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泰来县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扶贫编织车间办公室主任顾秋菊的微信朋友圈,从9月份至今,共有20余条信息与编织有关。她的朋友戏称“她弄编织都弄魔怔了”。但大伙儿也都承认,正是她的这份执着,才让编织产业在泰来县从无到有、落地生根,才让无数贫困群众和低收入群体有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增收渠道。
  

2017年,任职泰来县塔子城镇平安村第一书记时,顾秋菊便开始对接就业门槛低、技术易掌握、务工离土不离家且增收效益明显的成熟项目,为百姓寻找一条家门口的致富门路。经考察、调研和签约,手工编织汽车坐垫项目正式落地,并引入江苏瑞王汽车饰品有限公司在泰来县投资建厂,开启了当地的“企业 扶贫车间 农户(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模式。手工编织覆盖率高,零投入、零风险、零压力,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脱贫攻坚巾帼事迹(为贫困户编织致富幸福路)(1)

网络图片

平洋镇现年58岁的刘金平身体患疾,自己总说一直靠着家里人养活,从没为家里作过贡献,但随着扶贫编织车间的到来,她的生活彻底有了改变。“自从有了手工编织,我终于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了,月收入差不多有900元左右,还带了几名‘徒弟’。”刘金平说,每天走到扶贫车间门口时,都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坚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编织出一条幸福路。
  

2017年10月,顾秋菊调任县妇联后,便开始主抓全县汽车坐垫项目,而泰来县此时也开始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各个车间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依托瑞王公司销售基础上,通过展会、电商平台扩大自主营销,逐步实现了既编得好又卖得好。
  

现在,泰来县的扶贫“小车间”已做成了“大文章”,目前全县已设立22个扶贫车间,生产纯手工编织和机编的汽车坐垫,产品销往全国40余个地市,并且柳条工艺品、羊绒大衣、渔网等编织内容也逐渐开展起来,共解决了1200余人的就业,实现了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目标,有效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一个个扶贫车间不仅圆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梦,在乡风文明建设上更发挥着启民智、转民风的作用,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幸福感、获得感更是显著提升。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梁辰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