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全面发展的维度看,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和关键特质:扎实的知识,博学;优秀的品格,自律;关键的能力,创新;正确的价值观,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时代大任的新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坚持立德树人能力提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坚持立德树人能力提升(担立德树人重任)

坚持立德树人能力提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全面发展的维度看,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和关键特质:扎实的知识,博学;优秀的品格,自律;关键的能力,创新;正确的价值观,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时代大任的新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的“教育灵魂”。“立德树人”重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必修课,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也应该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参照。核心素养之所以称之为核心,表明它是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素养,也需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很好的对接,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学科。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同时还要将其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来实施。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说到底就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而,要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起点,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资源优势,重视探索重要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习俗、民族精神文化等信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要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明晰立德树人的内涵标准,努力立树生命之人,立树使命之人,让生命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在闪耀中现出绚烂,用使命引领未来。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积蓄更大的力量。(久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