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贡区:江西母亲河赣江源

赣江,起自解放街道辖区的赣州城北龟角尾,章贡二江在这里汇合后形成赣江,一路北去。

赣江源头有二。西源章水,出自罗霄山脉的崇义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章贡区;东源贡水,出自武夷山脉 的石城县赣源岽,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与湘水汇合,称贡水,流经于都、赣县、章贡区,为赣江正源。

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水。据学者们研究,在秦汉以前,“赣水”这一名称就存在了。

对于赣江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章贡合流”说,源于明嘉靖十五年版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之记载。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赣巨人”说,源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赣江北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清江(樟树)、丰城到南昌市注入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进入长江,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

赣江中上游,自赣县储潭桃源村始至万安县良口一段,明《赣州府志》记载有著名的十八滩,清《赣州府志》则记为“二十四滩”,水流湍急,诸多礁石,密布三百里水路。唐玄宗时期,由张九龄督导开凿了大余至南雄之间梅岭八十里古驿道,将长江、赣江和浈江、北江之间联结,“南方水上丝绸之路”贯通千余年。直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前,赣江一直是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最主要的通道。

赣江孕育了包括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豫章文化、浔阳文化、袁州文化在内的诸多文化内容。是故,纵横全省的赣江之“赣”成为江西省的简称。

注:

《赣州府志》:明代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董天锡编纂;

《赣州府志》:明嘉靖十五年,董天锡编纂,《山川》之《赣县》中有载:“赣,章贡二水会处,北流抵万安,其滩十八,曰白涧,曰天柱,曰小湖,曰鳖,曰大湖,曰铜盆,曰落濑,曰青洲,曰梁,隶赣;曰昆仑,曰匡方,曰武索,曰小蓼,曰大蓼,曰绵津,曰晓,曰漂神,曰惶恐,隶万安。”

“苏轼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赣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魏瀛主修,卷三十一《经政志》之《兵制》中有载:“……南康赣石,旧有二十四滩,滩多巨石,行旅以为难。”第1003页。

赣江是哪里的母亲河,江西母亲河赣江源(1)

(《摘自章贡区地名文化故事》,文/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