。但对贾母的孙媳妇王熙凤,曹雪芹却让她这样盛装出场。对比之下,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王熙凤特别张扬。

师:张扬?为什么?(指着板书)你们在“初见” 中不是觉得她这样是华贵、美丽吗?

生1:因为贾母的三个嫡亲的孙女儿都是一样的 装饰,很朴素,而王熙凤却是非常的隆重。

生2:简直是所有的金银珠宝都往身上戴了。

生3:她身上的颜色太多了,太艳丽了。 师:你们不再觉得王熙凤这样是漂亮了吗?其实 曹雪芹就是想借王熙凤这样的看似华贵、美丽的外 表,来表现她张扬、俗气的个性。

师:我们通过几次对比赏读,在“初见”与“再见” 中分析了王熙凤的语言和穿着打扮。现在,我们来观 看《红楼梦》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视频片段,继续了解王熙凤这个人。)

生1:我觉得她很会察言观色,看到林妹妹有点 伤心,就说“姑妈怎么偏就去世了呢”?

生2:老祖宗笑着对她说,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她又马上转悲为喜,所以我觉得她变脸好快呀! 板块四:阅读补充材料,丰满人物形象

师:贾母之所以把这么大一个贾府交给王熙凤管 理,一定是有她的理由的。同学们,请拿出抽屉中的 补充材料《王熙凤管理宁国府》,迅速地读一读。从这个片段中,你又感受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生认真阅读)

师:用上刚刚江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大家的“跳读” 名著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

生1:第二自然段里,王熙凤对那么多人的分配、安排都是井井有条,让什么人去做什么事,什么人负哪方面的责任。都非常的清楚。

生2:她很会安排,“客人来了,要给他们倒茶”。

生3: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王熙凤做事特别 地有条理,特别仔细。

师:正是因为王熙凤这样能干,所以她才能把那么大的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个片段里,她不是在管理贾府了,她在管理哪里啊?

生:(齐)宁国府。

师:她被外派了,是不是更加证明了她的能干? 王熙凤是好人?是坏人?

生:不好不坏的人。

师: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有一句话,(出示:恨 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来,读一读!

师:王熙凤是好是坏,请同学们去原著中找答案。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一百多个有血有肉,个 性鲜明的人物,王熙凤只是其中之一。读名著,学写 作。同学们也可以像大师们学习,让你作文中的角色 “说出合适的话,穿着得体的衣”

读小说学识人

◎薛法根

小说就是讲故事,读小说就是读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最揪人心的是人物的命运。一篇小说,读者初读时最关心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却很少去用心琢磨情节背后的小说主题和 决定命运的人物性格。一个优秀的读者,需要一种阅 读穿透力,读到特定时代中的人情世故,学会“识人”。 江清秀老师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教学目标设 定为“在对比赏读中认识作家笔下的人”,是小说阅读 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双重体现。《红楼梦》中的四百多个人物,尤其是王熙凤,不同于《西游记》或《水浒传》中塑造的类型化人物,不是单面扁平的,而是多面立体的。不能简单地界定为“好人”或者“坏人”,而是“好 坏皆有”的复杂人物,这就考验读者对人性的认知和判断了。透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读懂人物,进而读懂自己。江清秀老师紧扣“识 人”这个目标,设置了四个阶梯式的板块活动,引导 学生凭借故事内容,从不同的侧面“管中窥豹”,教有情趣,学有所获。

一、称谓中见性情,打扮中显身份

教学的第一个板块是“朗读词串”,不仅仅是识字学词,也不仅仅是识记积累,而是另有所指。第一组词语是关于王熙凤的“称谓”。“神妃仙子”重在从作者的视角写她的“美”,“泼皮破落户儿”重在从贾母的视角写她的“俗”,“辣子、凤辣子”重在从性情视角写她的“辣”,“凤姐”重在从黛玉的视角写她的 “亲”。原本散落在文中的称谓一经串连,便有了品评 的意味,让学生眼睛一亮:称谓之中见性情。第二组词语是关于王熙凤的“打扮”,从头上到项下,再到裙边、身上、外罩、下罩,师生在合作互读中,熟练了工整的句式,熟悉了小说的语言,更读出了王熙凤华贵 逼人、高人一等的身份。需要学生思量的是,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衣着打扮,为何要浓墨重彩地描述?从作者、读者、人物命运、情节发展以及时代背景等不同的视角,或许可以读出不同的用意。如此,对于小说 中大段的人物肖像、衣着打扮描写,才会不急着跳过 去,而会停下来细细琢磨一番。要知道,小说中作者 刻意描写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隐藏深意的。没 写出来的那层意思,才是需要我们去用心读出来的。

二、初见中留印象,再见中识其人

教学的第二个板块是“阅读批注”,初识王熙凤的印象。学生从王熙凤的语言、打扮、外貌、动作、神 态变化以及贾母、黛玉的话语中,读出了王熙凤的“华 贵、美丽、有威严、性格豪放、不拘束、性格泼辣、招 人喜爱、关心人、体贴周到、卖弄权势和地位、能言 善辩、会说话、好奇……”这是学生从某一个侧面读到的人物形象,犹如“盲人摸象”,看到的是人物性格 的“一角”。因此,江清秀老师设计了第三个板块“对 比赏读”,将学生对人物的认知从模糊引向清晰、从表面引向本质。一是对比人物语言,假设了王熙凤与林黛玉的对话,一问一答;师生演绎时,教师“故意” 不让学生“来不及答”,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王熙凤一连串的“问寒问暖”,实际的用意并非只说给黛玉听, 而是说给贾母听,说给在场的其他人听,表明她是一 个极其体贴、照顾黛玉的人。如此教学,学生便能从中认清王熙凤的“心机”。二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外 孙女”与“嫡孙女”的比较中,加深对王熙凤“言在此 意在彼”的“心机”与“刚口” (口才)的认识。三是比较王熙凤与孙女们的打扮,前者浓墨重彩,后者惜墨如金。 一铺陈一写意,透露出作者的用意:王熙凤是贾府的实 际掌权者,是整个故事的一 个“支柱”,缺了她,整部小说就黯然失色;其衣着打扮之辉煌,暗示着此时人物 及整个大观园的气势之盛。这样的三层阅读,犹如彩粉画,一层一层地在人物上扑粉,让人物随着背景站 立起来,更为丰满而鲜活。此时,学生对人物的认知, 就不是停留在几个词语的概括上,而是逐渐将人物还原到了生活中,其一颦一笑都宛若在眼前。小说阅读,就是要让人物在读者心中活起来。江清秀老师深谙此理。

三、细节中辨真伪,极境中露真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上完了课,才猛然 发现还有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还有更为精妙的活动设计。看一堂课,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呈现的精彩,也要看到尚未想到的可能。这样的观课议课,是在已有教学基础上开掘的新视角,提供的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新方法。江清秀老师的课已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了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阅读与建构。如果再进一步的话,可以从情节走向细节,在王熙凤的一颦一笑间,捕捉极其微妙的“变化”: 初见黛玉,先是打量一回后“笑道”,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一说忙“转悲为喜”。你看,“笑—泪—喜” 的转换都在刹那之间,是真笑还是假哭?细一想,便 能辨别真假:是做给别人看的“戏”,但是演得比真的 还要“真”。这就是王熙凤的心之“辣”、心之“机”, 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不同的面孔。这也是她在复杂的 大观园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的原因,对我们认识人性、认识为人,不无裨益。

难能可贵的是,江清秀老师在教学的最后,补充了《王熙凤管理宁国府》,旨在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加深对王熙凤的认识。的确,人物的性格只有在极端的环 境中,才能显出真实的本性,透露骨子里的东西。正如孙绍振先生说,小说就是要“把人物打出常规”,置身于绝境中,才会逼迫出人物心底的那个“本性”来。 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来说,“初见黛玉”仅仅是她整个形象的“冰山一角”,而后来诸多故事才慢慢展 现其“辣”、其“妒”、其“欲”,最终化作一个悲剧。这个补充的故事,是一种教学的延伸与导引,让学生带着对人物命运的“揪心”,主动去阅读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引子”的小说选段,还肩负着“导读”“引 读”的功能。江清秀老师一定看到了这一点。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小说,即使一个选段,也足以让我们反复咀嚼,而其中的况味仍未完全领会。 这需要深厚的积淀和敏锐的眼光,需要洞察人情世故的丰富经验。经典教学,就是和学生共同经历一场精神之旅。

(1.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 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