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释下成语“流金岁月”——即将逝去的美好时光。

再看剧……高级的“双关”(不知作者是不是有意),流“金”岁月,约等于物欲时代。

原以为是一个口水剧,因为陈道明而有的没的一看。没成想,越看越不对,情节的承转,人物的塑造,对话的设计,极具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剧本之老道——时代困惑的把控、人物分寸的拿捏,绝非一般俗辈。一看,亦舒的,难怪!

流金岁月说了个啥(被金左右的)(1)

先是一段太熟悉的对话:

午后,渔民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也在。富翁:为何不去打鱼?渔民:为何要去打鱼?富翁:打更多的鱼去卖,卖了有钱,可以买船,买很多船,打很多鱼,卖更多钱……渔民:有了这么多钱又如何?富翁: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让人去打鱼卖钱,你就可以不用去打鱼,就可以和我一样这样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民:我现在不就可以晒太阳了吗?

流金岁月说了个啥(被金左右的)(2)

剧中"晒太阳"成了“图书馆项目”

文艺范的蒋南孙,专营范章安仁,贵族范的奶奶,自由范的小姨戴茜还是雅皮士范的王永正……

流“金”的时代,现实的世界里,理想主义,情怀……都属于功成名就后,都属于锦上添花,都属于皇冠上的明珠。一个个,除了在命运面前俯首称臣外,无一例外为了“各取所需”,放下理想,放下面子,乃至放下爱情。

流金岁月说了个啥(被金左右的)(3)

没成为“青蛙”时,先成群结队,先苦苦挣扎,这就是芸芸众生,就是蝌蚪的宿命。

高就高在,大作家是不会陷在俗念里,现实归现实,要让人有梦想,梦想是美好的,梦想是值得追求的,梦想是现实的升华,固然,基本都实现不了,那没事,艺术的呈现一下下:人们在奔波,在痛苦,在焦虑,在思辩和欲望的泥沼里扑腾,需要一个安放心灵的地儿,让那个早就成为“青蛙”的正直正派,举重若轻,仗义有情,事业偶象派叶谨言;那个坚定的理想主义,那个人见人爱,那个完美小伙,那个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的王永正;以及透彻的“生活哲学家”戴茜去演绎。

物欲的人间,人们太忙了,是现实。忙到心亡,也是现实。心亡要找回,要寻找、重建心灵家园——“图书馆计划”的意向,也是现实。

对于这种一方面欲望得到更多又必然失去更多的状态,作者真是抓得准啊! (当然也有自觉性迷失,习惯性的生活本就是这样,精神,心灵……要么太奢侈,要么不知所云。)

叶谨言等,他们不用还债,他们不用买房,他们多金,他们无忧,他们尽管挥霍所有的金钱、善念、豪情、侠气。可以用诚实的行动去忏悔过往,救赎过错。

流金岁月说了个啥(被金左右的)(4)

无论是叶谨言、戴茜、王永正派,杨柯、唐欣派,还是蒋南孙、朱锁锁派,抑或是章安仁派,都不涉及褒贬,蝌蚪要生存,青蛙不傲娇。其实,渔民的晒太阳,和富翁的晒太阳,那是本质的不同。

流金岁月说了个啥(被金左右的)(5)

人,事业……不同的出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层……就像几百万的车,几十万几万的车,都在一个高速上,有些可以追,可以超,有些可千万不能碰,想换乘……跳跃要付代价。一如蒋南孙说的,先幸福,再体面。

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到树叶兽皮……演化的过程一步一步,有些过程是跳不过的。剧中明显地肯定以杨柯为代表的“现实派实务主义者”,努力,勤奋,职业,不投机,大方……唯利是图也是真实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肯定追求物质,同时肯定未来社会追求精神、文化、情怀的美好和必须。剧集最后那一段,在地下二层的一个“图书空间”,蒋南孙对王永正说:这个不需要多少预算……哈哈,不反对理想主义,但别忘了,所有的浪漫故事都是花钱的,所有的理想要实现那是要“预算”的。所有的坚持都不是靠毅力,而是本质的欲望。

至于剧中的爱情故事,能说,他(她)们,在谋生的路上没有抛弃良知,在谋爱的路上没有抛弃尊严。爱,不是互相凝望,而是一起凝望相同的方向。

常常想,蝌蚪成为青蛙,蛾子成了蝴蝶,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凤凰涅槃屌丝逆袭之类 ,有些必然有些偶然有些真的不知其所以然,文学戏剧造造梦吧。

,