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黜太子胤礽后,成年皇子们顿时觉得自己有机会竞争太子之位,无不为之极力表现,企图夺得帝位。其中综合能力最强,呼声最高者必须是老八胤禩。

康熙为什么对十四皇子好(为何众大臣一推荐)(1)

(胤禩剧照)

胤禩聪慧,人又努力,不论是学识还是骑射在诸皇子中都是上乘,因此深得康熙重视。早在他13岁时便被委派去参加山东孔庙祭祀,16岁便与诸皇子参加准噶尔之战。不光如此,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分封皇子时,胤禩又是受封贝勒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尽管得康熙重视,胤禩为人却亲和有礼,待人更是体贴细致。康熙有意培养他在政事上的能力,让他参与政务。胤禩不光事情办得出色,还广结善缘,与诸大臣们相处融洽。

哪怕在诸皇子中,胤禩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与他交好的皇子最多。

另外,胤禩尊重厚待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中亦有很好的口碑。

当时,就连康熙最为信赖的军机大臣李光地都感慨,诸王之中,八王(胤禩)最贤。因此,胤禩又又得贤名——八贤王。

按清朝立贤不立嫡的立储制,胤禩才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可是,康熙为何自始至终却没有考虑过要把皇位传给他呢?

康熙为什么对十四皇子好(为何众大臣一推荐)(2)

(康熙剧照)

我认为,恰好是胤禩有贤名害了他。

胤禩在朝中有很好的人缘,一些大臣见太子胤礽被废,便主动加入胤禩的政治集团中来,大家群力群策,都希望能促成胤禩被立为太子,将来等胤禩做了皇帝,大家也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康熙四十八年,机会终于来了。

康熙打算在诸皇子中新立太子,于是召集群臣,让他们推举一位皇子,并表示一定听从大家的建议。

大臣们认为康熙这话不像是说着玩的,于是联名保奏皇八子胤禩。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康熙非常不高兴,此事也不了了之。

康熙为何不高兴呢?

试想一国之君,向来把皇权看得极重,而诸大臣竟联名保奏皇八子胤禩,这无疑是告诉他,胤禩在朝中深得人心,其势力强大到能撼动他的皇权。

结党营私是康熙最为憎恨的,更何况是皇子交通大臣,造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所以康熙毫不留情地打压胤禩和他的政治集团,还骂他“柔奸性成,妄蓄大志”。

胤禩虽说屡遭打压,但他夺储心未死,所以他一直努力寻找机会,希望能重得康熙宠爱。

康熙为什么对十四皇子好(为何众大臣一推荐)(3)

(九子夺嫡剧照)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前往热河巡视。

按例,胤禩应随驾左右,但由于正是胤禩生母两周年祭辰,所以胤禩去祭奠生母良妃,并与康熙约定在汤泉等侯,共同回京。

胤禩深知康熙喜好打猎,于是谋得一对上好的海东青,让人送给康熙,希望能取悦康熙。

没想到,这对海东青到康熙手上时,却已是奄奄一息的将死之状。

康熙年纪大了,本来就对死很忌讳,现在看到一对死鹰,认定是胤禩有意诅咒他,所以当即把在身边的皇子召集起来,当着他们的面,说胤禩为“辛者库贱婢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如果让他继承大清王朝的皇位,那会让天下人耻笑。

可怜胤禩遭此打击,深知争储无望,从此一病不起。

胤禩一病不起也没有用,康熙从此和他翻了脸,连问也不问一句,对他相当刻薄寡恩,彻底断了他对皇位的念想。

(参考史料:《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