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风暖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天气晴好的春日
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
清明临近
放风筝与踏青、荡秋千一样
都是传统的节气习俗
↓↓↓
风筝
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如今
放风筝仍是很多人喜爱的
春日游乐活动
手中一根线
不仅是春天的召唤
也是千年历史的牵系
在西安放风筝
还能了解更多历史趣事
↓↓↓
“纸鸢”在唐时发展成为娱乐活动
风筝的出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和军事的需要,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后来由于以木制鸢质量过重,人们便用纸来代替木料制作风筝,称其为“纸鸢”。
小布通过查询相关史料得知,纸鸢在唐时发展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到郊外放纸鸢的活动在唐长安城十分常见。
唐代诗人元稹在《有鸟》中描绘了儿童放纸鸢玩耍的情景:“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可见唐朝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从纸鸢中寻找快乐;唐代作家刘得仁在《访曲江胡处士》中写“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看来纸鸢不仅是孩子的最爱,也是隐者闲暇时的游戏。
“纸鸢”新玩法出现在唐朝
唐人写的《纸鸢赋》描绘了大唐百姓放风筝的情景:“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于掌握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
不仅如此,唐朝还出现了纸鸢的新玩法。唐代赵昕的《息灯鹤文》里提到,宫廷中有太监将灯笼挂在纸鸢上,夜晚放上高空,“红灯遥映碧宵空”的景象,想来令人神往。
风筝从唐朝传向世界
唐时国力强盛,长安城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据史料记载,正是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风筝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阿拉伯、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把风筝称为中国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唐代晚期到五代时期,人们开始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风筝”之名开始流传。晚唐名将高骈的《风筝》中写到“夜静弦声响碧空”,就把风筝的声音比作琴弦弹奏一般。
时光流转,时代变迁
风筝不仅仅只是娱乐工具
更已是文化民俗
和民间工艺的传承
↓↓↓
在西安,有位风筝制作技艺出神入化的老先生,他凭借着精巧别致的风筝作品火出了非遗圈。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手艺人,便是陕西省级非遗张氏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张天伟。
风筝自古随风而动,怎样让风筝自身变得灵动起来,则是张天伟起初探索的方向。张天伟创作的动态风筝形态各异,将机械传动与古老的风筝结合,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增加机械传动装置,以自然风为动力,经齿轮等巧妙设计,从而带动风筝上某些部位的变化活动。动态风筝的诞生,不仅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还成为了极具西安地方特色的风筝流派。
“我是西安人,兵马俑是西安出土的国宝,1986年开始做风筝时,我就有了做铜车马和兵马俑动态风筝的念头。”张天伟说。30多年里,从长龙风筝,到“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秦始皇万里长城”,张天伟没做过重样的风筝。每做一个风筝,要么是新造型,要么细节构造上有所改进。这位耄耋老人通过动态风筝,让西安的匠人精神走向了世界。
(秦始皇铜车马风筝骨架)
放飞风筝
让心情同飞
春光大好的西安
也有不少放风筝的好去处
小布先推荐几处
欢迎您在评论区补充
↓↓↓
记者 尚洪涛 摄
1.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西安城墙
3.曲江池遗址公园
4.曲江文化运动公园
5.杜邑遗址公园
6.汉城湖公园
7.新渭沙湿地公园
8.长安公园
9.兴庆宫公园
10.西安奥体中心光影文化公园
小布提醒:
放风筝的同时
还有很多注意事项
需要您留意
↓↓↓
记者 王健 摄
1.不要选择在有电线、大树、铁路沿线附近放风筝,空旷的地方利于风筝起飞和飞行,同时避免人多的地方,防止风筝线割伤情况发生。
2.风筝不宜放过高,难以控制,可能出现断线情况。
3.选择晴朗明媚的天气,避免雷雨天气遇到雷击情况。
4.儿童放风筝需要选择小型风筝,避免出现风大拖拉儿童等情况的发生。
5.在公园景区放风筝需要留意景区提醒,遵守园区相关规定。疫情期间还要做好防护,错峰出行,避免聚集。
春意盎然
晴空万里
你看——
缓缓放飞的风筝
是希望
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祝愿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克 | 编辑:谈密 答案丨审核:马悦 韩东辰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