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这样的聪明人懂得“捭阖”之道,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我状态的人而蠢人则会在关键时刻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别人留下进攻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愤怒时说气话不如保持沉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愤怒时说气话不如保持沉默(三思而行别让愤怒之火毁了自己)

愤怒时说气话不如保持沉默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这样的聪明人懂得“捭阖”之道,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我状态的人。而蠢人则会在关键时刻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别人留下进攻的机会。

1809年1月拿破仑从西班牙战事中抽出身来匆忙赶回巴黎。他的下属告诉他外交大臣塔里兰密谋造反。一抵达巴黎,他就立刻召集所有大臣开会。他坐立不安,含沙射影地点明塔里兰的密谋,但塔里兰没有丝毫反应,这时候,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忽然逼近塔里兰说:“有些大臣希望我死掉!”但塔里兰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满脸疑感地看着他。拿破仑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对着塔里兰粗鲁地喊道:“我赏赐你无数的财富,给你最高的荣誉,而你竟然如此伤害我,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穿着丝袜的一只狗。”说完他转身离去了。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拿破仑如此失态。塔里兰依然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他慢慢地站起来,转过身对其他大臣说:"真遗憾,各位绅士,如此伟大的人物竟然这样没礼貌。

拿破仑的失态和塔里兰的镇静自若迅速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拿破仑的威望降低了。伟大的皇帝在压力下失去理智。人们甚至感到他已经走下坡路了,如同塔里兰事后预言:“这是结束的开端。”塔里兰激起了拿破仑的怒气,让他的情绪失控,这正是他的目的。人人都知道拿破仑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他已经失去了作为领导的权威,这影响了人民对他的支持。

拿破仑当然不是蠢人,但在这件事上他实在不够聪明。他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塔里兰抓住了自己的弱点。而塔里兰则是很好地运用了“捭阖”之道,面对拿破仑的指责,他假装糊涂,是“阖”。在拿破仑气急败坏而离去时,则把拿破仑的弱点公之于众,是“捭”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如果采用不同的做法,结果会大不一样。要是他首先能够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反对自己?再私下探听,从手下那里了解自己的缺陷,就可以试着争取他们回心转意支持自己,甚至干脆除掉他们,将他们下狱或处死,杀一儆百。所有这些策略中,最不应该的就是激烈的攻击和孩子气的愤怒。愤怒起不到威吓效果,只会暴露出自己的弱点。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爆发。往往是崩溃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