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载淳(chún)为清文宗咸丰帝的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慈禧年轻时复原照
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载淳生于储秀宫。咸丰八年(1858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早夭,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载淳出生后,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最激烈时期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贵为皇子的载淳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他的父亲咸丰皇帝却为国家内忧外患头痛不已。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心力交瘁的咸丰皇帝驾崩。咸丰帝去世后,6岁的载淳即位,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拟定年号“祺祥”,载淳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并尊为皇太后。
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乘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年幼的同治皇帝对于这一切权力斗争,他没有任何能力阻止和参与。
同治皇帝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小就能文能武,他的老师李鸿藻也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不过父亲早亡,让他过早失去了父爱,母亲慈禧太后一生都在勾心斗角,醉心于争权夺利,完全把抚养孩子的重任交到了别人手里。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载淳“典学未成”为由,拖延载淳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才为自己十七岁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大婚典礼。载淳婚姻是个大问题。找谁做皇后,两宫皇太后意见不一。慈安太后提议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主张以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皇后。载淳本人喜欢前者,载淳便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不过婚后的日子让慈禧很不痛快,那就是同治帝只喜欢阿鲁特氏,忽略了富察氏。慈禧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对于慈禧的话,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也就是那时候,同治帝开始逛外面的花街柳巷。
同治皇帝所处的历史时期很特殊,恰逢太平天国被消灭,西方列强暂缓对中国的入侵,中国处在一个短暂稳定、和平的时期,因而开启洋务运动,腐败无能的清朝出现回光返照,后世称这段时期为“同治中兴”,但这不是同治皇帝的政绩,只要他的母亲慈禧太后还在,他即使有治国的才能,也无治国的机会,清廷的任何决议,到最后还是由慈禧太后裁定。同治皇帝在位短短十三年,形同傀儡,而且同治皇帝虽有皇后和妃嫔,但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同治十八岁开始亲政。亲政时,诏“恪遵慈训”,就是要遵守圣母的懿旨。他亲政后也办了些事,如在西苑紫光阁会见日本国大使副岛种臣、俄国大使倭良嘎里、美国大使镂斐迪、英国大使威妥玛、法国大使热福理、荷兰国大使费果荪,并接受他们呈递国书。同治亲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亲自主持经办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圆明园。
慈禧退帘后,想到宫外游冶愉悦,回忆起当年的圆明园生活,她懿旨重修圆明园。这是重大的工程,至少要花几千万两白银。九月,载淳发布上谕:兴修圆明园,以为两宫太后居住和皇帝听政之所,让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修。朝廷震动,反对重修圆明园。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文祥等十人联衔疏奏,请停止圆明园工程。两宫太后见事情闹大,只好出面调解。修圆明园改为修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同治病了。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载淳逝于养心殿,享年19岁。两宫太后召醇亲王奕譞(xuān)的儿子载湉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同治皇帝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是有幸啊?还是不幸啊?说同治有幸的,因为他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过着锦衣玉食,钟鸣鼎盛的生活,没有兄弟跟他竞争,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同治也是不幸的,第一大不幸,幼年丧父,六岁父亲就死了,第二大不幸,童年就被放到宝座上,不能享受童真之乐。六岁的孩子,周岁才五岁,放到那座上,奏呈国家大事,任命官员,大臣的奏章他根本不懂啊,那他也得坐着,不能动,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和折磨。第三大不幸,跟他母后关系不好,经常受到训斥。第四大不幸婚姻不如意,他想娶的不行,不想娶的,指配给你。第五大不幸,才十九岁,就一命黄泉了。
纵观清朝十二帝,载淳是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叹载淳可悲可怜,短暂一生无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