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第一作者:海上边缘人,航海文化传播者 结合16培训大纲再次整理

焚风"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

上面一个图,可以清晰看到:焚风就是指的是气流在翻过山岭时候,在山的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干燥的风,这种风就称为焚风。我们知道,干空气快和没有饱和的湿空气在升降的过程中,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度,而饱和的湿空气,没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下焚风,当气流沿着山脉爬坡时,前一段水汽没达到饱和按照干绝热过程降温(1度/100米),当饱和后,按照湿绝热过程降温(0.6度/100米)。到山顶后,空气沿着背风坡下沉,按照干热过程增温(1度/100米),所以气流过山后温度比山前高很多,湿度也明显减少,所以焚风会导致气温升高,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但是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好的,我们来做道真题,巩固我们所学:如下图是焚风形成的示意图,气块在初始高度A点的温度是12度,请你根据干绝热递减确定一下,B点温度是多少,C点温度是多少,D点温度是多少?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

拿到这道题目,我们很容易发现,就是讲的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的计算。我们发现从A到B段,是干空气,适用于1度/100米,B到C段,是饱和湿空气,适用于0.6度/100米,C到D段,是干空气,仍然是1度/100米。

B点温度: 12-1000/100=2度

C点温度:2-2000/100*0.6=-10度

D点温度:-10 3000/100=20度

第27题目:曲率半径越小的方,等压线越稀疏。

第102题目: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等压线越密集。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4)

当等压线曲率不均匀时候,在曲率较小处,等压线平直的地方,等压线越密集;在曲率较大处,等压线弯曲较大的地方,等压线越稀疏。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5)

很多人猛一看,好像书本教材错了,或者题库答案错了,其实仔细推销,还是有区别的。经过几天的思考,终于想通了,题库答案没有错,这本书也没有错。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叫曲率半径?什么叫曲率?

平面曲线的曲率就是针对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通过微分来定义,表明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对于曲线,它等于最接近该点处曲线的圆弧的半径。 曲率半径主要是用来描述曲线上某处曲线弯曲变化的程度,特殊的如:圆上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都是一样的故曲率半径就是该圆的半径;直线不弯曲 ,和直线在该点相切的圆的半径可以任意大,所以曲率是0,故直线没有曲率半径。圆形半径越大,弯曲程度就越小,也就越近似于一条直线。所以说,曲率半径越大曲率越小,反之亦然。

所以曲率较小处,也就是曲率半径较大,曲线就越接近平直,等压线越密集。反之亦然。

海洋学知识精华:海流 海浪 海冰

第一节 海流

海流的成因很多方面,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引起的海面风的水平分布不同,其次是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6)

1. 风海流:在海面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水平方向流动;分为定海流和风生流两种。

2. 定海流:大范围盛行风长期吹刮所引起的流向流速常年比较稳定,又叫漂流。

3. 风生流:将某一短期天气过程或阵性风所形成并随风速风向改变。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7)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8)

在无限深海中,海流的方向和强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有埃克玛螺线:流向随深度的增强北半球逐渐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流速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4. 地转流,类似地转风,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取得平衡时的稳定水平流动,称为地转流,又叫梯度流,分为密度流和倾斜流两种。

4.1倾斜流:在不均匀外压场作用下地转流(气压,风,降水,河流);北半球背倾斜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左边等压面低(南半球则相反)。

4.2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海流(内压场)。在水温较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小,等压面较高。在水温较低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等压面较低,热胀冷缩从而导致等压面从高温区向低温区倾斜。若观察者北半球背流而立,则流的右侧等压面高,密度小(温度高),流的左侧等压面低,密度大(温度低) ,南半球则相反。

7. 补偿流:海水的流动具有连续性,若某处的海水流失,必有其它的海水流过来补偿,分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升流表层温度偏低

8. 潮流:潮波运动中,水质点沿水平方向的周期运动。潮流分为全日潮流、半日潮流和混合潮流三种。在大洋中,潮流的量值极小,而在近海,潮流的量值不可忽略。

9. 当海流的水温高于它所流经海域的水温时,称为暖流;通常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流为暖流。当海流的水温低于它所流经海域的水温时,称为冷流或寒流;通常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海流为冷流,如加利福尼亚寒流。当海流的水温与它所流经的海域水温基本一致是,称为中性流。通常沿东西方向流动的海流多属中性流

10. 世界大洋表面海流以风海流为主,其形成主要受制于海面风场。由于稳定风系的作用,大洋表面的海水便产生相应的运动。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9)

(1)信风流:中性流,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它们自东向西流动,大洋的南北赤道逆流并不以赤道对称,而是稍稍偏北,只有南印度洋的南赤道流位于10S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印度洋的北赤道海流仅在冬季出现。

(2)赤道逆流:自西向东的中性流,其位置与赤道无风带一致,偏向赤道以北3-5N到10-12N 。

(3)海洋上的主要环流系统形成是盛行风带、地转偏向力、海陆岸形分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世界大洋海流分布如下图: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0)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1)

(1)北印度洋海流受季风控制,是著名的季风海流区。冬季(10-4月),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引起表层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动,称为东北季风海流,冬季赤道逆流位于5S附近,与东北季风流形成冬季逆时针环路;夏季(5-9月),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向东或东北方向流动,称为西南季风海流,赤道逆流消失,整个北印度洋直到5 S,表层均为东流,与南赤道海流构成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环流。其中7-9月,索马里海流最大

(2)黑潮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暖流,而墨西哥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

(3)亲潮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冷流,拉布拉多海流是世界大洋上最强大的冷流

(4)亲潮和黑潮汇合在北海道东南大约40N一带

(5)南印度洋的南赤道流属于中性流,北界在6S和10S之间。

(6)南太平洋的南赤道流是中性流,其北界大约是4N附近;秘鲁海流是世界上行程最长的一股冷流。

(7)地中海海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黑海的海流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8)红海和亚丁湾海域,东北季风期间,亚丁湾是西向海流,西南季风为东向海流。

12. 中国沿海的海流情况:(1)外海系统是由黑潮主干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组成。(2)沿岸流系:总体的运动趋势是由北向南,渤海海峡的海流一般情况下,终年北进南出,冬强夏弱。(3)南海海流:具有季风漂流的特性,在夏季西南季风期为东北流,在冬季东北季风期为西南流;10月和4月为南海季风转换月份,风向不稳定,海流比较零乱;不论冬夏,南海西部海域的海流均比东部的强,强流区在越南近海。

第二节 海浪

13. 流波效应:波浪与海流成一定角度时,海流会影响波浪的波高、波速和传播方向等。当波浪与海流相向或接近于相向时,波高会增大20~30%(流速为2~3kn,风速为10~15m/s)。如黑潮流域上冬季风形成的波浪常增大。

14. 气温差对海浪影响:风速相同时,气温低于海温,波高增大。剧统计,严冬季节,气温比水温每低1℃,波高平均以5%的比率增高。冬季北太平洋,日本以东的黑潮流域,水、气温差可达5-10℃,加上流波效应,浪高比预期高2-3倍,是魔鬼海域。

15. 深水波运动轨迹是以波高为直径的圆,即直径是波高的1倍。波峰处运动方向与波向一致;波谷处运动方向与波向相反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2)

16. 浅水波:运动轨迹是椭圆,波长大于水深20倍,海底对波动影响显著。波速与波长和周期无关,只取决于水深;波峰处运动方向与波向一致;波谷处运动方向与波向相反。

17. 习惯上:风浪,涌浪,近岸浪 合称为海浪

18. 风浪:"无风不起浪"。风力大小取决于风力、风区和风时。风力越大,风区越长,风时越久,风浪就越发展。风浪充分成长所需要的最小风区和最小风时与风速的关系成正比:风速越大,风浪充分成长需要的最小风区越大、最小风时越长。

风浪的发展:过渡,定常和充分成长三种状态。

过渡:恒定风,充分风区,风浪随风时增加而增长

定常:恒定风,风区受限,风浪随风时增加而稳定

充分成长:风浪的发展不是无限制的,当风速一定时,风浪不再继续增长而达到极限状态时,称为充分成长的风浪。波陡接近1/7,波浪开始破碎,波高停止发展。

风的要素相同时,风浪的尺度在深水中的大,在浅水中的小。(海底摩擦力导致)

风浪的方向与海面风向一致,夹角为0度,而涌浪是任意角度。

19. 涌浪(Swell):"无风三尺浪"。波传播过程,能量不断衰减,波高减小,周期和波长都在逐渐加大,波长短的衰减快,波长长的衰减慢。(波长大的波速快,波长小的波速慢)它的传播方向与海上的实际风向无关,两者可以成任意角度

20. 近岸浪:在暗礁处经常出现白浪花。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域后,因受地形影

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近岸浪。特点是:波向折射和绕射、能量集中、波高增大、波长和周期变小、波面变陡、波浪卷倒和破碎

21. 波高的测算使用前1/3较大波的平均波高称为有效波高H1/3。船舶观测海浪,对风浪和涌浪分布进行观测和记录。波浪分析图采用的是合成波高,波浪预报图采用的是有效波高。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3)

22. 海啸:又叫地震波,在外海主要特征是波长很长、周期不等、波速很大、波高不明显,坡度很小,很难发现它,但是传播到近海,海水变浅,波高剧增,给陆地造成危害。我国沿海很少受到海啸袭击,而地中海、加勒比海、日本、菲律宾、印尼、墨西哥沿岸比较多。

23. 风暴潮:由于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寒潮冷高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引起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通常,在海湾水域出现最大潮差。在深水区,气压每下降1hPa,海面约升高1cm。我国风暴潮严重多发区是在莱州湾和汕头至珠江口地区,其他有渤海湾、雷州湾、长江口到闽江口、海南岛东北角等一带。

24. 驻波:两列波向相反的正弦波叠加,可以得到一个波形不向前传播的波,波面只在原地震动。常出现在海滨峭壁或者热带气旋眼区的"金字塔"浪

25. 群波:实际海浪的波面形状很接近群波

26. 内波:海洋中,密度相差较大的水层界面上的波动称为内波。船舶遇到内波,会经历死水和共振两种情况。

27. 北太平洋北部2月份波浪最大;

28. 中国沿海风浪的季节分布:冬春风浪大、夏秋风浪小,如下图所示: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4)

第三节 海冰

1. 冰源: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称咸水冰。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冰,称淡水冰。江河的流冰和大陆冰川的崩裂。

2. 纯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为4℃,冰点为0℃。海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和冰点都随盐度而变化。盐度越高,冰点越低,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对应的冰点为-1.9℃。海水结冰除与海水盐度和长期冰点下的温度有关外,还与盐度的垂直分布和海深有关。

3. 冰山的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比较:海冰的密度一般为0.86—0.92g·cm-3, ,海水的密度为1.028g·cm-3。因此,冰山体积的水上部分只占冰山整个体积的1/10。冰山露出海面的高度为总高度的1/7~1/5。冰山属于陆源冰

5. 影响海冰漂流的主要因素是风和海流。

在无风海域: 冰山和浮冰随流漂移,其漂移的速度和方向与海流一致。

在无流海域: 冰山和浮冰随风漂移,其漂移的方向在北半球偏离风的去向之右约28度,在南半球偏离风的去向之左约28度,漂移速度大约为风速的1/50

6. 北大西洋浮冰和冰山主要出现在大洋西部,北大西洋冰山威胁船舶航行的主要海域是纽芬兰以东洋面。4-6月为冰山盛行期,冰界限有时可达31N或以南。

7. 日本附近浮冰最盛发生在2月末-3月最盛,4月完全消失。北太平洋浮冰和冰山活动较多的海域是阿拉斯加附近海域,此区域从冰山入海形成小冰山。

8. 我国黄海北部和渤海1月下旬-2月中旬为盛冰期,3月后逐渐消失。

9.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源地是南极大陆;北半球最大的冰山源地是格陵兰

10. 船舶积冰容易发生在5℃以下海域,为防止积冰,船可以改变航行或减速。估计会遇到严重积冰,应将船舶开往开阔的水域或者较暖的水域。

11. 表层海水温度是指海水表面到水下0.5米的海水温度。

气团和锋

1. 气团: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水平范围:几百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 气团形成的条件:具有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具有适当的流场条件,使得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

3. 气团按照地理分类法: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四大类。

(1)冰洋气团:65度以上,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气层稳定、多晴天。

(2)极地气团:40-70度,夏季极地海洋气团--低温、潮湿、不稳定、多云、阴天;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干燥、低温、气层稳定、多晴天。

(3)热带气团:10-40度,热带海洋气团--潮湿、温暖、低层不稳定中层有逆温层,例如太平洋副高;热带大陆气团--干燥、炎热、气层不稳定,例如撒哈拉沙漠、夏季我国西北。

(4)赤道气团:南北纬10度以内,特点是高温、潮湿、不稳定、多雷暴、雷阵雨天气。

4. 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气压场上表现为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控制;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在气压场上表现是冷高压南下或者高压脊南伸。所以影响我国的主要是变形气团。

5. 气团按照热力分类法:冷气团和暖气团。暖气团多平流雾。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5)

6. 锋结构特点:

(1)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密度);

(2)过渡带、交界面、锋区向冷气团倾斜;(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

(3)高空锋区在冷空气一侧;

(4)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锋线,锋两侧的气压梯度不连续,锋线处于低压槽中,等压线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在高空图上锋表现为的狭长密集带

(5)气流极不稳定:有强烈的升降运动,广阔的云系和降水天气;大风、降温、雷暴天气;

(6)交界面靠近暖气团一侧界面叫锋的上界,靠近冷气团一侧的界面叫下界,上下界的水平距离叫锋的宽度,一般宽度是上宽下窄,所以,锋的水平宽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7)锋面坡度:冷锋坡度最大、暖风次之,静止锋最小。

(8)锋区内等温线密集与地面锋线平行,水平温度梯度特别大,而垂直温度梯度特别小

(9)暖锋前出现负三小时变压; 冷锋后出现正三小时变压

(10)锋线两侧的风场具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例如北半球冷锋为NE-SW走向,锋前为SW风,锋后为NW,锋后到锋前,风向呈现逆时针方向改变,而且风速一般锋后大于锋前,表现出明显的气旋性切变。

7. 暖锋天气:自前至后的典型云序: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降水主要发生在雨层云和高层云内,典型天气是连续性降水锋前降水。暖锋前会形成锋面雾。暖锋前风力4-6级,暖锋后2-4级,暖锋前风力比暖锋后大。

8. I型冷锋天气:移动缓慢、锋面坡度比II型小,云序依次是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稳定性降水。若锋前暖空气不稳定,伴有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锋后风速大于锋前。典型I型冷锋天气是阵性大风。

9. II型冷锋天气:移动快,坡度大,锋前不稳定,为积状云,主要云系是Cb,典型的II型冷锋过境,依次可见的云系是Ci-Cs-As-Ns。锋前及锋线附近常为雷暴和阵性降水,范围小,持续时间短。II型冷锋与I型冷锋相比:坡度大、移动快、坏天气剧烈、坏天气短暂等。

10. 准静止锋:云系与第一型冷锋相似,云系依次为Ns-As-Cs-Ci。准静止锋理论上的降水区在锋线一侧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最长。北半球锋北侧吹NE风,多阴雨天气;锋南侧吹SW风,晴好天气。南半球低纬测吹NW风,高纬测吹SE风。我国多见于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造成华南"梅雨"天气。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6)

11. 锢囚锋天气:锢囚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锢囚锋的两侧均为降水区 锋面雾,云层增厚、降水增强、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暖式锢囚锋一般出现层状云,冷式锢囚锋一般出现积状云。如果冷锋后的冷气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冷:冷式锢囚锋;如果冷锋后的冷气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暖:暖式锢囚锋;如果锋前后的冷气团无大差异,则称为中性锢囚锋;典型的锢囚锋过境时,依次观测到的云系为:Ci-Cs-As-Ns-Cb。

12. 一般暖锋附近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对于I型冷锋而言,冷空气一侧以下沉为主,在暖空气一侧多为上升运动。对于II型冷锋而言,冷气团为下沉运动,暖气团上升运动只限于低层,暖气团高层为下沉运动。如下图所示: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7)

13. 随着高度的增加,暖锋高空锋区的地理位置在南半球处于地面锋线的SE方,在北半球处于地面锋线的NE方;冷锋高空锋区的地理位置在南半球处于地面锋线的SW方,在北半球处于地面锋线的NW方。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8)

北半球冷暖过境,风向都是顺转;南半球冷暖锋过境,风向都逆转

14. 在天气图中,根据高空锋区的冷暖平流确定锋的种类,锋区中有冷平流为冷锋,锋区中有暖平流的为暖锋;地面的静止锋对应高空图的切变线

15. 锋面的移动速度,取决于锋面两侧垂直于锋面风速分量的大小和方向。春冬季较快,秋季次之,夏季最慢;高纬移速快于低纬。在锋面移动过程中,锋面降水区域的宽窄主要取决于锋面坡度冷锋南北走向移速快,东西走向移速慢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19)

锋面气旋

1. 除了赤道低纬度地区以外,气旋和低压两个名称可以互相换用。

2. 气旋的强度是以中心气压最低值表示,一般地面中心气压在1010-970hPa,发展强大的可以低至于935hPa.气旋的强弱可以用其中心最大风速影响范围来表示。气旋的水平范围是以地面天气图上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围成的近似圆形区域的直径表示,平均为1000km,大的可达2000-3000km,小的只有300-500km。

3. 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热带气旋、温度气旋、极地气旋性涡旋。

4. 根据气旋的热力结构划分,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地方性热低压属于无锋面气旋)

5. 锋面气旋的结构:在气旋中心向前方伸出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出一条冷锋。中心气压最低,在中、高纬度海洋上强烈发展的锋面气旋,伴生的大风和海浪都非常剧烈。锋面气旋频繁产生和活动于温带地区,是影响中高纬大洋航线天气的主要风暴系统。在发展强盛的锋面气旋中,其地面最大风速可达32.6m/s或以上(12级)。北半球船舶通过锋面气旋低纬一侧,气压变化:先降-后平-再升,气压先逐渐降低迅速升高,气温是先逐渐升高迅速降低

一般船舶对气旋预防是暖锋前防雨、暖区防雾、冷锋后防风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0)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1)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2)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3)

6. 船舶通过锋面气旋,可以根据观测风和云系判断

(1)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顺时针变化,北半球船舶通过气旋中心低纬一侧(南半球高纬一侧);

(2)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As时,船舶通过气旋中心的高纬一侧;

(3)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逆时针变化,北半球船舶通过气旋中心高纬一侧(南半球低纬一侧);

(4)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St-Cb时,船舶通过气旋中心低纬一侧。

7. 锋面气旋移动方向通常锋面气旋的移向与暖区地面风向大体一致,一般与暖区地面等压线走向大体一致(平行)。受西风带基本气流的引导,总的来说都是自西向东移动,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如此。东亚气旋移动路径主要有三种情况:自西向东、自西南向东北、先自西北向东南,然后再折向东北。东亚气旋若在移动过程中不消失的话,最终都将移至阿留申群岛附近以及以东洋面,在那里锢囚消失。

8. 锋面气旋的移动速度初生和发展阶段快,锢囚和消亡阶段慢;一年之中,春季移速最快,夏季最慢

9. 锋面气旋的生命史:大致可以分为初生阶段(波动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和消亡阶段。锋面气旋的形成一般先有锋面,尔后在锋面上产生气旋。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4)

(a) (b)初生阶段/波动阶段

(c)(d)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e)(f)锢囚阶段:气压最低,天气最恶劣,降水范围最广,大风范围最大

(g)(h)消亡阶段

10. 北半球中高纬海域冬季大风浪的原因:阿留申低压强盛、波流效应、大的海气温差。

11. 正常情况下,暖锋前风力大于暖锋后风力,冷锋后风力大于冷锋前。但是温度气旋,暖锋前一般4-6级,暖区在陆地上2-4级,海上达到7-8级,冷锋后最大可达11-12级。所以冬季海上典型锋面气旋的风速分布:冷锋后最大,暖区次之,暖锋前最小

12. 东亚地区北方气旋主要生成在北纬45-55度,而南方气旋在北纬25-35度。(30.50)

13. 北大西洋中部的气旋、北美东部的锋面气旋,最终锢囚在冰岛附近洋面。

14. 在东北太平洋,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生成的气旋一般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移到北美的东岸和阿拉斯加湾。

15. 地中海的温度气旋多产生在地中海的西北部,并自西向东移动。

16. 冬季,锋面气旋活动最多的地区是北美洲的中部和东部

17. 24h内地面中心气压下降24hPa(24h内加深率每小时大于等于1hPa)的温带气旋称为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冬季中高纬度海洋上(南半球中高纬强锋面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也是冬季)。一般在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西北部会遇到气旋族。

18. 趋于消亡的锋面气旋,在冬季气旋入海后,可以重新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海面的加热作用和海面摩擦力比陆面小原锢囚锋气旋已减弱,在新鲜冷空气侵入即副冷锋加入,形成性的锋面气旋,也可以重新发展起来。

19. 影响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主要包括有:东海气旋、江淮气旋、黄海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干扰项:蒙古气旋)。其中影响渤海和黄海的气旋包括江淮气旋和黄河气旋。黄河气旋一年中夏季最多,往往得到发展的移动路径是向NNE方向经渤海进入我国东北地区。东海气旋主要影响苏南、浙江沿海并常在日本南部海面迅速加深,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江淮气旋主要影响黄海南部和黄海中部洋面,一般发生在春季,当船舶处于江淮气旋的东部时,易遇到平流雾

20. 行星锋区具有的特征:等温线密集的带状区域;等高线密集的带状区域;气旋和反气旋活动频繁;北支锋区称为极锋;南支锋区称为副热带锋。

21. 发展性锋面气旋常位于高空系统的高空槽前,当锋面气旋前部是暖平流,后部为冷平流时,锋面气旋将一边向前移动一边发展。而当冷暖平流几乎为零,整个气旋为冷气团占据,锋面气旋将处于消亡阶段。

22. 中高纬地区,温压场不对称低压中心线向冷区倾斜,通常不对称的低压总是东暖西冷,北半球低压中心轴线随高度增加向西北倾斜,南半球向西南倾斜

冷高压

1. 除了赤道低纬度地区以外,反气旋和高压两个名称可以互相换用。

2. 反气旋的强度以反气旋中心最高气压值来表示,一般地面反气旋中心气压在1020-1040hPa,目前最高纪录为1084.3hPa. 反气旋的水平范围以地面图上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围成的近似圆形区域的直径来表示。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大,一般1500-2000km,大的可达5000km,小的也有几百千米。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温度反气旋小于副热带反气旋。(温带气旋1000-1500KM,热带气旋500KM)

3. 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活动在中高纬对流层中下层的温度反气旋就是冷高压。而副高和阻塞高压是暖性反气旋

4. 冬季气旋入海常加深,而冬季反气旋入海逐渐减弱,而夏季,冷高压入海常加强

5. 冷高压的前部(东部):冷高压前沿出现冷锋;等压线比较密集,冷平流较强;气温明显下降,伴有雨雪;偏北大风可达12级,在高纬度海上航行时,在冷高压前部除可能遭遇大风浪外,由于气温剧降,还容易引起船体积冰等危害。(南半球是偏南大风

6. 冷高压内部(中部):由于气团干冷,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冷、少云天气为主,风力微弱;在内陆、港口附近和沿海,由于辐射逆温和下沉逆温的存在,容易出现辐射雾、烟、霾等天气现象。

7. 冷高压的后部(西部):当冷高压中心入海后,我国沿海地区就处在高压后部,偏南气流把海上的暖湿空气输送过来,气温有所回升,湿度增大,出现近似暖锋性质的天气。春季在变性入海高压的后部,常出现平流雾、毛毛雨或层云。(南半球是偏北风

8. 冷高压的移动:受高空气流引导,总体上都是自西向东,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南半球自西向东,西南向东北方向;一般用700hPa气流来预报地面冷高压的移动效果较好。多数冷高压经我国东移入海后,逐渐变性为暖性高压,并入副热带高压中或在海上减弱消失。

9. 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冷空气活动,全年平均每4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活动。

10. 强大的移动性冷高压是一个温压场不对称的浅薄系统。移动性冷高压频繁活动在寒带和温带,冬季势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

11.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有: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冰岛以南洋面。影响我国冷空气大多经过70-90E、43-65N地区,称为关键区,它位于西伯利亚西部。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三条路径:(1)西北路(中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我国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西北路影响我国最强。(2)东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内蒙及东北地区,以后其主力继续东移,但低层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华北,直达两湖盆地。(3)西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我国新疆、青海,从西藏高原东侧南下,西路强度较弱。

12. 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24h内降温幅度和日最低气温分布8℃以上、4℃以下,发布寒潮警报。除东亚寒潮之外,在北美洲、澳大利亚、西欧也有寒潮过程。(中南美、非洲没寒潮)

13. 寒潮冷锋过境,多吹偏南风,风力一般较弱,天气相对较温暖,属于典型暖气团天气。冷锋一过境,便转为偏北风。通常在黄渤海为NW风,东海为N风,台湾海峡和南海多为NE风。

14. 从高空温压场分析,高压处于高空脊前,地面冷高压前部为冷平流,后部为暖平流时,冷高压将一边向前移动一边发展。

15. 中高纬地区,温压场不对称高压中心线向暖区倾斜,不对称的高压总是东冷西暖,通常不对称的冷高压中心轴线在北半球随高度增加向西南方向倾斜,在南半球向西北倾斜

16. 寒潮预警:一共分为三级,蓝 黄 橙。

寒潮蓝色预警: 24h内气温将要或已经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不高于4 ℃;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7及以上;

寒潮黄色预警:24h内气温将要或已经下降12℃以上且最低气温不高于4 ℃;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7及以上;

寒潮橙色预警:24h内气温将要或已经下降16℃以上且最低气温不高于0 ℃;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7及以上。

副热带高压

1.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

2. 副高的分布,北半球断裂状,南半球带状,是行星尺度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

3. 副高的强度:以副高中心最高气压值表示,强度范围以500hPa图上588等高线围成的区域表示。位置:以500hPa图上副高脊线的位置和走向表示副高的位置和走向,位置变化用东西向脊线表示,脊线的南北移动表示副高的北进和南退。

4. 副高脊线附近天气:以晴朗、微风、炎热、少云天气为主。

5. 副高东部:盛行偏北风,大洋东部存在冷流上翻,大气层结稳定大陆炎热少雨,沙漠化海上可出现雾和层云。

6. 副高西部偏南气流,大气层结不稳定,多雷阵雨和雷暴大风。若西伸脊伸到我国沿海,偏南微风,多形成平流雾

7. 副高南部:信风气流,风向稳定,风力不大,低层潮湿、闷热,一般天气晴好,若有东风波,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活动时,可产生雷暴、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8. 副高西北和北部边缘:与西风带相邻,多锋面气旋活动,上升运动强,常带来阴雨和风暴天气。副高的主要降水带位于高纬一侧,北半球为北侧。

9. 夏季我国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其走向大致与脊线平行。

10. 冬季: 脊线位于15N附近,随季节转暖脊线缓慢北上。 4~6月上旬:脊线稳定在20N以南,华南前汛期开始。6月中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过20N,并稳定在20~25N之间,强度增加,范围增大,江淮"梅雨"开始,若长时间稳定,梅雨期长。7月中旬前后:第二次北跳过25N,并稳定在25~30N,雨带移到黄淮流域。台风活动频繁(7~10月)。8月上旬:副高脊线跳过30N,达到一年中最北的位置,华北和东北的雨季开始,台风登陆频繁,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华南多台风降雨。9月:副高脊线回跳,雨带又向南移,黄淮和长江流域先后又是秋雨绵绵。10月:脊线再次南退到20N以南,我国东部秋高气爽 ,台风季节结束,很少在我国登陆。总结:我国海域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盛夏最北可以越过30N,10月退至20N以南。西北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北进常伴随西伸,南退常伴随东退

热带气旋

1. 西北太平洋地区国际上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进行分级,划分四个等级:

(1)热带低压 TD (tropical depression)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22-33Kn)。

(2)热带风暴 TS (tropical storm):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9 级(34~47Kn) 。

(3)强热带风暴 STS (severe tropic storm):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48~63Kn) 。

(4)台风 T (typhoon):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64Kn) ,包括64kn。

2. 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划分三个等级:

(1)热带低压 TD (tropical depression):近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6~7级(34Kn)。

(2)热带风暴 TS (tropical storm):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11级(34~63Kn)

(3)飓风 H (Hurricane):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64Kn) ,包括64kn。

3. 对于北印度洋地区,划分两个等级:

(1)低气压 D (depression):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34Kn)。

(2)气旋性风暴 CS (cyclonic storm):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34Kn)。

4. 亚太地区14个国家和地区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对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者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统一命名。(统一命名,编号不完全统一)(热带风暴级别以上)

5. 中央气象台发布等级(TD,TS,STS,T) 有消息、警报、紧急警报:

(1)消息:72h;(2)警报:48小时; (3)紧急警报:24小时。

6. 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强度等级由弱到强依次为:蓝、黄、橙、红。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5)

7. 发生热带气旋的八个低纬特定海域为: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澳大利亚的西北(岸)。赤道附近,东南太平洋 和 南大西洋没有热带气旋

8. 北半球主要集中产生在7~10月8~9月最频繁;南半球主要集中产生在1~3月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主要产生在5 ~6月或10~11月

9. 全球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海域是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集中的区域:菲律宾以东洋面(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关岛西南方洋面、南海中部。(菲律宾至关岛)

10. 热带气旋的范围通常以系统最外围近似圆形的等压线为准,直径一般为600-1000km,个别可达2000km以上。垂直可达对流层顶。强度以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或热带气旋近中心附近地面最大平均风速表示。热带气旋的温压场结构属于暖性深厚系统

11. 在地面天气图上,热带气旋区域内等压线非常密集,这是热带气旋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多呈圆形对称分布。热带气旋过境时,气压曲线变化急剧,并呈漏斗状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6)

12.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有初生阶段、加深(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消亡阶段。其中加深阶段:中心气压下降迅速,直到气压达到最低值,风力达最大时成熟阶段:中心气压不再降低,风力不再增强,但大风和暴雨的范围扩大成熟阶段破坏力最强

13. 热带气旋形成的四个必要条件:

(1)广阔的高温高湿洋面:产生热带气旋一个必要条件是高温热带洋面,水温>26度

(2)适宜的流场:就是热带低层扰动,作为初始扰动场有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统计表明,由赤道辐合带发展成的热带气旋约占85%,由东风波发展成的热带气旋约占15%

(3)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一般在离赤道5度以外的地区,赤道地区附近难以形成热带气旋

(4)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北印度洋海域在夏季风盛行(6~9月),风速垂直切变大,热带气旋发生数很少,而在季风过渡期,该海域风速垂直切变小,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

14. 热带气旋的消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登陆后减弱消失,另一种是移向中高纬冷海面或者有冷空气侵入演变成锋面气旋。

15. 热带气旋得到加强的情况有:热带气旋移向更暖水面登陆后的热带气旋重新入海热带气旋移动到高空辐散区的下方。热带气旋加强时,其移速一般是减慢

16. 能直接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风大槽、副热带高压、高空暖性高压。(干扰项:不选东风波

17. 副高是影响热带气旋最直接、最主要的天气系统,副高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特别对转向前的路径,起着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18. 北半球台风处于副高南侧,移动主要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而引导台风转向向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的主要是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

19. 热带气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内力三个力作用下(干扰项:海面摩擦力),

20. 如果热带气旋只受内力作用,总内力合成方向北半球是指向西北,南半球指向西南,所以:北半球向NW移动,南半球向SW移动

21. 北半球热带气旋路径有西行、西北行、抛物线转向型;南半球为西行、西南行、反抛物线转向型。(南半球向左走倒抛物线路径,北半球向右走抛物线路径)对于我国,西行路径对华南沿海、海南登陆,西北路径对华东沿海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山东、辽东影响大。

22. 热带气旋转向前的移速慢于转向后的移速,转向前可能出现明显蛇形特征,转向时最慢,甚至停滞不动一旦转向移速迅速增加

23. 北半球发生双台风效应时,通常两个台风绕其中心连续中点逆时针旋转,并且相互趋近

24. 南海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南海中部偏东的海面,全年各月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7-9月,8、9月最多。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是:强度较弱、水平范围较小、垂直伸展高度低、云系分布不对称,发展迅速、移动快、生命史短、破坏力大。南海热带气旋云系分布不对称:在右前方,云区广、云层厚、云顶高、雨量大;在左后方,云区窄、云层薄、雨量小。云系自外向内分布为Ci—Ac—Sc—Cu—Cb南海出现双台风时,它们将互相作用明显,海上打转。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5-6月为正抛物线,7-8月为倒抛物线。夏季,当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高空形势较稳定时,南海气旋路径多西行或者倒抛物线型;当高空环流减弱,或有"双台风"影响,常在海上打转,路径无规律;冬季冷空气南下,南海热带气旋将向西南移动

25. 当热带气旋外围接近时,天边出现辐射状卷云(马尾状卷云)。在中纬度地区,高云一般是从偏西向偏东方向移动,而当热带气旋西行时,高云随热带气旋自偏东向偏西方向移动。当热带气旋接近时,当地的盛行风会发生改变,以我国沿海为例,在南海西南风季节或者东海黄海S/SE风季节,如果遇到东风或者东北风出现且逐渐加强,可能有热带气旋到来

26. 背真风而立,以测者正前方为0度,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心在左前方45-90度;在南半球,热带气旋中心在右前方45-90度的方位。当风力为6级以下,中心在45左右;8级时,在67.5度;大于10级,在90度左右

27. 北半球,左半圆为可航,右半圆为危险。南半球,右半圆为可航,左半圆为危险。危险象限:北半球在右前象限。危险象限:南半球在左前象限。

28. 当真风向随时间顺时针方向变化时,表明船舶处在右半圆(北半球为危险半圆)。当真风向随时间逆时针方向变化时,表明船舶处在左半圆(南半球为危险半圆)。当风向稳定少变,则表明船舶处在热带气旋的进路上

29. 若风速增大、气压降低 ,船舶处在热带气旋前半圆。若风速减小、气压回升 ,船舶处在热带气旋后半圆。危险半圆,一般都是船首15-45度受风,垂直于台风进路全速驶离。

风力较大,不允许全速驶离,应顶风滞航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7)

若船舶处于北半球热带气旋半圆,使船首右舷顶风,保持风从右舷10-45度而来,全速避离。

北半球右后部主波向与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若船舶处于北半球热带气旋半圆,使右舷船尾受风,保持受风角度30-40度,全速避离。

若船舶处于南半球热带气旋半圆,使船首左舷顶风,保持风从左舷10-45度而来,全速避离。

南半球左后部主波向与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若船舶处于南半球热带气旋半圆,使左舷船尾受风,保持受风角度30-40度,全速避离。

采用扇形避离法应注意:

扇形夹角的大小,在低纬海区和热带气旋接近转向时一般可取80 °~90°,在高纬海区,热带气旋转向后可取小些,一般取60 °左右。

30. 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的计算公式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8)

例如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是945hPa,则中心最大风速为 5.7*8=46m/s

31. 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比较:如下图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29)

(1)热带气旋一般属于暖性气旋,温度气旋大多属于冷性气旋

(2)热带气旋能量来自凝结潜热释放,温带气旋来自位能释放。

(3)气旋的水平尺度大小:温带气旋大于热带气旋。

(4)锋面气旋的坏天气一般不对称的分布在中心和锋面附近,西北太平洋上,最大的浪出现在低压中心SSW300-600nm处;北半球风浪最大出现在西南部,而南半球风浪最大区域出现在西北部;北半球,热带气旋最大波高出现在右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m处,南半球最大波高出现在左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m处。

(5)台风的最大风速径向衰减快于温带气旋。

(6)从外围向中心的气压变化,热带气旋迅速降低、温带气旋缓慢降低。

(7)从中心到外围大风变化,热带气旋迅速减小、温带气旋缓慢减小

32. 500hPa图上,一个十分强大的台风位于一个由东西两个高压中心组成的副高正南侧,那么该台风通常将向北移动

33. 500hPa图上,西北太平洋副高较弱,其北侧有低槽移动,副高脊线因受低槽和南侧强大的台风的影响而断裂,此时台风将向北移动

34. 500hPa图上,西北太平洋副高脊向西北方向伸展,轴线为西北-东南,其西部大陆有西风带暖高压东移,两者有打通的趋势,此时副高西南侧的热带气旋将向西移动

35. 500hPa图上,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呈NW-SE,此时其南侧的热带气旋将向西北移动

36. 500hPa图上副高脊线呈东西向,副高强度而稳定,其南侧的热带气旋将自东向西走

37. 已经转入西风带的热带气旋,遇到北部强大而稳定的阻塞高压,而此时其东侧的副高明显减弱东退,热带气旋将向东移动

38. 500hPa图上强大、稳定、脊线为东西向的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是偏东气流

1. 波浪传真图:分波浪分析图(AW)和波浪预报图(FW)两种,日本JMH每天各分别有1次。美国关岛发布的波浪预报图是彩色可连续变化,时效为12h,24h,36h......144h。

波浪分析图,图中粗实线表示等波高线,图中还绘出主波向(几列波并存时波高最大者的传播方向)、乱波区和海上观测船点的水文气象要素实况,其中包括风向、风速、风浪向、风浪高、风浪周期、涌浪向、涌浪高和涌浪周期等。.此外图中还标绘出同一时刻的高、低气压、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强度及锋线位置等。绘制等波高线所依据的数据是风浪高(HW)与涌浪高(HS)两者的合成波高(HE),(风浪高与涌浪高两者平分和的平分根)。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0)

​波浪预报图,其中绘有等波高线(单位为米)、主波向及主波的波高和周期。此外,还标绘出H、L、TD的中心位置、强度以及锋线位置等。在波浪预报图中,等波高线的数值为有效波高(H1/3)。它是基于波谱分析等海洋学理论经复杂计算得出的。目前世界各国发布的波浪预报传真图时效通常是24~36小时。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1)

注意:图中的箭头,并不是气压系统的行动方向,而是主波向。测站资料中,涌浪高单位是米、精确到小数1位,周期单位是秒。(关于测站资料中考试干扰项:水温、云量、云状、锋线的过去位置、等水温线)

2. 海流传真图:分为海流实况图(SO)和海流预报图(FO)两种。海流一般变化缓慢,比较稳定,常见的有两种海流图。图中粗矢线和其中数字表示主轴的推算位置和流速(kn),细实线为该旬表层海水等平均温度线,单位为摄氏度,图中黑色区域表示海冰区。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2)

3. 冰况传真图冰况图(ST)冰况预报图(FI),日本JMH台发布的西北太平洋未来48h和168h(一周)的冰况预报图。分析图上,三角形的符号表示陆源冰。日本JMH发布是STPN和FIOH两种,如下图。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3)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4)

4. 温度平流:风速越大平流越强,等高线越密平流越强,等温线越密平流越强,等高线与等温线的交角越接近90度平流越强。等高线与等温线基本平行,风沿着等温线吹,温度平流为0,所以风与等温线交角越大平流越强冷平流是指气流从低值等温线的冷区吹往高值等温线的暖区,而暖平流指气流从高值吹往低值区。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5)

5. 高空温压场配置:通常温度槽脊后于高度槽脊,高度槽前有暖平流,槽后有冷平流,表现为"冷槽暖脊"的水平结构。通常,高空槽脊与地面高低压对应关系是:槽前对应地面低压,槽后对应地面高压;脊前对应地面高压,脊后对应地面低压;槽对应的地面低压,脊对应地面高压(槽前脊后:地面低压 槽后脊前:地面高压)。(考试题目有:发展性锋面气旋通常位于高空系统的高空槽前;发展性冷高压,通常位于高空系统的高空脊前,伴有冷平流。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6)

在500hPa图上,若一个高度脊自西向东等高线是明显辐散的,则该脊将加强;若一个高度槽自西向东等高线是明显辐散的,则该槽将加深。若一个高度脊自西向东等高线是明显辐合的,则该脊将减弱;若一个高度槽自西向东等高线是明显辐合的,则该槽将减弱

在500hPa和700hPa图上,当温度槽和高度槽重合,或者温度脊和高度脊重合时,那么高度槽脊未来强度变化不大。当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高度槽线附近以及槽后有明显冷平流时,该槽将加深;当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高度脊附近以及脊后有明显的暖平流时,该脊将加强。当温度槽超前于高度槽,高度槽线附近以及槽后有明显暖平流时,该槽将减弱;当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高度脊线附近以及脊后有明显的冷平流时,该脊将减弱。

通常地面的浅薄系统受到本地高空气流的影响。例如,对于气旋来说,当高空辐散大于低层辐合时,气旋将加深,当低层辐合大于高层辐散时,气旋将填塞;对于反气旋来说,当高空辐合大于低层辐散时,反气旋将加强,当低层辐散大于高空辐合时,反气旋将减弱。

东亚锋面气旋入海后通常向NE方向移向阿留申群岛一带,主要是因为受到东亚大槽槽前SW气流引导;北美东部锋面气旋入海后通常向NE方向移向岛一带,主要是受北美大槽槽前SW气流引导

6. 气象卫星云图:我国用有两类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卫星云图有可光云图(Visible Satellite Image, VS)和红外云图(Infrared Satellite Image, IR)。

对于可见光云图亮度越白,云层越厚

对于红外云图最黑的地区代表最暖的表面,最白的地区表示最冷的表面;色调白,温度就低,云顶高度高,色调黑,温度高,云顶高度低。

总体上,卫星云图黑色区域表示晴天,浓白区域表示积雨云或者降水天气,

冷锋是一条长几千千米的白色云带

暖锋是短而宽的一条白色云带

热带气旋是白色的漩涡状云系

副热带高压是一大片黑色的无云或者少云区。

7. 地面传真天气图:分为地面分析图(AS)和地面预报图(FS)两种。

图标后的2个数字表示等压面高度或者预报时效,例如:FSAS04表示亚洲48小时地面预报图;WTAS07表示亚洲72小时台风预报图,AUAS85表示亚洲850hPa高空分析图等。

日本地面图上,相邻等压线间隔4hPa,必要时增加了2hPa的虚线辅助等压线,为了醒目,每隔20hPa用一加粗线表示,一般用"x"表示高压中心,用"ý"表示低压中心位置。国外图上KT或者KTS表示移速,中国使用kn。

地面分析图每隔6h一次,其图时分别为世界时00Z、06Z、12Z、18Z;高空分析图每隔12h一次,分别是00Z,12Z。(注意:地面图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H就有一次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图是等压面图,而地面图是等高面图。

STNR、QSTNR或者ALMOST STNR:有移向,但移速小于5kn;

NEW: 新生的气压系统; UKN:情况不明;

L:热带低压区

TD:热带低压,风力<8级,风速<=33kn;

TS:热带风暴,风力8~9级,风速34~47kn;

STS: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风速48-63kn;

T:台风,风力>=12级,风速>=64kn。

在东部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速为34~63kn。

日本发布的热带气旋预警图WTAS中,实线圆表示实际风力>=10级的大风区或者预警区,虚线表示热带气旋中心未来可能落入的范围,落入的概率是70%。

我国气象台,发布台风消息,意味着台风将在72H内影响我国;发布台风警报,台风将在48H内影响我国;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台风将在24H内影响我国

当海上已经出现或者预计24小时内将出现恶劣天气时,在天气系统位置标注有醒目的警报符号,这些符号是:W一般警报,风力<=7级; GW大风警报,风力8~9级; SW风暴警报,(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SW表示风力10~11级;对于非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SW表示风力>=10级); TW台风警报,风力>=12级(WH飓风警报 ) FOG(W) 浓雾警报,能见度<0.5KM 或者0.3NM。

地面传真天气图上低纬海域的"TD""L"表示:TD中心位置已定,L中心位置待定,两者都是热带气旋的初始阶段,最大风力均小于8级,移向移速确定。

热带气旋中心定位精度有3种情况:PSN GOOD (飞机定位),误差20海里以内;PSN FAIR(卫星定位),误差20~40海里;PSN POOR(外推定位),误差40海里以上。(考试出现的PSN GOOD BASED ON SATELLITE误差应选择20~40海里)。

8. 天气报告:海岸台的气象报告,第一部分是警报(大风、风暴、热带气旋、浓雾警报),第二部分是天气形势摘要(高低压、锋面、热带气旋等位置、强度、移向移速)、第三部分是海区天气预报(天气和海况预报)。

低压减弱一般用的是FILLING,而高压减弱用的是WEAKEN, 例如"MOVING SLOWLY WEAKENING"说的是高气压移动缓慢,正在减弱;"STATIONARY FILLING"指的是低气压静止少动,正在填塞。ACCELERATING加速,DECCELLERATING减速。

晴天(Clear sky):总云量为0~2少云Partly cloudy):总云量为3~5;多云(Cloudy):总云量6~8;阴天(overcast),中低云量9~10。

9. 世界气象组织把全球各地的气象传真广播电台分为6个区域。

10. 船舶一般通过NAVTEX/EGC获得天气报告和警报;通过MFB/WWW获得天气和海况图资料。目前船舶获得天气和海况资料最常用的途经是MFB(气象传真广播)。

11.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兰勃特投影是指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是向极点收敛的直线,中纬度一般采用,标准纬线是30和60度;极地平面投影是指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以极点向外辐射的直线,适合极地或者半球的天气图;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圆柱投影,经纬线均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低纬和赤道地区的天气图多采用这种投影。

12.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7)

PP是观测时与观测前3H气压的差值;RR是观测前6小时内的降水量;VV能见度的单位是KM;FF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和矢杆垂直,绘制在低压一侧。我国一长杆代表4M/S,一短杆代表2M/S,三角旗代表20M/S,国外天气图,一长杆代表10KN,一短杆代表5KN,三角旗代表50KN。WW代表现在的天气,W代表过去的天气(观测前6H内的天气现象)。

注意考试中有下图:雾、轻雾、霾、毛毛雨、雨、阵雨、龙卷风、冰雹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8)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39)

注意考试中有下图划红色线的部分。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40)

通常地面天气图分析的项目有:海平面等压线、锋线、3H变压场、天气现象等。高空图分析等高线、等温线、风场、槽线、切变线等。

我国地面图,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例如1000/1002.5/1005等,而国外地面天气图,每隔4hPa画一条,例如1000/1004/1008等。

我国高空天气图,规定等高线间隔是4位势什米,例如850hPa图上144,148, 152, 在700hPa图上296,300,304;在500hPa图上496,500,504;而国外天气图上,等高线每隔6位势什米。

高空分析图上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间隔,我国是4摄氏度,国外是3或者6摄氏度

槽线是低压槽内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切变线是风的不连续线。

高空天气图中,1位势什米=10位势米。以位势米为单位的位势高度和以米为单位的几何高度意义不同,前者是能量单位,后者是高度单位。但是数值上差别很小。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41)

如果HHH表示位势高度的千、百、十位。例如HHH数值为148,表示850hPa的位势高度是1480位势米。

13. 流线可以分支,不能交叉;流线除可起止于图的边缘外,也可起止于风向有急剧变化的地方;流线图上单源辐散流场相当于高气压的流场;流线图上单汇辐合流场相当于低气压的流场;流线图上中性点的流场相当于鞍型区。

14. 气候航线和气象航线:气候航线是气象航线的基础,气象航线是气候航线的发展。世界上最早创建气象导航的机构是美国气象导航机构。目前最常用的气象导航方法是岸上气象导航;气象导航的主要目的是安全、经济、准时。气象航线主要是在现代天气预报与通信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较先进的气象导航机构,对已确定的推荐航线,开航后仍有10%~12%需要进行修正或变更。

气象航线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减少重大海事、降低货损、减少船损

气象航线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缩短航时、节省燃料、降低成本

15. 气象导航:气导公司最常用的优选航线方法是:等时线法动态规划法 ;等时线法是利用天气预报图、波浪预报图和船舶失速图等,在航路图或航线选择专用图上,用作图比较方法选择气象航线的方法。

在北半球,跨洋航行的船舶,在规避前方强温带气旋时,通常所遵循的原则是:东航时走气旋南部、西航时走气旋北部;

影响船舶运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浪(浪舷角);大风、浪是影响船舶运动速度最主要的海洋气象要素,其中风的影响越占1/3,浪的影响占2/3;船舶因风的阻力作用引起的失速占全部失速率的1/3,因海浪引起的阻力产生的失速占全部失速率的2/3。

船舶受波浪扰动,发生复杂的摇荡运动,其中属于回转运动的是横摇、纵摇和首摇;其中属于线运动的是横荡、纵荡和垂荡。

船舶在波浪中航行会产生失速,顺浪时失速最小,顶浪是失速最大。

船舶产生拍底、甲板上浪和推进器空转等危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纵摇和垂荡。

气象导航机构使用的海洋气象资料有:地面图、高空图、波浪图、海流图、冰况图和卫星云图。气象导航公司对船舶进行气象导航业务服务过程主要包括优选初始推荐航线、跟踪导航、航次事后分析。岸上气象导航的适用程序主要是启航前申报、途中联系、事后分析。航线途中,每两日的1200Z向气象导航公司电告一次船位、天气和海况。

气象导航的推荐航线仅仅是建议性的;气象导航报告、资料在海商海事纠纷中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在气象导航机构的推荐航线上要有雾航准备;气象导航并非都是大圆航法;

船舶自导时,必备的各种气象和海洋资料包括各种天气、海况分析和预报图资料,航区气候资料。

磁罗经、VDR、LRIT 知识点精华汇总

1. 磁铁的磁距是同名磁量与两磁极间距离之乘积

2. 地磁南极具有磁量,而地磁北极具有磁量;磁力线方向从南极走向北极;地磁南北极的位置每年均缓慢地变化;

3. 磁倾角是地磁磁力线与当地的水平面的夹角,磁赤道是磁倾角为0的位置,地磁两极处的磁倾角为90度;

4. 船用磁罗经的指北力是地磁水平分力,当磁罗经位于磁赤道附近,指向力最大,而当磁罗经在地磁附近不能指北,是因为此时水平分力等于0;

5. 地磁力的水平分力在地磁极等于0,垂直分力在磁赤道等于0;

6. 对磁罗经磁针系统的要求是:磁针中心在NS轴的垂直面上,磁罗经罗盘条型磁针的排列应与罗盘刻度NS轴对称平行,各磁针的磁极均位于一个圆周上,整个罗盘对NS轴和EW轴的转动惯量相等,罗盘需具有一定的磁矩;

7. 磁罗经中的罗盘的作用是指示方向,罗盘浮子的作用主要是增大罗盘的浮力,罗盆液体为45%酒精 55%蒸馏水,酒精的作用是降低结冰点;

8. 磁罗经的罗经首尾基线应与船的首尾面相重合,否则罗经剩余自差增大,标准磁罗经应安装在驾驶台顶甲板的首尾线上。

9. 磁罗经的罗经柜不能用铁制作,一般都是铜或铝制成的。

10. 由于钢铁船舶被地磁场磁化后产生船磁,船磁对安装在船上的磁罗经罗盘产生作用力,使得磁罗经磁针的指北端罗北NC偏离磁北NM,偏离的角度叫自差DEV。 GC ∆G=CC ∆C=TC ∆C=VAR DEV MB-CB=DEV MC-CC=DEV

11. 磁罗经在木船上或者铝合金船上,不存在自差,其罗经刻度盘"0"的指向是磁北;而在钢铁船上,存在自差,其罗经刻度盘"0"的指向是罗北

12. 磁罗经自差受到地磁场的变化、船磁场的变化、航向等影响,与航速无关。磁罗经自差随航向变化的原因是各种自差力与罗经航向有不同的函数关系

13. 钢铁材料按照其磁化特性可以分为硬铁软铁,硬铁磁化较软铁磁化来的不易,且剩磁大;船磁可以分为硬铁船磁和软铁船磁,硬铁船磁又叫永久船磁,而软铁船磁称感应船磁。

14. 作用于罗盘上的硬铁船磁可以分解成P/Q/R三个方向的力,其中P为纵向,Q为横向,R为垂直,其中磁罗经的半圆自差受PQ影响,而倾斜自差受R影响。而感应船磁如下图: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42)

上图中的软铁系数大小符号和磁罗经的安装位置有关,软铁系数a和e符号为负,很大,能够影响磁罗经的指北力,而bdfh几乎为0,g和k,一般很小。

15. 新船首次下水,船磁硬铁力的大小不变,因为航向没变化。

16. 不计自差下,一般标准罗经自差大于 -3度,操舵罗经自差大于 -5度,需自差修正。

17. 国家海事局规定,每年校正自差一次,如果正在校正自差,悬挂"OQ"旗,校正自差的原则是: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自差校正力去抵消相应的船磁力。校正完自差后,为了制作自差表,需要观测4个基点 4个隅点航向上的剩余自差。

18. 校正完磁罗经自差后,绘制的自差曲线,要求自差数值较小且曲线光滑且无角点,否则自差校正或计算有误。

19. 自差表中计算的自差与8个航向上观测的剩余自差相对比时,若相差大于 -0.5度,说明观测或计算中有较大的误差。

20. 利用叠标测罗经差,一般船与近标的距离控制在3-5倍前后标距离范围内;利用太阳方位测磁罗经自差,太阳高度最好低于30度,若太阳高度较高,太阳方位变化太快或罗盘不水平的影响会使得罗经自差有误差。(∆B=θ*tanh 角度水平,无误差)

21. 一般型出厂的罗经消除自差的顺序是:近似消除象限自差以及次半圆自差、准备消除倾斜自差、半圆自差、象限自差。

22. 下图中硬铁垂直磁棒--倾斜自差R纵向磁棒 横向磁棒--半圆自差(硬体力P、Q)。 下图中软铁:软铁球--象限自差(a,e);佛氏铁—次半圆自差(软铁力c、f、k)(佛C次半圆,象限软ae)

航海技术考试大纲(3000总吨以上大副考试知识点---航海学---16大纲)(43)

23. 磁罗经罗盘半周期检测:目的是检查罗盘磁性的强弱,条件是船靠码头、船岸大型钢铁机械不工作、标准罗经自差小于 -3度、罗盘内液体温度20度 -3度,方法是用磁铁把罗盘向左或向右引偏40度左右,使得磁铁远离罗盘3米以上,使罗盘自由恢复航向。如果实测半周期比标准值大很多(15秒以上),说明罗盘磁力减弱,不符合要求,应送厂维修或更换。

24. 磁罗经灵敏度检测:目的是检查轴针与轴帽之间的摩擦力是否正常,条件同上,方法是用小磁针将罗盘向左或者向右引偏2-3度,然后使得小磁铁远离罗经1米以上,使罗盘自由恢复航向。用小磁铁引偏罗盘检查磁罗经的灵敏度是否符合要求时,要求新航向和引偏前的航向误差小于 -0.2度。

25. 校正器的检查: 备用的永久磁铁应异极相靠存放,而软铁校正器不应具有永久磁性。检查磁罗经上的校正软铁是否具有永久磁性的方法是:船靠码头,船首指向隅点方向,记下航向,将软铁球或者佛氏铁方向改变180度,看航向是否变化,若无变化,说明校正软铁无永久磁性,如果航向有明显变化,说明校正软铁已有永久磁性,应采取摔打、淬火去消磁。

26. 救生艇上的小型液体罗经,其灯油储量应能使用10h以上。

27. 磁罗经的磁矩减小,将引起停滞角加大,摆动周期加长。

28. 船舶在风浪中航向而左右摇摆,磁罗经罗盘也随之左右摆动,因为没有消除倾斜自差

29. 船正平时,磁航向为正北或正南,为减少磁罗经的自差值,可以用横向硬铁棒校正

30. 船正平时,磁航向为正东或正西,为减少磁罗经的自差值,可以用纵向硬铁棒校正

31. 船舶摇摆,当磁罗经航向接近正南或正比时,为减少磁罗经罗盘来回摆动幅度,便于读取航向,可以用垂直硬铁棒校正。

VDR:

1. VDR可以记录和保存的信息包括:船舶动态、物理状态、命令和操纵手段

2. VDR可以记录驾驶台的声音和通讯音频,是通过连接麦克风和VHF设备实现的。

3. VDR记录他船的位置和速度/记录目标的信息/他船的首向和速度是通过雷达或者AIS实现的。

LRIT: Long-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1. LRIT信息内容包括:本船船载设备识别码、本船位置、发送位置的时间和日期。(不要求上报航速航向)

2. LRIT缺省位置报告:无需人工干预,每隔6小时自动发射,可以预先设置到15min-6h发射。船舶靠港、进坞或者长时间不用,船长或主管机关可以将发射间隔增加到24h或者暂时停止发射。船舶遭遇危险、载运危险货物、特种船,可以降低到15Min发射。

3. LRIT典型的船载通讯设备是INMRSAT-C船站。

4. LRIT信息的接收仅限于:(1)船旗国主管机关;(2)港口国政府;(3)沿海国有权获得距海岸1000nm以内的信息。(没有缔约国政府)

5. 船舶刚刚更换了发送LRIT信息的INMARSAT-C站,那么需要重新完成符合性测试工作,才能正常发送LRIT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